1. 程式人生 > 其它 >計網第一章3

計網第一章3

計網第一章知識總結3:

一、網際網路組成:

  • 網路邊緣(edge): 應用程式與主機
  • 網路核心(core): 通訊網與路由器(網路的網路)
  • 接入網(access network): 連線兩者的通訊鏈路

二、網際網路結構特點

  • “端到端原則(end-to-end arguments)” 邊緣智慧,核心簡單
  • 將複雜的網路處理功能(如差錯控制、流量控制功能、安全保障和應用等)置於網路邊緣
  • 相對簡單的分組交付功能(如分組的選路和轉發功能)置於網路核心
  • 位於網路邊緣的端系統的強大計算能力,用軟體方式處理大量複雜的控制和應用邏輯,位於網路核心的路由器儘可能簡單,以高速地轉發分組

三、兩種主流應用程式體系結構

1、客戶/伺服器體系結構模式(C/S模式) 即Client/Server方式

  • 1.客戶機程式(client)和伺服器程式(server)是指通訊中所涉及的兩個應用程式。
  • 客戶伺服器方式所描述的是應用程式之間服務和被服務的關係。
  • 客戶機程式是服務的請求方,伺服器程式是服務的提供方。

伺服器的特點: 執行伺服器程式的主機總是在執行。 具有永久的IP地址和固定的埠號。 對客戶程式的請求進行響應,提供所需服務。

客戶機的特點: 通過客戶程式向伺服器發出請求,接收伺服器的響應。 可以間歇的與伺服器連線。 具有動態的IP地址和隨機的埠號。 客戶機之間彼此不互相通訊。

2、對等方到對等方體系結構模式(P2P模式) 即 Peer-to-Peer方式

  • 對等方到對等方模式(peer-to-peer,簡寫為 P2P)是指兩個主機在通訊時並不區分哪一個是服務請求方還是服務提供方。
  • 只要兩個主機都運行了對等連線軟體(P2P 軟體),它們就可以進行平等的、對等連線通訊。 雙方都可以下載對方已經儲存在硬碟中的共享文件。
  • 對等連線方式從本質上看仍然是使用客戶伺服器方式,只是對等連線中的每一個主機既是客戶又同時是伺服器。

3、接入網(access network)

將端系統連線到其邊緣路由器(edge router)的物理鏈路及裝置的集合

四、網路協議

1、為進行網路中的資料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準或約定即稱為網路協議。

2、網路協議3要素:

  • 語法 :資料與控制資訊的結構或格式
  • 語義:發出何種控制資訊,完成何種動作以及做出何種響應
  • 同步:事件實現順序的詳細說明

五、網路中採用“分而治之”的方法

找出相對獨立的重要功能

梳理功能間關係,使一個功能為另一功能提供服務

相近功能僅在一個層次中實現,並儘可能位於較高層次

六、各層完成的主要功能

差錯控制:使相應層次對等方的通訊更加可靠。

流量控制:傳送端的傳送速率必須使接收端來得及接收,不要太快。

分段和重灌:傳送端將要傳送的資料塊劃分為更小的單位,在接收端將其還原。

複用和分用:傳送端幾個高層會話複用一條低層的連線,在接收端再進行分用。

連線建立和釋放:交換資料前先建立一條邏輯連線,資料傳送結束後釋放連線。

七、網際網路的正式標準

制訂因特網的正式標準要經過以下的四個階段:

  • 網際網路草案(Internet Draft) ——在這個階段還不是 RFC 文件。
  • 建議標準(Proposed Standard) ——從這個階段開始就成為 RFC 文件。
  • 草案標準(Draft Standard)
  • 因特網標準(Internet Stand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