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其它 >MySQL - 檢視慢SQL

MySQL - 檢視慢SQL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zpp/archive/2012/07/18/2598136.html

 

檢視MySQL是否啟用了檢視慢SQL的日誌檔案

(1) 檢視慢SQL日誌是否啟用

mysql> show variables like 'log_slow_queries';
+------------------+-------+
| Variable_name    | Value |
+------------------+-------+
| log_slow_queries | ON    |
+------------------+-------+
1 row in set (0.00 sec)

(2) 檢視執行慢於多少秒的SQL會記錄到日誌檔案中
mysql> show variables like 'long_query_time';


+-----------------+-------+
| Variable_name   | Value |
+-----------------+-------+
| long_query_time | 1     |  
+-----------------+-------+
1 row in set (0.00 sec)

這裡value=1, 表示1秒

 

2. 配置my.ini檔案(inux下檔名為my.cnf), 查詢到[mysqld]區段,增加日誌的配置,如下示例:
[mysqld]
log="C:/temp/mysql.log"
log_slow_queries="C:/temp/mysql_slow.log"
long_query_time=1

log指示日誌檔案存放目錄;
log_slow_queries指示記錄執行時間長的sql日誌目錄;
long_query_time指示多長時間算是執行時間長,單位s。

Linux下這些配置項應該已經存在,只是被註釋掉了,可以去掉註釋。但直接新增配置項也OK啦。

 

查詢到效率低的 SQL 語句 後,可以通過 EXPLAIN 或者 DESC 命令獲取 MySQL 如何執行 SELECT 語句的資訊,包括在 SELECT 語句執行過程中表如何連線和連線的順序,比如我們想計算 2006 年所有公司的銷售額,需要關聯 sales 表和 company 表,並且對 profit 欄位做求和( sum )操作,相應 SQL 的執行計劃如下:
mysql> explain select sum(profit) from sales a,company b where a.company_id = b.id and a.year = 2006\G;
*************************** 1. row ***************************
id: 1
select_type: SIMPLE
table: a
type: ALL
possible_keys: NULL
key: NULL
key_len: NULL
ref: NULL
rows: 12
Extra: Using where
*************************** 2. row ***************************
id: 1
select_type: SIMPLE
table: b
type: ALL
possible_keys: NULL
key: NULL
key_len: NULL
ref: NULL
rows: 12
Extra: Using where
2 rows in set (0.00 sec)

每個列的解釋如下:

•select_type :表示 SELECT 的 型別,常見的取值有 SIMPLE (簡單表,即不使用表連線或者子查詢)、 PRIMARY (主查詢,即外層的查詢)、 UNION ( UNION 中的第二個或者後面的查詢語句)、 SUBQUERY (子查詢中的第一個 SELECT )等。

•table :輸出結果集的表。

•type :表示表的連線型別,效能由好到差的連線型別為 system (表中僅有一行,即常量表)、 const (單表中最多有一個匹配行,例如 primary key 或者 unique index )、 eq_ref (對於前面的每一行,在此表中只查詢一條記錄,簡單來說,就是多表連線中使用 primary key 或者 unique index )、 ref (與 eq_ref 類似,區別在於不是使用 primary key 或者 unique index ,而是使用普通的索引)、 ref_or_null ( 與 ref 類似,區別在於條件中包含對 NULL 的查詢 ) 、 index_merge ( 索引合併優化 ) 、 unique_subquery ( in 的後面是一個查詢主鍵欄位的子查詢)、 index_subquery ( 與 unique_subquery 類似,區別在於 in 的後面是查詢非唯一索引欄位的子查詢)、 range (單表中的範圍查詢)、 index (對於前面的每一行,都通過查詢索引來得到資料)、 all (對於前面的每一行,都通過全表掃描來得到資料)。

•possible_keys :表示查詢時,可能使用的索引。
•key :表示實際使用的索引。
•key_len :索引欄位的長度。
•rows :掃描行的數量。
•Extra :執行情況的說明和描述。

在上面的例子中,已經可以確認是 對 a 表的全表掃描導致效率的不理想,那麼 對 a 表的 year 欄位建立索引,具體如下:

mysql> create index idx_sales_year on sales(year);
Query OK, 12 rows affected (0.01 sec)
Records: 12 Duplicates: 0 Warnings: 0
建立索引後,這條語句的執行計劃如下:
mysql> explain select sum(profit) from sales a,company b where a.company_id = b.id and a.year = 2006\G;
*************************** 1. row ***************************
id: 1
select_type: SIMPLE
table: a
type: ref
possible_keys: idx_sales_year
key: idx_sales_year
key_len: 4
ref: const
rows: 3
Extra:
*************************** 2. row ***************************
id: 1
select_type: SIMPLE
table: b
type: ALL
possible_keys: NULL
key: NULL
key_len: NULL
ref: NULL
rows: 12
Extra: Using where
2 rows in set (0.00 sec)

可以發現建立索引後對 a 表需要掃描的行數明顯減少(從全表掃描減少到 3 行),可見索引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資料庫的訪問速度,尤其在表很龐大的時候這種優勢更為明顯,使用索引優化 sql 是優化問題 sql 的一種常用基本方法,在後面的章節中我們會具體介紹如何使索引來優化 sq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