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link工具在介面測試中的應用
在通常的產品測試過程中,一般都會採用功能測試方法去發現bug。為什麼要做介面測試呢?現今的軟體產品架構不斷複雜化傳統的功能測試已經難以滿足系統發展的需求。
根據歷史資料模型推算,底層1個bug大約會引起上層8個bug。而底層的bug很容易引起全網宕機,可見介面測試的重要性。介面測試還可以自動化,相對於功能測試是一種低成本且高效的測試方法。如果測試人員沒有程式碼基礎,無法進行測試指令碼的編寫、執行、維護,也可以使用介面測試工具進行介面測試。掌握介面測試工具的使用方法,對於介面測試工來說是很重要的。
設定API步驟。
API測試步驟設定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1. 測試步驟基本資訊:包括測試步驟名稱、API請求地址、繫結的API文件等;
2. API 請求引數:包括請求頭部、請求體等內容;
3. 提取的返回結果:可以將測試結果進行提取,並傳遞給後續測試步驟使用。比如將登入的token傳遞給後續測試步驟進行登入校驗。
4. 校驗規則:包括請求頭部校驗規則、請求體校驗。只有設定了測試步驟的校驗規則之後,系統才會判斷測試步驟是否執行成功。
5. 其他設定:包括請求超時限制、測試異常處理等。
Eolink發起測試並獲取報告
建立好測試用例之後,點選 執行測試 按鈕即可執行測試,系統會自動按順序執行測試流程裡的每個測試步驟,並且得到詳細的測試報告。
從API文件新建API測試
進入流程測試用例詳情頁,點選新增測試步驟,在下拉選單中選擇 從 API 文件新增API請求。通過匯入API文件來建立測試步驟時,會自動將測試步驟關聯相應的API文件,當API文件發生改變的時候,測試人員可以方便地同步改變的資訊到測試用例中。降低維護測試用例的成本。
文中演示工具為Eolink,支援線上使用。感興趣者可直接訪問:www.eolink.com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