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資訊 >PCB(印製電路板)原材料暴漲,廠商訂單驟降高達 30%

PCB(印製電路板)原材料暴漲,廠商訂單驟降高達 30%

集微網訊息2021 年以來,PCB 上游材料漲價聲不斷。包括覆銅板、銅箔、玻璃纖維布、油墨、半固化片等材料價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漲。而上游材料價格持續飆漲,也給 PCB 廠商帶來很大的經營壓力。

除了原材料續漲導致成本增加外,行業整體需求下滑,更是讓 PCB 廠商陷入生存困境。業內人士對集微網直言,“相較於去年同期,大部分 PCB 廠商的訂單量至少下降 30%,部分廠商甚至沒有訂單,目前幾乎所有的 PCB 廠商都沒有滿負荷運轉。”

上游原材料“漲”聲一片

眾所周知,PCB(印製電路板)是重要電子部件,電子元器件的支撐體,是電子元器件電氣相互連線的載體。PCB 產業鏈上游原材料包括覆銅板、銅箔、玻璃纖維布、油墨等材料,下游應用包括通訊裝置、消費電子、汽車電子等。

2021 年以來,PCB 上游材料市場價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漲。據公開資料顯示,銅價格翻倍,而銅箔代工費、玻璃纖維布、環氧樹脂等材料均出現大幅度上漲。目前,前述材料報價仍處於高位橫盤。此外,油墨、半固化片、EMS 原材料電子元器件等也缺貨嚴重,價格上漲也比較明顯。

銅價格變化趨勢

伴隨著銅、環氧樹脂的價格走高,覆銅板廠商也紛紛調漲產品價格。據集微網此前報道稱,由於受上游原材料價格大漲影響,覆銅板生產龍頭企業建滔積層板、威利邦、焦作奧瑞旺以及全球玻纖巨頭中國巨石等於 2021 年 8 月下旬以來紛紛釋出漲價通知。

而珠海正泰絲印、廣州森川合成、豐順三和電子、珠海巨利新材、廣州廣臻感光等 PCB 油墨企業也於 9 月底起紛紛釋出漲價函,表示因原材料緊張、趕貨、限電限產等原因,所經營產品統一上調 10%-15%,暫時未調價的企業也是優先服務準時付款或現金付款的客戶,逾期暫停出貨,且並不排除未來繼續上漲的可能。

價格上漲也提升覆銅板等廠商的盈利能力。例如金安國紀預計 2021 年公司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 7.21 億元–8.12 億元,同比增長 300%-350%。其稱,覆銅板在市場行情及供需關係的推動下,銷售價格上漲,帶動毛利率提升,進而帶動公司淨利潤實現大幅度增長。

而超華科技也預計 2021 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 1.18 億元~1.3 億元,同比增長 449.63%~505.53%。該公司表示,受益於 5G、新能源汽車、IDC、汽車電子、消費電子等領域快速發展,下游客戶銅箔、覆銅板需求旺盛,同時,銅箔加工費上漲、覆銅板售價上漲等因素帶動產品毛利率提升。

總的來說,覆銅板量價齊升帶動相關廠商業績持續增長。但對於 PCB 廠商來說,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嚴重影響其毛利率水平。

訂單驟降高達 30%

2021 年以來,覆銅板、銅箔、油墨等上游材料價格持續上漲,給 PCB 廠商帶來很大的壓力。不光是直接原物料漲價,紙箱等輔料、運費、匯率也成為成本上漲的推手。PCB 廠商人士向集微網直言,“去年上半年,公司好不容易對客戶調漲報價,但淨利潤又被後來繼續上漲的原料價格給吞噬。”

深南電路在調研時中表示,“有色、化工等上游行業持續漲價,導致公司主要原材料包括覆銅板、半固化片、銅箔、金鹽、油墨等跟隨上漲,自春節後呈現較為明顯的上漲趨勢,對公司利潤確有一定影響”。其實這也從其 2021 年前三季度淨利下滑便有所體現。

相較於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淨利潤水平。市場需求的下滑,更是對 PCB 廠商造成較大的衝擊。

一家 PCB 廠商負責人對集微網表示,“2020 年下半年至 2021 年上半年 PCB 訂單較多,但由於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疊加下游客戶不願漲價,導致很多訂單都不敢接。而 2021 年下半年以來訂單量明顯減少,7、8 月份幾乎沒什麼訂單,現在市場有所回暖,但相較於去年同期,大部分 PCB 廠商的訂單量下降 30%,部分中小廠商甚至沒有訂單,目前幾乎所有的 PCB 廠商都沒有滿負荷運轉。”

“訂單下降的原因一是由於 PCB 產業需求疲軟,二是基於同質化競爭導致的市場飽和。”上述人士稱,由於 PCB 訂單持續下跌,加上原材料價格上升,成本持續增加,導致一些中小企業停產或倒閉,而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也受到影響。

目前來看,覆銅板、銅箔、油墨等上游材料價格仍處於高位,導致 PCB 廠商勞動成本和物料成本上升。而隨著當前 PCB 產業整體需求下滑,市場競爭將會加劇,部分廠商恐陷入生存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 PCB 市場需求下滑,A 股相關廠商近期在二級市場的表現也相對低迷。據集微網不完全統計,截止 2022 年 3 月 11 日,A 股 22 家 PCB 廠商當中,除了滬電股份、勝巨集科技、博敏電子三家公司外,其他廠商的股價相較於 2021 年 8 月 2 日當天收盤價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有 18 家企業股價跌幅超過 10%,本川智慧、奧士康、明陽電路三家企業跌幅更是超過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