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其它 >【學習筆記】5g基礎自學

【學習筆記】5g基礎自學

概述:通訊

現代通訊的基礎都是以電磁理論作為基礎的。無論是有線通訊還是無線通訊;

> 莫爾斯發明有線電報(上帝創造了何等的奇蹟):採用電流交替地通電和切斷產生的不同訊號,編制代表數字和字母的電碼;
> 貝爾發明有線電話(沃特森快來幫忙):聲波通過電磁感應轉換為各種電振盪;
> 馬爾可妮發明了無線電報(英吉利海峽的遊艇比賽):採用電磁波作為傳播媒介;
.......

移動通訊技術

1G

主要利用的話就是打電話,其基本原理也很簡單:

說出的話轉化為聲波 --> 聲波進入手機後變成電磁波,通過天線發射到最近的基站 --> 然後通過光纜傳輸到離對方最近的基站 --> 基站收到後繼續發射電磁波到對方的手機 --> 手機收到後翻譯成聲波;

這時的電磁波為模擬訊號,很容易造成丟失,而且只能用來模擬聲波,也就是打電話。

2-4G

主要採取了數字訊號,即將無論是文字、影象還是視訊都轉化為非零即一的程式碼;這樣抗干擾能力大大提高,即使受到了干擾,也能夠識別出01,大大提高了資訊的準確性。

  • 1G:模擬訊號,只支援語音,不同國家,安全問題;打電話
  • 2G:數字訊號,歐洲GSW,美國高通; 發簡訊;
  • 3G:ITO主導,無線網際網路;上網
  • 4G:3GPP,LTE兩個標準,LTE對資料大幅提升;看視訊;
    為了提高資訊傳遞的速度,又採取了很多方法:例如不斷提高頻率、加寬頻段等;

5G

5G應用場景

  • eMMB:eMBB( 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增強移動寬頻,是指在現有移動寬頻業務場景的基礎上,對於使用者體驗等效能的進一步提升 。
  • mMMTC:(massive Machine Type of Communication)海量機器類通訊(大規模物聯網)。
  • URLLC(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低時延高可靠連線。

5G 網路

  • 無線接入網(Radio Access Network)RAN:將終端裝置接入到通訊網路; 例如基站(BaseStation)
    整個通訊網路的邏輯架構,一直都是:手機→接入網→承載網→核心網→承載網→接入網→手機。

通訊過程的本質,就是編碼解碼、調製解調、加密解密。

基站

一個基站,通常包括BBU(主要負責訊號調製)、RRU(主要負責射頻處理),饋線(連線RRU和天線),天線(主要負責線纜上導行波和空氣中空間波之間的轉換)。

本來BBU/RRU/供電裝置都是打包放在一起的,後來RRU被拉到了天線的身邊,也就是餘總的分散式無線接入網,RAN變成了Distributed RAN;這樣一來,簡短了RRU和天線之間饋線的長度,減少訊號損耗,另一方面網路規劃更靈活,因為RRU+天線小;

再後來,為了減小機房的數量(機房用來擺放BBU和相關的配套裝置,如電源空調等)運營商將BBU全部集中起來了,整了一箇中心機房,C-RAN,形成了一個BBU基帶池,這樣就降低了很多的成本問題。

那麼既然BBU都在中心機房了,那就可以對其進行虛擬化了,也就是網元功能虛擬化(NFV),也就是找個x86伺服器,裝個虛擬機器,來執行具有BBU功能的軟體,就 可以當BBU用了。

在5g中,接入網又被重構成了其他功能實體,CU+DU+AAU; AAU=RRU+天線;

在上圖中,4G核心網,也就是EPC被分為了New core(5gc)和MEC(行動網路邊界計算平臺),將MEC移動到和CU一起,就是所謂的“下沉”;之所以要BBU功能拆分,核心網部分下沉,根本原因,就是為了滿足5G不同場景的需要。因為需求的多樣化,所以要網路多樣化;因為網路多樣化,所以要切片;因為要切片,所以網元要能夠靈活移動,因為網元要能夠靈活移動,所以網元之間的連線也要靈活變化;所以有了DU和CU這樣的新架構。

在通訊系統裡,說白了就是兩個面:使用者面和控制面;

  • 使用者面:就是使用者的實際業務資料,比如語音資料,視訊資料流之類的;使用者面主要負責資料包的傳輸;

  • 控制面:是為了管理資料走向的信令、命令;控制面主要負責連線的建立和斷開;

5G核心網;

5G核心網,採用的是SBA架構(Service based architecture,即基於服務的架構),SBA架構,基於雲原生構架設計,借鑑了IT領域的“微服務”理念;把原來具有多個功能的整體,分拆為多個具有獨自功能的個體,每個個體,實現自己的微服務;簡而言之,5G核心網就是模組化、軟體化

• NSSF(網路切片選擇功能)
管理網路切片相關資訊,比如負責為終端選擇網路切片
• AUSF(認證伺服器功能)
完成使用者接入的身份認證功能,對應4G MME中鑑權功能
• UDM(統一資料管理)
管理和儲存簽約資料、鑑權資料
• AMF(接入和移動性管理功能)
完成移動性管理、NAS MM信令處理、NAS SM信令路由、安全錨點和安全上下文管理等
• SMF(會話管理功能)
完成會話管理、UE IP地址分配和管理、UP選擇和控制等
• PCF(策略控制功能)
支援統一策略框架,提供策略規則
• AF(應用程式功能)
外部應用程式伺服器
• UPF(使用者面功能)
負責使用者面處理,比如在無線接入網和Internet之間轉發流量、報告流量使用情況、QoS策略實施等,對應4G EPC中的S/PGW的使用者面
• DN(資料網路)
5GC外部資料網路(Internet等)

5GC六大關鍵能力
  • 使用者面和控制面分離

這種控制面與使用者面分離的架構,允許分別增強控制面功能和使用者面(UPF)功能,更重要的是,可以將使用者面(UPF)下沉到離使用者更近的地方,從而大幅降低網路時延。

  • 不依賴於接入網的統一架構
    在4G時代,3GPP接入網(比如LTE、WCDMA)與非3GPP接入網(比如Wi-Fi)以不同的方式連線到EPC。但5G時代,不管是“3GPP接入網”(比如5G NR、LTE),還是其他“非3GPP接入網”都使用相同的介面連線到5GC。
  • 基於服務的架構(SBA)

就像上圖一樣,每個NF並非一對一的點連線,而是所有NF共享一條通訊通道,每個NF都可以與任何NF進行通訊。任何一個NF都採用相同的協議(htptp/2),這樣NF之間的連線就會更具有彈性,增強了靈活擴充套件性。為了解決這種架構下,一個NF如何知道另一個NF提供的什麼服務,提供了哪些服務,在5GC控制面引入了NRF(網路儲存庫功能),負責對網路功能服務註冊登記、狀態監測等。此外還引入了NEF
NF

功能簡介

類比EPC網元

AMF(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

接入和移動性管理功能,執行註冊、連線、可達性、移動性管理。為UE和SMF提供會話管理訊息傳輸通道,為使用者接入時提供認證、鑑權功能,終端和無線的核心網控制面接入點。

MME中移動性管理

SMF(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

會話管理功能,負責隧道維護、IP地址分配和管理、UP功能選擇、策略實施和QoS中的控制、計費資料採集、漫遊等

MME+SGW+PGW中會話管理等控制面功能

AUSF (Authentication Server Function)

認證伺服器功能,實現3GPP和非3GPP的接入認證

MME中鑑權功能+HSS鑑權資料管理

UPF(The User plane function)

使用者面功能,分組路由轉發,策略實施,流量報告,Qos處理。

S-GW-U/P-GW-U

PCF(Policy Control function)

策略控制功能,統一的政策框架,提供控制平面功能的策略規則

PCRF

UDM(The Unified Data Management)

統一資料管理功能,3GPP AKA認證、使用者識別、訪問授權、註冊、移動、訂閱、簡訊管理等

HSS+

NRF(NF Repository Function)

該功能是一個提供註冊和發現功能的新功能,可以使網路功能(NF)相互發現並通過API介面進行通訊。

NSSF(The Network Slice Selection Function)

網路切片選擇,根據UE的切片選擇輔助資訊、簽約資訊等確定UE允許接入的網路切片例項。

NEF (Network Exposure Function)

網路開放功能,開放各NF的能力,轉換內外部資訊。

  • 網路資料分析功能(NWDAF)
    提供網路分析,實現網路自動化;
  • 分散式UPF
    只有UPF負責使用者面,不再有SGW和PGW,減少網路節點降低網路延遲;
  • 網路切片
    一個終端可以使用多個切片,共用一個AMF負責終端級的處理,每個切片有單獨SMF和UPF,終端上執行的多個應用可以通過各自的切片來保障網路能力,互不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