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檔案許可權以及目錄結構
Linux水平一直處在能用但是不明所以的位置,前幾天學校上Linux課,講使用者組,同學問我組是幹嘛的,我都不知道。
所以補補課哈哈哈~
檔案許可權
對於Linux中的每一個檔案,你都可以指定對於三類人的rwx(讀寫執行)許可權
- 檔案擁有者
- 檔案所屬組的使用者
- 其它使用者
每一個檔案的前面有十個字元,第一個是檔案的型別,一會再介紹。
從第二個開始到第十個,這九個字元,分為三組,第一組是對於檔案擁有者的rwx許可權,第二組是對於檔案所屬組使用者的rwx許可權,第三組是其它人。
我們可以看到.zshrc
的擁有者可以對其進行讀寫,該檔案所屬組內的使用者還有其它人都只可以讀它,所有人都不可以執行這個檔案。
資料夾許可權
資料夾和檔案的許可權類似,只不過rwx
的定義不再是讀寫執行,有些區別。
-
r
:是否可以對該目錄結構進行讀取 -
w
:是否可以改動該目錄結構(新建、刪除、重新命名、移動) -
x
:是否可以進入該目錄
注意,r
和x
不一樣,在你不進入目錄的情況下也可以對目錄的結構進行讀取,x
只限制是否能夠進入目錄。
如下,當前使用者對test
資料夾沒有x
許可權,意味著它不能進入該目錄,但是它還是能夠通過ls
來檢視該目錄的結構。
檔案標識
即檔案前面十個字元中的第一個字元
-
d
:該檔案是一個目錄 -
-
:是一個檔案 -
l
:是一個連線 -
b
:是一個塊裝置(如硬碟) -
c
:是一個字元裝置(如鍵盤滑鼠)
/dev/sda
和/dev/sdb
是塊裝置:
/dev/tty*
是字元裝置:
/lib
、/bin
等檔案在大部分新的Linux發行版中已經連線到/usr/lib
、/usr/bin
中,所以它們是連線檔案:
目錄和檔案:
修改檔案/資料夾許可權
-
chgrp
:修改檔案所屬群組 -
chown
:修改檔案擁有者 -
chmod
:改變檔案許可權
Linux目錄結構——FHS
FHS是一套關於Linux系統下目錄結構的規範,它存在的意義就是讓你在切換到不同發行版時不至於一頭霧水,因為所有發行版都有著相同的目錄結構。
/根目錄
所有目錄都由該目錄衍生出來,它非常重要,所以FHS建議它應該儘量小,這樣根目錄系統出現問題的機率就小。
/bin
常用的可執行指令,在/bin
下的指令可以被root和一般賬號所使用
/boot
開機會使用到的檔案,包括Linux核心、開機所需的一些配置檔案等。
/dev
裝置檔案,Linux中的一切裝置都被看作是檔案,然後你讀寫裝置時就可以像讀寫檔案一樣輕鬆。
/etc
放置配置檔案,如/etc/passwd
、/etc/proxychains.conf
、/etc/mysql/my.cnf
/lib
庫函式,開機時會用到的庫函式以及/bin
、/sbin
中指令會使用的庫函式
/media
可移除的媒體裝置,如/media/cdrom
/mnt
額外的裝置可以被掛載到這個目錄,比如使用wsl時,Windows的碟符會被掛到這個目錄。
/opt
第三方軟體安裝目錄,/usr/local
也是一樣的,而且更加常用
/run
開機後系統在執行期間產生的各項資訊
/sbin
一些系統管理員使用的系統管理工具
/srv
/tmp
暫存目錄,FHS建議每次開機清除該目錄,所以不要有需要持久儲存的檔案放在這個目錄
/home
使用者的主目錄
/root
管理員的主目錄
/proc
各種程序、周邊裝置的狀態,這個是虛擬檔案系統,實際其中的內容儲存在記憶體中。
/sys
和/proc
差不多,也是對系統的執行情況進行記錄的目錄
/usr
它不是/usr
的縮寫,而是Unix Software Resource
,其中是放置軟體資源的,而不是放置使用者資料的。
它其中有如下子資料夾
/var
/usr存放靜態的軟體,而/var存放程式執行時動態產生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