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遊戲資訊 >艦娘們的本體(6)SG雷達啟動!-海倫娜號輕巡洋艦(海媽)

艦娘們的本體(6)SG雷達啟動!-海倫娜號輕巡洋艦(海媽)


海倫娜號輕巡洋艦(CL-50)“海倫娜”號是美國海軍布魯克林級火炮輕型巡洋艦的最後一艘。這級艦是1930年的倫敦海軍條約的產物。由於這個條約只允許美國再建造兩條華盛頓條約型的重巡洋艦(CA44和CA45),因此為了對付日益擴張的他國海軍力量,美國不得不轉向建造裝備6英寸主炮的優勢輕型巡洋艦,從而促成了布魯克林級的誕生。

基本資料

舷號:CL-50

滿載排水量:13400噸

航速:31.5節

動力系統:8臺巴布考克-威爾考克斯鍋爐,4臺威斯汀豪斯蒸汽輪機,提供10萬馬力的動力

武器配置(1943年):5座3聯裝152毫米47倍徑MK16主炮;4座雙聯裝127毫米38倍徑MK12高平兩用炮;4座4聯裝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4座雙聯裝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4座雙聯裝20毫米厄利孔機關炮,10座單裝20毫米厄利孔機關炮。

服役歷程

1936年12月9日海倫娜號開工興建,1938年8月27日在紐約海軍造船廠下水。

1939年9月18日,海倫娜號正式完工,首任艦長為海軍上校馬克斯·B·德莫特。 服役後,“海倫娜”號被分配到太平洋艦隊,隸屬於海軍少將H·費爾拉克斯·利裡指揮的第9巡洋艦分隊。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當天,海倫娜號正停泊在珍珠港基地東邊的海軍造船廠1010碼頭,因為它的停泊處接近“賓夕法尼亞”號戰列艦(BB-38)而遭到了日軍飛機的攻擊。在經歷了悲慘的一天之後,“海倫娜”號在珍珠港進行了初步的檢查,隨即送入梅爾島(海軍船廠進行大修。在維修中,它反而因禍得福地安裝了美國新研製的SG型水面和低空搜尋雷達,這座雷達成為它後來優異表現的保障。

1942年7月,“海倫娜”號正式完成改裝,返回太平洋艦隊。隨後它被立即派往南太平洋戰場增援。因為當時美軍和日軍正在全力爭奪瓜達爾卡納爾島,對於美軍來說,水面艦只十分缺乏,特別是薩沃島之戰,4艘巡洋艦沉沒,1艘巡洋艦喪失戰鬥能力,所以“海倫娜”號的到來十分及時。

1942年9月,海倫娜號先加入了“黃蜂”號(CV-7)航母所在的第18特混編隊。這支特混編隊由雷·諾伊斯海軍少將指揮,負責掩護一支由6艘運輸船組成的運輸隊,這些運輸船上裝載的是去瓜島增援的海軍陸戰隊第7團的士兵。這是“海倫娜”號回到艦隊之後的第一次任務。9月8日,“海倫娜”號跟隨編隊從新喀里多尼亞島的努美阿港出發。11日編隊在聖埃斯皮裡圖島與第17特混編隊匯合後14日駛向瓜島。15日14時,當特混編隊航行到聖克魯斯群島以南時,突然遭到日軍伊-19號潛艇伏擊,“黃蜂”號航母當場中雷爆炸沉沒,“北卡羅來納”號戰列艦受創。同行的她救起了400多名“黃蜂”號的官兵,並將他們送到聖埃斯皮裡圖島。

1942年9月16日,返回聖埃斯皮裡圖島的第18特混編隊宣佈解散,“海倫娜”號被編入了剛當天成立的第64特混編隊。這是一支由巡洋艦和驅逐艦組成的作戰力量,由諾曼·斯科特海軍少將指揮。

1942年10月7日,第64特混編隊中抽調包括“海倫娜”號在內的2艘重巡,2艘輕巡,5艘驅逐組成第64特混編隊第2分隊,離開聖埃斯皮裡圖島,開赴瓜島水域,破壞日軍對瓜島的增援。

1942年10月11日夜,第64特混編隊第2分隊與日軍掩護增援瓜島船團的第6戰隊相遇。這是“海倫娜”號第一次與敵艦隊接觸。當時美軍艦隊是單列縱隊,它處於第7艘的位置,是巡洋艦的最末一艘。然而“海倫娜”號的艦長擔心在炮戰中水上飛機被擊中起火,因此命令拋棄水上飛機,結果當斯科特少將要求4艘巡洋艦派出偵察機的時候,它已經無所事事了。然而由於“海倫娜”號裝備了新型的SG雷達,因此它還是成為編隊中首先發現敵艦的軍艦。“海倫娜”號由於雷達優勢,在發現日艦之後一直跟蹤,因此在日艦迫近到5000米的時候,艦長用報話機向斯科特要求准許開炮。由於使用的是暗語,其中又有歧義,因此反覆詢問後才被允許開火。23時46分,“海倫娜”號率先開火,美軍巡洋艦的火力集中轟擊日軍旗艦“青葉”號。就在美軍開炮前幾分鐘,日軍也發現了美軍艦隊,但也未判斷清楚是敵是友。當“青葉”號以燈光訊號問詢時,美軍的炮火已經鋪天蓋地地下來了。“青葉”艦橋中彈,第6戰隊司令五藤存知少將當場斃命。日軍編隊立即180度轉向。日軍轉向時,對美軍極為有利,可以對日艦逐個射擊而無須擔心日艦反擊。然而斯科特竟然以為“海倫娜”號它們射擊的是自己的前衛驅逐艦而在23時47分下令停止射擊。直到23時51分恢復射擊時,日軍已基本轉向完畢。後來,斯科特因害怕誤擊又多次整理隊形,使得日軍逃脫。雖然此役美軍未能獲得更大的戰果,可是“海倫娜”號第一次艦隊作戰的表現還是非常優秀,正是由於它先發現敵人和堅持要求開火,使得美軍取得了第一場與日軍水面艦艇部隊作戰的勝利,極大的鼓舞了南太平洋戰區盟軍的士氣。

1942年10月20日,這艘埃斯佩蘭角海戰表現良好的軍艦在聖埃斯皮裡圖島和聖克里斯托巴爾島之間遭到日本潛艇的襲擊,數枚魚雷在它附近穿越,並爆炸,但是沒有一條擊中它。

1942年10月31日,逃過一劫的“海倫娜”號調往第65特混編隊第4分隊,再度承擔護衛任務,掩護從聖埃斯皮裡圖島向瓜達爾卡納爾島運輸補給品的船隊。這支船隊丹尼斯·卡拉漢少將指揮,先後在10月31日-11月3日和11月5日-8日之間完成2次運輸增援任務。

1942年11月10日,剛返回的“海倫娜”號又急衝衝地出發。這次,它被臨時編組在第67特混編隊第4分隊(以下簡稱TG67.4),還是在卡拉漢少將指揮之下,負責掩護該特混編隊第1分隊的4艘快速運輸艦。次日,它正式列入TG67.4的序列。這次所有船隻在聖克里斯托巴爾島附近的指定地點集結出發。船隊一路平安,於12日凌晨3時40分安全抵達瓜島隆格角,開始解除安裝。


 1942年11月12日上午,澳大利亞軍隊設定在布干維爾島上的海岸觀察哨發來情報,“敵軍飛機逼近”。所有的船隻立即停止解除安裝,退出海灣,部署防空事宜。當日軍飛機12時30分飛臨的時候,船隊以高超的機動和猛烈的防空火力躲過了第一波攻擊,但是在第二波攻擊中,有2艘船被擊傷。在8分鐘的襲擊裡,“海倫娜”號絲毫未受傷,整個編隊一共擊落了8架日機。擊退日機後,船隊重新開始解除安裝,但是一時間有大量來自己方巡邏飛機的情報湧入了編隊指揮部。這些情報顯示,海上有一支強大的日本艦隊(約2艘戰艦或重巡,1艘輕巡,6艘驅逐艦),並且在編成內沒有運輸船。由此可以知道,這支部隊純粹是為了進攻。隨後又發現了日軍航母2艘和驅逐艦2艘。種種跡象表明,日軍在夜晚進入鐵底灣,破壞機場或者襲擊運輸船隻。雖然此刻運輸物品已經解除安裝了90%,但是為了保證運輸船隊的安全,此次行動的總指揮特納海軍少將決定,卡拉漢少將和斯科特少將的護衛隊先掩護運輸編隊離開瓜島水域,然後再返回鐵底灣,殺一個回馬槍,挫敗日本艦隊的企圖。

1942年11月12日夜晚,美軍護衛隊在將運輸隊護送到安全水域之後返回了鐵底灣。包括“海倫娜”號在內的5艘巡洋艦和8艘驅逐艦排成單列縱隊,自東向西沿瓜島海岸前進。23時,日軍的炮擊艦隊(包括“比睿”號、“霧島”號2艘戰列艦和1艘輕巡,14艘驅逐艦組成)也抵達薩沃島南水道。除3艘驅逐艦留在薩沃島以西警戒,其餘的以1艘輕巡和11艘驅逐艦組成傘形警戒幕(前衛),而2艘戰艦跟隨其後,從南水道進入瓜島以北,自西向東航行。1時23分,裝備SG雷達的“海倫娜”號又一次首先發現敵人。1分鐘後,艦上雷達官報告:“發現大型不明艦隻,方位320,距離32000碼”。1時25分,“海倫娜”號上的雷達操作員再度報告說:“雷達發現船隻,方位310,距離31900碼。”6分鐘後,“海倫娜”號又報告“敵3艘艦隻,方位312,距離26000碼。”隨後,補充報告,“航向107,速度大約23節。”但是“海倫娜”號這一系列報告在短時間裡讓卡拉漢無法判斷清楚敵情,因為他一直在試圖確定他的軍艦如何穿越敵艦隊的“T”字橫頭。在浪費了寶貴的時機之後,美軍艦隊向右轉向,以搶佔“T”字橫頭陣位,但是美軍打頭驅逐艦“庫欣”號發現3000米處有目標而緊急左轉,導致後續艦隊形一片混亂。幾乎同時,美軍艦隊也被日軍發現。本來,美軍儘管隊形不佳,可是畢竟先發現敵艦,佔有先機,然而不幸的是,卡拉漢少將的旗艦“舊金山”號裝備的雷達陳舊,效能欠佳,所以他不得不通過報話機與“海倫娜”號聯絡,以獲得敵情報告。由於在旗艦上,聽取報告和下達命令共用一部報話機,因此干擾很大,影響了獲取資訊的速度和決策速度,給予了日軍機會,使得“海倫娜”號的資訊戰術優勢被白白浪費掉了。

1時50分,雙方几乎同時開火。戰鬥在持續短短24分鐘後結束,日本艦隊首先撤出戰場,遭受重創的美軍艦隊也無力追擊。“海倫娜”號掩護失去戰鬥力的“舊金山”號和“朱諾”號退出了戰場。是役,美軍沉沒1艘輕巡,4艘驅逐艦,另有2艘重巡,1艘輕巡喪失戰鬥力,2艘驅逐艦重創,卡拉漢少將和斯科特少將均戰死。日軍則沉沒2艘驅逐艦,1艘戰列艦喪失戰鬥力,1艘輕巡和3艘驅逐艦受創。雖然美軍損失慘重,但是破壞了日軍炮擊亨德森機場的企圖,還迫使日軍增援船團返航,有力地支援了瓜島作戰的美軍,而“海倫娜”號的優異表現無疑是其中的一個璀璨的亮點。

瓜島夜戰(島上的海軍陸戰隊視角)


1943年1月4日,時隔不久,“海倫娜”號就獲得了為瓜島海戰犧牲戰友復仇的機會。她被編入了新的第67特混編隊(3艘美國輕巡,1艘紐西蘭輕巡,5艘驅逐艦),在瓦爾登·L·安斯沃思海軍少將的率領下,參加了對新喬治亞島日軍據點的炮擊行動。5日,它的6英寸大炮射擊了蒙達,摧毀了日軍的一批補給品倉庫和海岸炮位。23日,“海倫娜”號第二次隨編隊出發,炮擊科隆班加拉島和新喬治亞島的斯坦摩爾地區。接下來的整個2月,它就一直在瓜島水域巡邏和掩護運輸艦隊。2月11日在科拉海,它攜帶的1架水上飛機配合“弗萊徹”號驅逐艦(DD-445)將日軍呂-102號潛艇擊沉。

1943年2月中旬,海倫娜號所在的編隊進行了重組,並被命名為第18特混編隊。隨後,“海倫娜”號抵達澳大利亞悉尼,進行短期檢修,並於3月返回聖埃斯皮裡圖島基地。剛回到一線,它就參與了新的行動。4月4日,第18特混編隊出海執行掩護在所羅門槽海的掃雷編隊的任務。6日,完成任務後離開海區,7日返回圖拉吉軍港。

1943年6月,第9巡洋艦分隊恢復,以安斯沃思少將出任分隊司令,“海倫娜”號第二次被編入該部。美軍又以這支部隊為基幹組成第36特混編隊第1分隊(以下簡稱TG36.1),歸安斯沃思指揮,準備掩護新喬治亞島的登陸。7月3日,登陸正式實施,它所在的TG36.1(包括3艘巡洋艦,9艘驅逐艦)擔負掩護船團安全抵達萊斯灣和登陸火力支援的任務。

1943年6月4日午夜,運輸船團(7艘快速運輸船,運載美軍2個步兵團和陸戰團部分兵力共2600人)在TG36.1的掩護下新喬治亞島的萊斯灣。從午夜開始,“海倫娜”號和友艦一起對灘頭實施火力準備,而美軍登陸部隊乘著夜色開始衝擊,天亮後全部登陸。美軍艦艇繼續實施火力支援,並炮擊了附近的巴洛科和韋拉兩地的日軍陣地。後順利完成任務的“海倫娜”號和友艦一起經新喬治亞海峽在下午15時左右返回圖拉吉港。

1943年7月5日,得知美軍在萊斯灣登陸的訊息,日軍從第11、22、24、30驅逐隊組織10艘驅逐艦分成2支運輸隊和1支掩護隊運載陸軍部隊2400名、物資180噸,在第3水雷戰隊司令秋山輝男少將的指揮下,增援新喬治亞島的守軍。日軍在集結中就被美軍發覺,因此美軍南太平洋戰區司令哈爾西中將立即下令剛返回圖拉吉的TG36.1重新開赴戰區,截擊日軍編隊。當晚,“海倫娜”號和2艘輕巡,4艘驅逐艦在安斯沃思少將的指揮下出航,並以29節的高速穿越新喬治亞海峽。當日接近午夜時分,“海倫娜”號所在的編隊抵達了新喬治亞島西北角,開始進入庫拉灣。整支編隊航速降低到25節,搜尋前進。23時57分,美軍編隊與日軍掩護隊距離已縮短至6200米,安斯沃思少將下令開炮。“海倫娜”號藉助SG雷達的引導,用6英寸主炮猛烈開火。

由於“海倫娜”號沒有使用無焰火藥,猛烈的火炮反而等於暴露了自己。夜色中,尚能戰鬥的“涼風”和“穀風”兩艦以她開火的閃光為瞄準點,齊射16條魚雷。7分鐘後,她被日軍發射的1條魚雷擊中,艦體向左傾斜。在接下來的3分鐘裡,她又連續被2枚以上的魚雷命中,在極短的時間裡折斷成兩截,海水快速得湧入各個艙室。然而全艦官兵訓練有素,在得知棄艦命令後,多數人還是迅速集中到了右舷,跳海逃生。隨後,艦體的後半截很快消失在水面,只留下艦艏高高翹起,指向天空,彷彿死不瞑目一般。在它的周圍許多官兵簇擁著它,靜靜地等待自己人的救援。

庫拉灣海戰史實照片所獲榮譽


“海倫娜”號是第一艘授予海軍單艦榮譽的軍艦。這個榮譽是表彰它在埃斯佩蘭斯角海戰、瓜島海戰、庫拉灣海戰中的表現。此外,“海倫娜”號還獲得了亞太地區戰功獎章和7顆戰役之星。


遊戲中的海倫娜


手遊碧藍航線中的海倫娜號立繪(注意耳朵上戴著的sg雷達)手遊碧藍航線中的海倫娜號改造立繪手遊碧藍航線中海倫娜meta立繪PC網遊戰艦世界中的海倫娜號資料拓展CL:指輕巡洋艦,light cruiser


瓜島戰役: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或簡稱瓜島戰役,行動代號為瞭望臺行動,是同盟國部隊(盟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區中,於1942年8月7日和1943年2月9日期間在瓜達爾卡納爾島和周圍的島嶼進行的戰役。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是以美軍小型登陸戰為開始,隨後日軍為奪回島嶼而逐次增兵,並在海上、陸地、空中展開了空前的爭奪,從而演化成了日本與盟軍的決戰。雙方歷時半年多的爭奪,均損耗了大量的戰艦、飛機,而日本的人員傷亡也遠超美軍。最終,日本因無力進行消耗作戰,而選擇撤軍。美軍最終完全佔據瓜島,爾後奪取了索羅門群島,最終是整個南太平洋地區的制海權,美軍因此開始進行戰略反攻。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是繼中途島戰役之後日本的再次失敗,也是日本從戰略優勢走向劣勢的轉折點,從世界範圍來看,1942年底盟軍在瓜島的反攻和勝利,與同時期的斯大林格勒會戰、阿拉曼戰役一起,成為同盟國進入戰略反攻階段的開始。

SG雷達:最早的微波對海雷達,安裝於驅逐艦及以上大型水面艦艇,用於協調水面戰以及導航等。訊號顯示在PPI平面顯示器和目鏡式的A型示波器上。安裝於100英尺高度桅杆時, 最遠可發現15英里外大型艦艇。距離精度正負100碼,角度精度正負2度。


sg雷達(最上面的紅圈)海媽梗:出自戰艦少女R海倫娜的海媽梗,因R中海倫娜成熟的風格,因此得名,在開服時,有不少R的玩家也玩了碧藍航線,因此也將海媽這個外號帶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