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其它 >《how to read a book》讀後感

《how to read a book》讀後感

<背景與抒情>

早就從ay那兒借了《how to read a book》,真真正正看進去的是在2021年,相見恨晚。

假如能早看懂一點這本書,想必能節約很多學習時間吧。但也很慶幸能遇到它,給我之後的人生添加了助力。最近很喜歡的一句話:“現在過的每一天,都是自己人生中最年輕的一天”,現在遇到也是一個合適的安排。

當我女兒長大,我能夠推薦書目給她時。《如何閱讀一本書》會在top3中有一席之地。書中以科學的方法,闡述了閱讀的意義、目標與分類,並提供了達成對應閱讀目標的方法,給出了具體例項,同時授人以魚並授人以漁。

本書不僅內容值得反覆翻閱,成書的手法也讓人拍案叫絕,當你讀完這本書,你就忍不住用書中教你的讀書方式,再來重新閱讀本書,類似於程式編譯器的自舉,渾身舒坦。

 

<具體內容>

1. 本書內的個人收穫在知識樹上,會劃分到學習->閱讀分類下;

2. 開篇明義:讀書從目標上大體劃分為三種:a. 娛樂、b. 獲取知識(從不知道到知道)、c. 增進理解(智力邊界的拓展)本書關注目標c;

3. 實現增進理解的閱讀應該是帶著問題的閱讀:a. 本書的主題;b. 作者是怎麼闡述自己主旨的; c. 作者闡述的主旨正確麼?為什麼? d. 作者本書講述的內容與“我”(讀者)的關係;

4. 如何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讀書時寫筆記:a. 大綱(最快的捋一遍,讀完還剩下什麼);b. 結構筆記 (不僅有全書的架子,還多了部件之間的關節,關注結構與關鍵點);c. 概念筆記(收穫果實,把自己從書裡汲取的營養拿出來,不是抄作者的觀點,是複述);d. 辯證筆記(一場論戰,求真理);讀書筆記的作用:a. 提神、集中(幫助進入心流);b. 只有用自己的語言寫出來,才是真的理解,其餘都是似懂非懂;

c. 輔助記憶;

5. 閱讀分類: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 書描述這4種閱讀方式有側重,基礎閱讀過於簡單,主題閱讀過於龐雜,都著墨不多。檢視閱讀雖然篇幅不多,對我很有意義。4種閱讀方法是層層遞進關係,也就是檢視閱讀沒有掌握好,下一步更重要的分析閱讀也無法入門。對於現階段的我來講,反而幫助最大,解決了常開始讀書,缺很少完成的問題(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書內tip:懂了閱讀的方法不等於在實際閱讀中會應用這種方法,要有意識、分步驟的使用合理的書,練習標準的閱讀方法,融會貫通。通過數量的積累,自然而然的養成更有效果的閱讀習慣。雖然本書算是社科類作品,但展現了講求科學,重視總結,追求標準的思想習慣,並不遜於數學與物理對於真理準確表達的追求,這也是西方學者的學術習慣,與我們中國人“知行合一”的理論殊途同歸。舉個例子:在開發工作中,有很多次我簡單看過了理論解釋(比如設計模式,或者是MySQL索引實現原理)就以為自己掌握了。但到了實踐中,要麼就是理解的不透徹、有偏差;要麼就是並沒有記住,知識並不屬於自己(是指連檢索都沒記住的那種)。這就代表了只停留在學習理論,脫離實踐訓練會造成的弊端;

6. 檢視閱讀:(對我當前而言幫助最大的部分),肯定是相較於現在的你較快的閱讀,我們通過這種方式來提高閱讀效率。我們追求這樣的快:在不影響理解的情況下最快的閱讀。可以跳讀+快速反覆瀏覽多次,檢視閱讀是過濾器,確定我們是否要進一步深入分析閱讀,“好讀書,不求甚解”便是如此重要的事兒。世界上書無限,時間有限,檢視閱讀可以幫助我們:1. 篩選值得進一步讀的書;2. 時間有限,在沒讀和熟讀之間找到平衡點;3. 難度高的書需要“剝洋蔥”,無法一蹴而就,只能一點點讀懂;每次閱讀時都要帶著內容3裡面的前兩個問題,文中把這兩個問題拆了3點:a. 分類;b. 主題;c. 結構;其實就是多了一個“分類”:在閱讀初期要確定是論述性的還是實用類的,哪個領域的著作(科學、哲學、詩歌、戲劇、小說等虛構作品);

7. 檢視閱讀的具體方法:a. 有系統的粗讀/略讀(skip read): 書名與序言-> 目錄->索引->出版者、作者->挑幾個緊密圍繞主題的篇章試看->隨機讀自己感興趣的部分;b. 粗淺的通讀:從頭到尾,但只要不影響讀下去,就不停(很像閱讀英文書的80%定律):如果通讀讀懂了,2種情況:書太簡單,自己完全沒理解書內的真理;我的經驗是,既然確定了現在是在檢視閱讀的通讀部分,就要給定時間與目標進度,進行目標管理,否則會下意識的向分析閱讀靠攏(人在閱讀過程中總是無意識的去發散看更多的內容);

8. 分析閱讀:目標是把書的內容融匯到自己的思想大廈中,要麼長高了,要麼變寬了,有實實在在的收穫留下。把書分了類(實用性書籍,想象文學,故事、戲劇和詩,歷史,數學與科學,哲學)分別講述了讀這幾類屬的要點;這裡我並未進一步消化,因為目前階段的閱讀主要只涉及2種:實用性書籍、故事;

9. 分析閱讀具體方法(3個階段):

  a. 找出一本書在談什麼(瞭解範圍):1)什麼型別、哪個方向;2)一句話總結整本書談的內容;3)主要部分按順序和關聯性重新列出來,列大綱;4)確定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是否順利完成,符不符合預期;

  b. 詮釋一本書的內容規則(理解內容):1)詮釋作品關鍵字;2)找到最重要的句子,抓住主旨複述;3)知道作者全書在論述什麼,提取內容,重新架構出來;4)確定作者哪些問題解決了,還有哪些沒解決,作者承認自己未解決的部分(在一個正交分解的領域裡,不該有缺漏);

  c. 評論一本書,就像交流知識一樣(做出評價):1)有禮貌:做到a\b之前不要批評,不要意氣用事,使用自己的理性,表達自己觀點前要區分是“不喜歡”還是在知識方面上書的觀點不完善;2)如何提出批評:證明作者知識不足,證明作者知識錯誤,證明作者不合邏輯,證明作者分析與理由推理不完整(這在經典著作裡,在作者花了心血構建的文章中很難察覺出來,如果能有工具或他人幫助,儘量尋求幫助吧);

 

<總結>

用書中教授的方法來閱讀本書,是一大樂事。其中的重中之重在於:a. 闡述閱讀的意義以及要達到這種目標讀者該抱有的思維內容;b. 給出閱讀的層次以及各層次下的具體方法;c. 叮囑大家不僅要關注方法本身,更要重視方法的實踐,不要再踏上“懂得許多道理,確依然過不好一生”的坎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