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其它 >計算機網路:分層結構

計算機網路:分層結構

 OSI七層模型

1.應用層

所有能和使用者互動產生網路流量的程式

典型服務及協議:

(1)檔案傳輸(FTP)

(2)電子郵件(SMTP)

(3)全球資訊網(HTTP)

2.表示層

用於處理在兩個通訊系統中交換資訊的表示方式

功能1:資料格式變換(翻譯)

功能2:資料加密解密

功能3:資料壓縮和恢復

3.會話層

向表示層實體/使用者程序提供建立連線並在連線上有序地傳輸資料

功能1:建立、管理、終止會話(會話間是彼此獨立互不影響的)

功能2:使用校驗點可使會話在通訊失效時從校驗點/同步點繼續恢復通訊,實現資料同步

主要協議:ADSP、ASP(無需記憶)

4.傳輸層

負責主機中兩個程序的通訊,即端到端的通訊。傳輸單位是報文段或使用者資料報。

功能1:可靠傳輸、不可靠傳輸

功能2:差錯控制(改正報文段中出現的錯誤)

功能3:流量控制(控制傳送速度,以免接收方的接受速率小於傳送速率)

功能4:複用分用(複用:多個應用層程序可同時使用下層運輸層的服務;分用:傳輸層把收到的資訊分別交付給上層應用層中相應的程序)

主要協議:TCP、UDP

5.網路層

主要任務是把分組從源端傳到目的端,為分組交換網上的不同主機提供通訊服務,網路層傳輸單位是資料報

功能1:路由選擇

功能2:流量控制

功能3:差錯控制(能糾錯則進行糾錯,否則會丟包)

功能4:擁塞控制(若所有結點都來不及接受分組,而要丟棄大量分組的話,網路就處於擁塞狀態,因此要採取一定措施來緩解這種擁塞)

主要協議:IP、IPX、ICMP、ARP

6.資料鏈路層

主要任務是把網路層傳下來的資料報組裝成幀。

功能1:成幀

功能2:差錯控制

功能3:流量控制

功能4:訪問(接入)控制:控制對通道的訪問

主要協議:SDLC、HDLC、PPP、STP

7.物理層

主要任務是在物理媒體上實現位元流的透明傳輸。傳輸單位是位元

透明傳輸:不管傳輸資料是什麼樣的位元組合,都應能在鏈路上進行傳輸

功能1:定義介面特性(確定硬體連線方式)

功能2:定義傳輸模式(單工、半雙工、雙工)

功能3:定義傳輸速率

功能4:位元同步

功能5:位元編碼

主要協議:Rj45、802.3

TCP/IP模型

 

OSI參考模型和TCP/IP參考模型的比較:

相同點:

1.都分層

2.基於獨立的協議棧的概念

3.可以實現異構網路互聯

不同點:

1.OSI定義三點:服務、協議、介面

2.TCP/IP設計之初就考慮異構網互聯問題,將IP作為重要層次

 

 

 五層參考模型

 

 五層參考模型的封裝和解封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