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其它 >Java漫談2

Java漫談2

本週我們的Java漫談從一個段子說起。話說有一個老程式退休了,在家閒著沒事便開始學習寫毛筆字,焚香,研墨,鋪紙。站在薄如蟬翼白似雪的宣紙面前,提筆閉目。只見那人生種種仿若電影般在眼前一幕幕飛速呈現,又飛速略去。這其中有歡笑,有悲傷,有失落,有成功。就在某一刻,他突然感覺身軀一陣觸動,胸口一熱,彷彿某句濃縮了這麼多年經歷的精萃之語要現世,隨即便不再多想,提筆揮毫,一氣呵成,洋洋灑灑地寫下了一句——"Hello World"。

不知道你笑沒笑,反正我第一次看到末尾的反轉的時候是笑了。因為“Hello World”這個詞,是最好的單詞,也是最壞的單詞。是希望的單詞,也是失望的單詞。是美夢的開始,也可能是噩夢地迴圈。總之,當踏入程式設計地那一刻起,就會有一個單詞如影隨行,好壞同舟,相愛相殺,共度美好程式設計歲月。

將輸出字串“Hello World”作為第一個示範程式,現在已經成為程式語言學習的傳統。“Hello World”示範程式最早出現於1972年,由貝爾實驗室成員布萊恩·柯林漢撰寫的內部技術檔案《"A Tutorial Introduction to the Language B" 》之中。不久同作者於1974年所撰寫的《Programming in C: A Tutorial》,也延用這個示例;而布萊恩·柯林漢和丹尼斯·裡奇以本文擴編改寫的《C程式設計語言》也保留了這個示範程式,此後廣泛流傳。 ——摘自維基百科

為什麼這個詞會如此輕易的成為示範程式地起源呢,我倒是覺得有這麼幾個原因。

  • 首先,從輸出條件來講,輸出一個字串即能表明程式整體執行成功,又能通過輸出字串來判斷邏輯結果的正誤。
  • 其次,“Hello World”從字面意思上來說,一來簡潔地傳達了程式在邏輯上也執行成功的意思,二來,它用一種擬人的手法賦予了程式生命,讓它執行成功之後,彷彿如嬰兒第一次發聲,向未知世界宣告“我來了”的意思。
  • 最後,事例程式寫到這也是在告訴後續著,這個功能已經實現了,後面的功能就看你了,加油吧,不久你也能與這世界說hello的。

繞了一圈,我們再把話題轉回來,在Java中,Hello World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這就是一個Java裡面Hello World的一句常用到的輸出語句,之所以說它常用,是在程式剛開始跑通的時候會使用它來輸出提示,也會在程式報錯的時候用它的變形模式來輸出錯誤資訊。

稍微多看這句話2-3遍,會發現這句話會有幾個特徵。

  • 首先,hello world只是這條顯示語句的一個部分,它被雙引號引用了。
  • 第二,對於輸出“Hello world”這個事件,實現這個功能竟然只用了一條語句,並且這個語句末尾還用了一個分號。

對於第一點,字元被引號引用之後就會被輸出,那麼是不是我們可以做這樣的推論,雙引號內的字元最終會在控制檯打印出來。比如將語句改為System.out.println("你好,中國");,那麼在控制檯輸出的就會是你好,中國

對於第二點,它正好反映了程式設計的一個基本結構特徵——程式碼以行為單位,以;結尾。每行的程式碼僅僅實現一個功能,可能是賦值,可能是計算,當要實現另一個功能的時候,就另起一行書寫。這樣一來,便於書寫和閱讀,並且在邏輯上簡潔清晰。

這篇文章主要分享了我對hello world的理解,希望這能使你對程式和程式碼有個初步的印象,我們下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