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其它 >測試必會 Docker 實戰(一):掌握高頻命令,夯實內功基礎

測試必會 Docker 實戰(一):掌握高頻命令,夯實內功基礎

在 Dokcer 橫空出世之前,應用打包一直是大部分研發團隊的痛點。在工作中,面對多種服務,多個伺服器,以及多種環境,如果還繼續用傳統的方式打包部署,會浪費大量時間精力。

在 Docker 出現後,它以更高效的利用系統資源、更高效的利用系統資源、一致的執行環境、持續交付和部署、更輕鬆的遷移、更輕鬆的維護和拓展,6 大優點迅速火了起來。
Docker 的基礎命令,堪稱 Docker 的內功,只有把內功修煉好了,我們在 Docker 的學習路上才會更加順暢,不會導致“走火入魔”。
接下來我將從與虛擬機器的對比開始,以實戰的方式,帶大家更加了解,更會“玩” Docker。

1080×552 44.9 KB


– 左邊為虛擬機器,右邊為docker環境 –
Server:物理機伺服器
Host OS:構建的作業系統
Hypervisor:一種虛擬機器軟體,裝了之後才能虛擬化作業系統
Guest OS:虛擬化的作業系統
Bins/Libs:執行命令、工具
App A:構建的軟體
Docker Engine:跳過虛擬化核心的步驟,直接使用宿主機核心
從圖片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瞭解到,相比於 Docker,虛擬機器更加的臃腫。
虛擬機器和容器都需要物理機以及作業系統,但是虛擬機器有 Hypervisor 層以及 Guest OS 層。但是 Docker 是沒有這兩個部分的,只有一層 Docker Engine。

並且每個容器都和宿主機共享計算機的硬體資源以及作業系統。那麼由Hypervisor帶來的資源耗損,在容器這邊是不存在的。所以Docker與虛擬機器對比,是有很強大的優勢的,當然,也會有一定的缺點。
優勢(省去了虛擬化核心的步驟)

  1. 節省資源(CPU、記憶體)
  2. 秒級啟動
  3. 輕量級方案(同樣一臺伺服器可以啟動幾百個docker,但是不能啟動幾百個虛擬機器)
    劣勢
  4. 隔離性、安全性相比虛擬機器更弱(比如,如果其中一個容器將核心給"搞壞了",那所有的容器就都無法正常工作了)
  5. 某些情況下伺服器會挑核心(eg.編譯c++)

而對於測試人員,Docker又為我們帶來了什麼樣的便利呢?

  1. 搭建測試環境
  2. 搭建各類基礎服務
  3. 搭建測試執行環境(自動化測試指令碼執行環境)
    在剛開始的時候,由於網路的原因,我們在下載的映象的時候,常常速度是非常慢的。所以如果下載映象很慢的同學,可以嘗試配置國內的加速器加速映象下載
  4. 登入阿里開發者平臺:
    開放雲原生應用-雲原生(Cloud Native)-雲原生介紹 - 阿里雲
  5. 點選“建立我的容器映象”
  6. 註冊/登入後,進入Docker 映象倉庫,選中加速器 Tab
    阿里雲登入 - 歡迎登入阿里雲,安全穩定的雲端計算服務平臺
  7. 根據個人需要, 選擇執行Docker 的OS,按照要求修改Docker配置檔案。

步驟如下:

修改配置檔案 :
新增紅色部分到
儲存檔案
好記性不如爛鍵盤,單單隻背下來Docker的命令是不夠的,還要自己多敲多去練習,才能更熟練、更深刻的掌握Docker。
下載映象
檢視已下載的映象
我們可以看到剛剛下載的Jenkins映象

那麼,其中的每個欄位又是什麼意思呢?

刪除映象
我們可以看到,Jenkins映象已經被成功刪除了
下載指定版本的映象
此時我們可以發現,映象的TAG不再是latest而是我們所指定的版本號
將映象打包成一個tar包

將打包的映象加載出來

給映象加tag號
打了tag之後,會發現多了一個3.6.0 tag版本的映象,但是image ID和原本的保持一致

然後我們刪掉這個映象,發現提示untagged,且這個映象被成功刪除
給映象改名稱
然後我們就可以看到,多了一個叫做testjenkins的映象,但是image ID和原本的保持一致
push映象到映象倉庫
容器執行命令引數
容器管理命令引數
接下來我們繼續使用Jenkins進行一個實戰的演練
docker ps也是我們常用的一個命令,下面是docker ps後顯示的啟動容器資訊,其中每個欄位都有自己的含義

CONTAINER ID:容器ID(和image ID無關)
如何刪除這個啟動的容器呢?是否可以和映象一樣,直接rm呢?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如果直接刪除執行中的容器會報錯,需要先stop然後刪除

或者直接
我們從圖片中可以看出,雖然這個容器是啟動的狀態,但是使用docker rm -f依然可以直接刪除
在docker ps 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PORTS欄位下面顯示了兩個埠號,這兩個埠號是做什麼的呢?
其實呀,這兩個埠號,是容器故意對外暴露的埠號,我們可以通過埠對映的方式,使容器內部的埠號與宿主機的某個埠號產生連結。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埠號,去訪問或者操作容器啦
如何指定埠號呢?就是使用 -p 引數
將宿主機的8080埠指向容器的8080埠,這樣我們在宿主機的8080埠就可以訪問到Jenkins啦
在啟動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如何定位問題呢?
當然是使用檢視log大法

學到這裡,可能有同學會有疑慮啦,如果docker掛掉,在docker內產生的資料應該怎麼辦呢,這些資料應該如何儲存呢
接下來,我們要了解的,docker是如何進行資料持久化的呢?
當我們啟動容器時,添加了資料掛載的引數-v 宿主機_path:container_path,docker就可以通過資料掛載的方式,使容器和宿主機的資料進行同步儲存,
接下來我們通過實戰的方式,就可以看到docker是如何實現這一功能的
1.啟動Jenkins,要增加-v掛載卷引數
注意:掛載許可權:sudo chown -R 1000:1000 /home/docker/jenkins
2. 使用docker exec -it myjenkins bash進入剛啟動的jenkins容器,並cat /var/jenkins_home/secrets/initialAdminPassword這一步是為了找到jenkins的啟動密碼

3.輸入密碼,進入Jenkins頁面建立一個job。
4.刪掉容器,重新執行之前的命令,重啟Jenkins,進入頁面,發現job沒有因為容器被刪而丟失
注意:如果容器無法成功啟動,且log提示許可權問題,則在啟動命令中新增-u 0
docker exec -it {容器名稱} bash
進入容器,exec的意思是在容器中執行一個命令。如果使用bash 並且指定了-it 就會開啟容器的shell 互動

docker cp {container:name}:{container_path} {host_path}把宿主機上的一個檔案copy到容器中

有一些容器啟動時,我們需要給他新增一些初始的引數,比如mysql,我們需要給他新增一些初始的賬號和密碼,docker如何操作這種情況呢?讓我們動動小手,演練一下吧

  1. 啟動mysql容器,注意要加-e傳遞引數

  2. 通過資料庫連線工具連線資料庫
    host要填寫宿主機的ip地址,Password是我們一開始設定的
    埠號填寫對映的宿主機的埠號

  3. 在資料庫中建立一個表

  4. 刪掉容器,然後重啟

  5. 進入剛剛建立的容器內的mysql路徑下,發現有剛剛新增的表,這個就是容器的資料持久化的功能啦

我們接下來再思考一個問題,因為容器是有隔離性的。
如果容器之間互相連結可以用什麼方式?
這裡就要引入另外一個引數啦 --link,這個引數的作用就是把一臺容器的網路資訊,注入到另外一臺容器中
老方法,我們還是通過testlink實戰,體驗一下這個功能吧
2.啟動mariadb
3.啟動tesklink,mariadb的資訊注入到testlink容器中
4.檢視日誌,可以看到成功連線到mariadb

一個思考題,如果是三個容器需要連線呢,使用什麼樣的方式?
答案是:–env因為在docker中,–link就是通過環境變數的方式配置的。

現在很多網站的架構都是前後端分離,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如何使用docker分別啟動前端和後端,且能互相通訊呢?我們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
–net=container:conan:這樣建立的容器不會建立自己的網絡卡,配置自己的IP,而是和一個指定的容器共享IP、埠範圍。
檢視docker 的資訊
獲取容器/映象的元資料
以上,我們通過實戰的方式瞭解了docker的概念,熟悉了docker的一部分基礎命令,看完文章後,就要熟悉練習了哦。下一次,將帶大家通過3個實戰練習selenium、prometheus+grafana、mysql的監控,帶大家瞭解docker的招式法門,學會之後,我們就可以真正的帶入工作,進行實戰了。

喜歡軟體測試的小夥伴們,如果我的部落格對你有幫助、如果你喜歡我的部落格內容,請 “點贊” “評論” “收藏” 一鍵三連哦。更多技術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