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其它 >無線:NB-IoT

無線:NB-IoT

一. NB總體網路架構


 

NB-IoT端到端系統架構如下圖所示:

 

 

終端:UE(User Equipment),通過空口連線到基站(eNodeB(evolved Node B , E-UTRAN 基站))。
無線網側:包括兩種組網方式,一種是整體式無線接入網(Singel RAN),其中包括2G/3G/4G以及NB-IoT無線網,另一種是NB-IoT新建。主要承擔空口接入處理,小區管理等相關功能,並通過S1-lite介面與IoT核心網進行連線,將非接入層資料轉發給高層網元處理。
核心網:EPC(Evolved Packet Core),承擔與終端非接入層互動的功能,並將IoT業務相關資料轉發到IoT平臺進行處理。概括說明不全面,詳細見下文。


平臺:目前以電信平臺為主。
應用伺服器:以電信平臺為例,應用server通過http/https協議和平臺通訊,通過呼叫平臺的開放API來控制裝置,平臺把裝置上報的資料推送給應用伺服器。平臺支援對裝置資料進行協議解析,轉換成標準的json格式資料。


二. 網路結構細化


2.1 結構框圖


        將上圖EPC部分進行細化,如下:

 

 

 

MME:Mobility Management ,移動性管理實體(一個信令實體),接入網路的關鍵控制節點。負責空閒模式UE的跟蹤與尋呼控制。通過與 HSS(Home Subscribe Server,歸屬使用者伺服器) 的資訊交流,完成使用者驗證功能。
SCEF:Service Cability Exposure Function ,服務能力開放單元,為新增網元,支援對於新的PDN型別Non-IP的控制面數據傳輸。


S-GW:Serving GW ,服務閘道器,負責使用者資料包的路由和轉發。對於閒置狀態的UE,S-GW則是下行資料路徑的終點,並且在下行資料到達時觸發尋呼UE。
P-GW: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 ,PDN閘道器(分組資料網閘道器),提供UE與外部分組資料網路連線點的介面傳輸,進行業務上下行業務等級計費。


2.2 部分介面解釋


X2介面
       X2介面用以再eNodeB和eNodeB之間實現信令和資料互動。在NB-IoT系統中,X2介面在基於R13的版本不支援eNodeB間的使用者面操作,主要在控制面引入了新的跨基站使用者上下文恢復處理。在使用者面優化傳輸方案下,掛起的終端移動到新基站發起RRC連線恢復過程,攜帶先前從舊基站獲得的恢復ID,新基站再X2介面向舊基站發起使用者上下文獲取流程,從舊基站獲取終端在舊基站掛起時儲存的使用者上下文資訊,以便在新基站上將該UE快速恢復。


S1介面
       S1介面的控制面用以實現 eNodeB 和 MME 之間的信令傳遞,S1介面的使用者面用以實現 eNodeB 和 SGW 之間的使用者面數據傳輸。在NB-IoT系統中,S1介面引入的新特性主要包括:無線接入技術(RAT)型別上報(區分 NB-IoT 或 E-TURAN接入)、UE無線能力指示(例如,允許 MME 通過下行NAS傳輸訊息向 eNodeB 傳送使用者裝置(UE)的無線能力)、優化信令流程支援控制面優化傳輸方案,以及為使用者面優化傳輸方案在S1介面引入連線掛起和恢復處理等。(此段內容參考:NB-IOT 系統現狀與發展 )


三. 傳輸方式


       首先,從傳輸內容看,可以傳輸三種資料型別:IP,Non-IP,SMS(短訊息)。

       由於單小區內 NB-IoT 的終端數量遠大於 LTE 終端數,因此控制面的建立和釋放次數遠大於 LTE,例如 RCC 連線建立、釋放等;另一方面,為了傳送和接收很少位元組的資料,終端從空閒態進入連線態消耗的網路信令開銷遠大於資料載荷本身;此外,基於 LTE/EPC 複雜的信令流程,對終端的能耗也帶來了挑戰。
       因此,從系統架構這個層面上看,控制面和使用者面的效率都需要對 NB-IoT 做增強與優化。下面將 NB-IoT傳輸優化方案分為兩種,控制面傳輸優化方案與使用者面傳輸優化方案,分別進行說明。
        注:關於使用者面與控制面,簡單理解:控制面主要承載無線信令,負責 UE 接入、資源分配等;使用者面主要承載使用者資料。


3.1 控制面傳輸


       控制面數據傳輸方案針對小資料傳輸進行優化,支援將IP資料包、非IP資料包或SMS封裝到PDU中進行傳輸,無須建立DRB(無線承載)和基站與S-GW間的S1-U承載。
       當採用控制面傳輸方案時,小包資料通過NAS信令隨路傳輸到MME,並通過與S-GW間建立S11-U連線,完成小包資料在MME與S-GW間的傳輸。當SGW收到下行資料時,如果S11-U連線存在,SGW 將下行資料發給MME,否則觸發MME 執行尋呼。
        這裡得出在控制面傳輸方案下兩個傳輸路徑:
UE —— eNodeB —— MME —— S-GW —— P-GW 
UE —— eNodeB —— MME —— SCEF 


3.2 使用者面傳輸


       使用者面傳輸通過重新定義的掛起流程與恢復流程,使空閒態使用者快速恢復到連線態,減少相關空口資源和信令開銷。當終端從連線態進入空閒態時,eNodeB、核心網掛起暫存該終端的AS資訊,S1AP關聯資訊和承載上下文,終端儲存AS資訊,MME儲存終端的S1AP關聯資訊和承載上下文,有資料傳遞時快速恢復,不需要重新建立承載和安全資訊的重協商。
       另一方面,小資料報文通過使用者面直接進行傳輸時,需要建立S1-U和DRB。


3.3 流程框圖

 

 

        注1:MME——SCEF的控制面傳輸針對Non-IP模式,此種模式下資費規則需重新配置。Non-IP資料亦可通過PGW進行控制面或資料面傳輸,需建立SGi介面的PtP隧道。
        注2:圖中使用者面傳輸為資料傳輸流程示意,建立RRC連線以及掛起的信令通過 MME-SGW-PGW,具體信令流程後續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