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資源“雲”上管 新疆擬打造“智慧草原時空資訊雲平臺”
新疆作為中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擁有約5700萬公頃草原,佔全國草原面積的27%左右。在這些草原中,以伊犁谷地的昭蘇草原、唐布拉草原、鞏乃斯草原,天山中部的巴音布魯克草原、北部的阿勒泰山地草原最為著名。而且在這些草原上生長的牧草種類繁多,可以說世界上栽培的主要牧草,在新疆都有野生種分佈。
然而,對分佈如此遼闊、資源如此豐富的草地資源進行管理,卻並不容易。此前,新疆草原總站空間資料管理方式缺乏,草原空間資料沒有統一的規範、標準,導致資料質量參差不齊,影響業務應用。大量的業務資料基於離散的檔案型資料格式進行管理,這些資料放置分散,工作人員在工作中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去查詢資料,有的甚至由於管理不善導致資料丟失,使得資料的價值很大程度沒有被挖掘出來,造成資源的浪費。此外,草原生產力、載畜量等草原相關指標主要靠人工計算,計算效率低。同時,缺乏統一的共享機制,傳統紙質成果限制了資訊的共享。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草原總站以草原清查為契機,以草原空間資料為支撐,以草原業務為核心,對新疆草原的空間資料資訊化建設進行了整體規劃,基於ArcGIS和ENVI技術,搭建起智慧草原時空資訊雲平臺,貫穿了從資料治理到生產,再到應用的整個過程,最終讓以人力為主要介入模式的作業方式轉換到資訊化、自動化。同時摒棄傳統紙質或硬拷貝的共享模式,採用新一代Web GIS共享方式,提升資訊的共享效率和效果。該專案最終將形成一個空間資料庫、一個空間資料庫管理系統、一個輔助決策評價系統和一個時空資訊雲平臺。
其中,在空間資料庫建設方面,結合歷史資料和當前最新的草原調查成果資料,建立起一套標準化、規範化的草原空間資料庫,運用資料庫、地理資訊資料、網路技術對資料進行規範化管理。草原向量空間資料庫包括基礎庫和成果庫。其中,基礎庫主要有:草地型別、季節場、行政區劃、基本草原等基礎資料;成果庫為相關業務模型計算成果資料:如草地產量、載畜量、載畜平衡分析、植被蓋度等資料。
為了進一步提高草原業務人員的工作效率,開發了一套草原空間資料庫管理系統,主要功能模組為:資料檢查、入庫、資料備份、恢復、快速出圖,歷史資料檢視,按行政區劃進行草地資源統計圖、表的批量檢視與生成。
草原空間資料庫管理系統
為了整合新疆草原總站所有的草原監測和調查資訊和成果資料,還建設了一套能夠進行影像資料自動處理、業務計算、分析展示的草原輔助決策評價系統。通過該系統可以實現衛星遙感影像資料的批量化處理,實現草產量、載畜量、載畜平衡分析、綜合植被蓋度、載畜平衡分析、牧草長勢分析等業務指標的快速計算。該系統支援多人併發訪問,支援業務計算的自動化、流程化。使用者無需再關注計算過程,輸入資料點選執行即可得到成果。這在全國草原行業屬於首創。
草原輔助決策系統
當前,該專案已經完成一期草原空間資料庫、草原空間資料庫管理系統、草原輔助決策評價系統的建設。基於一期豐富的資料內容,下一步計劃實施草原時空資訊雲平臺的建設,最終為新疆草原相關單位提供草地資源製圖、分享、使用的平臺。該平臺將打破草原行業傳統意義上資料製圖以及分享的理念,從應用出發,讓新疆草原相關單位所有人輕鬆、便捷地進行草原地圖作業,將自己的資料進行上圖與分享,同時也可使用他人共享的資訊,最終形成新疆草原行業草地資源共享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