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其它 >神經網路前向和後向傳播推導(一):概覽

神經網路前向和後向傳播推導(一):概覽

大家好~本文介紹了前向傳播、梯度下降和後向傳播演算法,總結了
神經網路在訓練和推理階段執行的步驟。

在後面的文章中,我們會從最簡單的神經網路開始,不斷地增加不同種類的層(如全連線層、卷積層、BN層等),推導每種層的前向傳播、後向傳播、梯度計算、權重和偏移更新的數學公式

目錄

神經元


如上圖所示,一個神經元具有一個偏移值b和多個權重值w,接受多個輸入值x,返回一個輸出值y

計算公式為:
\begin{equation}
y=f(\vec{w}\vec{x}+b)
\end{equation}其中\(\vec{w} = [w_1, w_2], \vec{x} = [x_1, x_2], f為啟用函式\)

我們可以將\(b\)表示為\(w_b\),合併到\(\vec{w}\)中;並且把\(y\)表示為向量。這樣就方便了向量化程式設計
計算公式變為:
\begin{equation}
\vec{y}=f(\vec{w}\vec{x})
\end{equation}其中\(\vec{w} = [w_b, w_1, w_2], \vec{x} = [1, x_1, x_2], \vec{y}=[y]\)

神經網路

一個神經網路由多層組成,而每層由多個神經元組成。
如下圖所示是一個三層神經網路,由一層輸入層+兩層全連線層組成:

這個網路中最左邊的層稱為輸入層,包含輸入神經元;最右邊的層稱為輸出層,包含輸出神經元;中間的層則被稱為隱藏層

前向傳播

從輸入層開始,輸入層的輸出作為隱藏層的輸入傳入隱藏層,計算出輸出:\(\overrightarrow{y_{隱藏層}}\)
\(\overrightarrow{y_{隱藏層}}\)作為輸出層的輸入傳入輸出層,計算出輸出:\(\overrightarrow{y_{輸出層}}\),作為整個網路的輸出。
這就是前向傳播演算法,也就是從輸入層開始,依次傳入每層,直到輸出層,從而得到每層的輸出。

前向傳播用來做什麼呢?它在訓練和推理階段都有使用:
在訓練階段,前向傳播得到了輸出層的輸出和其餘各層的輸出,其中計算正確率需要前者,計算後向傳播需要前者和後者;
在推理階段,前向傳播得到了輸出層的輸出,作為推理的結果。比如根據包含一個人的體重、身高這樣的一個樣本資料,得到了這人是男人還是女人的輸出。

梯度下降

推理階段使用前向傳播得到輸出值,而前向傳播需要知道每層的權重和偏移。
為了在推理階段能夠得到接近真實值的輸出值,每層的權重和偏移應該是某個合適的值。那麼合適的值應該是多少呢?
我們可以在訓練階段給每層一個初始的權重和偏移(比如說都設為0);然後輸入大量的樣本,不斷地更新每層的權重和偏移,使得它們逐漸接近合適的值。
那麼,什麼值才是合適的值呢?
我們可以構建一個目標函式,用來在訓練階段度量輸出層的輸出值和真實值的誤差大小:
\begin{equation}
e=E(\overrightarrow{y_{輸出層}}, \overrightarrow{y_{真實}})
\end{equation}其中\(\overrightarrow{y_{輸出層}}\)為輸出層的輸出值,\(\overrightarrow{y_{真實}}\)為真實值,\(E\)為目標函式,\(e\)為誤差

當誤差\(e\)最小時,輸出層的輸出值就最接近真實值。因為\(E\)是輸出層的權重和偏移(\(\overrightarrow{w_{輸出層}}\)))的函式(因為\(E\)\(\overrightarrow{y_{輸出層}}\)的函式,而\(\overrightarrow{y_{輸出層}}\)又是\(\overrightarrow{w_{輸出層}}\)的函式,所以\(E\)\(\overrightarrow{w_{輸出層}}\)的函式),所以此時的\(\overrightarrow{w_{輸出層}}\)就是合適的值

如何求\(E\)的最小值點呢?對於計算機來說,可以一步一步的去把函式的極值點試出來,如下圖所示:

首先,我們隨便選擇一個點開始,比如上圖的\(x_0\)。接下來,每次迭代修改\(X\)\(x_1, x_2, x_3\)......經過數次迭代後最終達到函式最小值點。

你可能要問了,為啥每次修改\(X\),都能往函式最小值那個方向前進呢?這裡的奧祕在於,我們每次都是向函式\(y=f(x)\)的梯度的相反方向來修改\(X\)
什麼是梯度呢?梯度是一個向量,它指向函式值上升最快的方向。顯然,梯度的反方向當然就是函式值下降最快的方向了。
我們每次沿著梯度相反方向去修改\(X\),當然就能走到函式的最小值附近。
之所以是最小值附近而不是最小值那個點,是因為我們每次移動的步長不會那麼恰到好處,有可能最後一次迭代走遠了越過了最小值那個點。步長的選擇是門手藝,如果選擇小了,那麼就會迭代很多輪才能走到最小值附近;如果選擇大了,那可能就會越過最小值很遠,收斂不到一個好的點上。

按照上面的討論,我們就可以寫出梯度下降演算法的公式:
\begin{equation}
x_{new}=x_{old}-\eta\frac{df(x)}{dx}
\end{equation}其中\(\frac{df(x)}{dx}\)是梯度,\(\eta\)是步長,也稱作學習率

我們現在是求目標函式\(E\)的最小值,所以將上述公式的函式\(f\)換成\(E\)
又因為\(E\)\(\overrightarrow{w_{輸出層}}\)的函式,所以將上述公式的\(x\)換成\(\overrightarrow{w_{輸出層}}\)\(x_0\)替換為初始的權重和偏移

所以梯度下降演算法可以寫成:
\begin{equation}
\overrightarrow{w_{輸出層new}}=\overrightarrow{w_{輸出層old}}-\eta\frac{dE(w_{輸出層})}{dw_{輸出層}}
\end{equation}

總結一下:我們應該按照梯度下降演算法,不斷地更新\(\overrightarrow{w_{輸出層}}\),最後使得目標函式\(E\)的值\(e\)最小(即接近0),然後就停止訓練,此時的\(\overrightarrow{w_{輸出層}}\)就是合適的值,

後向傳播

那麼對於輸出層之前的每層,如何得到合適的權重和偏移呢?

還是以之前給的三層神經網路為例:
因為隱藏層的輸出是隱藏層的權重和偏移的函式,而
輸出層的輸出是隱藏層的輸出的函式(隱藏層的輸出是輸出層的輸入),並且而\(E\)是輸出層的輸出的函式,所以\(E\)是隱藏層的權重和偏移的函式

所以我們仍然使用梯度下降演算法來更新隱藏層的權重和偏移,公式為:
\begin{equation}
\overrightarrow{w_{隱藏層new}}=\overrightarrow{w_{隱藏層old}}-\eta\frac{dE(w_{隱藏層})}{dw_{隱藏層}}
\end{equation}

不過這裡需要先計算輸出層的梯度,然後反向依次計算每個層(如隱藏層)的梯度,直到與輸入層相連的層,這就是反向傳播演算法。
(在後面推導隱藏層後向傳播的文章中,會使用全導數公式,那時候就會很清楚為什麼要反向計算梯度了)

總結

神經網路的使用可以分成兩個階段:
訓練和推理

訓練階段
先進行前向傳播,得到每層的輸出;
然後進行後向傳播,得到每層的梯度;
最後按照梯度下降演算法,更新每層的權重和偏移。

可以用下面的公式來表達訓練:
每層的權重和偏移=訓練(大量的樣本)
\begin{equation}
W=訓練(\sum_{} \overrightarrow{樣本_i})
\end{equation} 其中\(W\)為包含每層的權重和偏移向量的矩陣

推理階段
使用訓練階段得到的每層的權重和偏移,進行前向傳播,得到輸出層的輸出作為推理結果。

可以用下面的公式來表達推理:
\begin{equation}
\overrightarrow{y_{輸出層}}=推理(\overrightarrow{樣本_i}, W)
\end{equation}

參考資料

零基礎入門深度學習 | 第二章:線性單元和梯度下降
零基礎入門深度學習 | 第三章:神經網路和反向傳播演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