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其它 >胃病的辨證與用藥 脾胃虛弱 胃陽虛 胃陰虛 實熱 食積 肝膽犯胃

胃病的辨證與用藥 脾胃虛弱 胃陽虛 胃陰虛 實熱 食積 肝膽犯胃

有胃病的朋友實在太多了,

一是大家現在普遍吃得太好,肥甘油膩,山珍海味,寒熱不忌,活活地把胃吃壞了。

二是工作繁忙,不吃早飯,或者吃飯不定時,要麼不吃,要麼過量,餓時餓得不行,撐時撐得要死。

三是生活壓力很大,情志抑鬱,常常帶著情緒吃飯,導致食不知味,肝火犯胃。

胃腔可分為上、中、下三個部分,胃的上部叫上脘,中部叫中
脘,下部叫下脘。上脘有賁門,和食道相連;下脘有幽門,和小
腸相連。這兩個門就是食物進出胃腑的通道。

賁門連線食道,食物從賁門進來以後進入胃腔內部,胃對食物進
行腐熟消化,之後把食糜通過幽門傳送到小腸,因此胃有一個最
重要的生理機能就是受納和腐熟水谷。

胃對食物進行第一次消化加工,把食物腐熟成食糜,進行第一次


水谷精微的吸收。水谷精微,也就是營養物質,那胃吸收了以後
轉給誰呢?給脾。脾是專門負責運化的,它負責把吸收到的營養
物質先化生為氣血津液,然後輸送給五臟六腑,保證它們正常運
行。

是飯店,做好了飯菜,然後由外賣小哥送到家家戶戶。
所以我們總說脾胃脾胃,脾和胃連在一起,它們之間是密不可分
的合作伙伴關係。脾胃是根本,是身體所有能量的來源。如果脾
胃功能出現障礙,整個身體的其他臟腑機能隨之失常,不過是時
間早晚而已。

但是胃和脾有一個根本性的不同——脾為髒,胃為腑。六腑有一
個共同的特性,就是“實而不能滿”“瀉而不藏”,也就是說胃作為
腑,裡面可以盛放東西,但是不能過滿,即“實而不能滿”。接收
進來的食物,進行正常的加工以後,要全部排送出去,不能停


留,即“瀉而不藏”。

胃空了,我們就會感覺餓。餓是胃向我們發出的一種訊號,提醒
我們需要進食以補充能量。因此,人感到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功
能。有些人一提到餓,就很得意地說,自己不吃也不覺得餓,特
別扛餓。這不但不是好的資訊,反而說明胃已經缺乏感知的能
力。這種病在中醫裡有個專門的名字——納呆,也就是說胃變呆
了、傻了,都不知道受納了。

前面我們已經講過,食物的一路下行,依靠的是胃氣的推動。所
以在講胃的其他功能之前,我們先引入三個概念:胃氣、胃陰、
胃陽。

胃氣是人體正氣分佈到胃的那一部分氣,它具有向下運動以維持
胃腸道通暢的生理特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吃食物入胃,胃容納而不拒之。
二是將食物腐熟為食糜,下傳到小腸。


三是把小腸裡的食物殘渣下傳到大腸,燥化後形成糞便。
四是幫助糞便有節度地排出體外。什麼叫節度?就是一節一節地
張弛有度地排出。
所以說,胃氣下降不是胃一個部門的事情,牽連的臟腑很多,影
響很大,跟我們整個消化系統都緊密相連。

另外,胃氣下降與脾氣上升這兩個動作是相反相成的。脾宜升則
健,胃宜降則和。脾氣升了,水谷精微才能被布送到全身;胃氣
降了,食糜糟粕才能往下傳送。脾胃不好,整個消化系統的功能
就不會好。

因此,若是胃氣不降就會出現很多症狀,比如納呆脘悶、胃脘脹
痛、大便祕結等。如果胃氣不降反逆,則會出現噁心、嘔吐、呃
逆、噯氣、口臭等症。

脾胃是人體升降的樞紐,胃氣不降,可影響相火、膽氣和肺氣的
下降。當下降無通路時,膽氣上逆,相火上炎,症狀為咽喉腫
痛、口舌生瘡、頭疼頭昏,而且以偏頭痛為主(膽經循行耳後兩
側)。肺氣上逆,有可能出現鼻炎、咳嗽、哮喘等症。若是胃中
有火,則胃火也會循經而上,導致牙齦出血、流鼻血、眼睛紅、
頭前額疼痛等

另外胃不和則臥不安,胃氣不降,人還會出現失眠、煩躁等
況。

口臭當然也是胃氣上逆的常見表現,周圍常有人被這個問題困
擾,以為是口腔清潔得不夠徹底,其實這是脾胃的問題。口臭其
實是可以向我們提供一些重要資訊的。比如口臭如果是酸腐的味
道,則多半為脾胃虛寒,食物消化不良。若是口臭濃烈,好像有
一股大便的惡臭味兒,則有可能是胃有實熱。這種實熱多半和勞
累以及飲食習慣不好有關。尤其是那些熬夜、菸酒肉不離口的
人,嘴裡的味道特別難聞,其實都是胃有邪火的表現。

此外,病理原因也可能導致口臭,如氣滯、血瘀、痰溼、食積
等,都會鬱結化熱、化火,從而產生胃熱。

胃氣包含著兩種精微物質,即胃陰和胃陽。它們不是獨立存在於
胃氣之外的,而是胃氣的兩個部分。胃陽是胃氣中具有溫煦、推
動作用的部分;胃陰是胃氣裡具有涼潤、抑制作用的部分。

如果大家還不能理解,我們可以拿大鍋菜打個比方。我們做大鍋
菜時,胃陽就是爐火,胃陰就是炒菜鍋裡的水。胃陽不足,這個
菜就很難炒熟,總是半生的,時間一長就漚爛了,一股酸腐的味
道。胃陰不足就好像大鍋菜裡沒有水了,或者是水少了,此時菜
鍋裡濃煙滾滾、熱氣繚繞,菜都要被燒煳了。

因此胃陽不足時,胃的症狀為腹脹怕冷,喜歡吃熱的東西,食慾
減退,呃逆,舌苔淡白要是胃陰不足呢?胃部症狀則是隱隱灼
痛,乾嘔,呃逆,舌紅苔少。胃陰虛必見熱象,胃陽虛必見寒
象,胃氣虛則表現為整個消化系統功能減退,沒有明顯的寒熱症
狀。

那怎麼辨別胃陰虛有熱還是胃有實熱呢?不都是津液少嗎?不都是會有熱證嗎?

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判斷:
1. 是否有食慾,狀態是否虛弱
胃陰虛,一方面是指胃氣裡涼潤抑制的物質少了,產生了虛熱;
另一方面也代表著胃中津液的減少。此時人會表現出想喝水,但
沒有食慾,或者想吃可是沒吃兩口就飽了。整個人的狀態是比較
虛弱的。
胃實熱,是指胃中有多餘的熱,邪熱。邪熱會消耗我們的胃津,
因此也會口渴,而且想喝冷飲,但食慾多半較好。也有些人表現
為似飢非飢,似餓非餓,胃部有不好表述的難受。另外胃有實熱
的人通常都比較壯實,說話聲音大、脾氣暴,少見虛弱型。
2. 舌苔和口氣
胃陰虛的舌苔為無苔或剝落苔,口臭可能有,但問題不嚴重。
胃有實熱的舌苔則多為黃幹厚,口氣熱臭。
這三個概念介紹完,我們先大致總結一下:胃氣下降對食物的排
送總共有四個階段:一是接受食物;二是推送到小腸;三是推
送到大腸;四是排便。
胃氣不降,上焦之氣無下降的通路,就
會引起心、肺、膽等各臟腑的一系列問題。胃氣中含有胃陰和胃
陽兩種物質,陰陽若是不平衡,會引起很多胃部不適症狀。胃陰
虛和胃有實熱表現的都是熱象,但是有區別,不能等同,用藥思
路也迥異。

那下面接著介紹一下胃的另一個生理特性——喜潤惡燥 。
胃有喜潤惡燥的特性,正好和脾喜燥惡溼的特性相反。胃喜歡涼
潤,怕燥熱;脾喜歡燥,怕溼。胃的這個潤主要體現在胃津上,
也就是說胃部的津液一定要充足。只有胃津充足了,胃的受納、
腐熟和通降下行的功能才能正常。

胃津屬於胃陰,當胃津不足時,就會出現納呆食少、飢不欲食、
口燥咽乾、大便乾結等症 。

這裡要專門講一下胃陰虛和胃陽虛都不能好好吃飯的區別:胃陰
虛為飢不欲食,胃陽虛為食慾不振。前者的感覺是餓,但是吃不
下。很多孩子在高燒後都會出現這種情況,那是因為高燒灼燒耗
損了津液,這是胃津虧虛的結果。後者的感覺是壓根兒就不餓,
不想吃。

二、胃有實熱多是吃出來的

實熱,就是實實在在有熱。這個熱不同於之前所說的胃陽,胃陽
是正常的、溫煦的推動力,而熱邪是多出來的火。它不但對胃沒
有好處,而且時間一長,會嚴重灼燒我們的胃津,導致很多胃部
病症出現。
這些熱邪是怎麼形成的呢?一般是由於過食了辛熱食物,比如火
鍋、羊肉、麻辣烤串兒等,辛熱之氣聚集在胃中,胃來不及消化
就淤積成了實火,這是吃出來的火。除了吃,氣鬱化火也是常見
的病因。比如經常生氣的人,肝氣鬱滯在那裡,時間一長就會鬱
出熱來,所謂肝鬱化火。肝火犯胃,邪熱內侵,導致胃熱熾盛,
胃運亢進。

【常見症狀】胃脘灼痛、拒按,渴喜冷飲,消谷善飢,口氣臭
穢,牙齦紅腫疼痛,甚則化膿、潰爛,或見齒衄,小便短黃,
大便祕結,舌紅,苔黃厚,脈滑數。

胃脘灼痛| 這個自不必說,熱邪灼燒,我們的胃當然會感到痛。
拒按| 多為實證的表現。虛證,尤其是虛寒之證,喜溫喜按。但
實證不管寒熱,都會拒按,按後會疼痛加劇。
渴喜冷飲| 胃有實熱灼燒津液,津液損失嚴重自然口渴,由於是
實熱,不但想喝水,而且想喝冷水。
消谷善飢| 吃得多餓得快。胃有實熱時,胃部整體溫度會變高,
新陳代謝的速度加快,吃進來一點兒東西,很快就消化沒了,所
以能吃又很容易餓。
口氣臭穢| 就是嘴巴里的味道非常難聞,不是酸腐的味道,而是
一種惡臭味兒。
牙齦紅腫疼痛,甚至化膿潰爛
胃經循行上牙齦。胃中有火
時,胃火會循經上炎,一直蔓延到牙齦裡。牙齦有火,氣血壅
滯,自然紅腫熱痛,甚至化膿潰爛。如果熱入血分,導致血熱妄
行,就會出現牙齦出血。
小便短黃| 也是津液虧虛的常見表現。
大便祕結
和津液虧虛以及體內有熱有關。腸道內本應是潤滑
的,大便好像小船,津液好比水,水量充足時大便即可順水前
行。可是當腸道內津液乾枯時,大便的小船就擱淺了,時間一長
就變為便祕。拉出的大便跟石子似的,又乾又硬。
胃有實熱的舌象前面已經提到過:舌質紅,舌苔黃厚,很像有積
食的苔。

脈象比較好判斷,即輕按有或者沒有,但是重按下去,
感覺有力而快。
既然是熱邪,那一定是要清除的。中醫裡驅邪外出一般有三條
路:在體表時,用汗法;在裡時,用吐法或者瀉法;胃腸道有實熱證時,通常用瀉法。

【治療原則】清胃瀉熱。

牛黃清胃丸
藥品名稱:牛黃清胃丸
組方:人工牛黃、大黃、菊花、麥冬、薄荷、石膏、梔子、
玄蔘、番瀉葉、黃芩、甘草、桔梗、黃檗、連翹、牽牛子
(炒)、枳實(沙燙)、冰片。
功效:清胃瀉火,潤燥通便。
用於心胃火盛,頭暈目眩,口舌生瘡,牙齦腫痛,乳蛾咽
痛,便祕尿赤。
這個方子組方挺大,主要分為四大類的藥物。解表藥:菊花、薄
荷,可疏散風熱,辛涼解表。清熱藥:人工牛黃、石膏、梔子、
黃芩、黃檗、連翹,可清熱燥溼,瀉火解毒。瀉下藥:大黃、番
瀉葉、牽牛子、枳實,可行氣消痞,攻下瀉火。止咳藥:甘草、
桔梗,可清咽利喉、止咳化痰。滋陰藥:麥冬、玄蔘,可滋陰清
熱,生津止渴。
所以這個藥的功效也很明確,不但可解表熱,也可清裡熱,可用
於表裡俱實之熱證。不但可以治療胃部有實熱,還可以治療風熱
感冒引起的發熱、便祕、咽喉腫痛等症。
黃連上清丸(片)
藥品名稱:黃連上清丸(片)
組方:黃連、梔子(姜制)、連翹、蔓荊子(炒)、防風、
荊芥穗、白芷、黃芩、菊花、薄荷、酒大黃、黃檗(酒
炒)、桔梗、川芎、石膏、旋覆花、甘草。
功效:散風清熱,瀉火止痛。
用於風熱上攻、肺胃熱盛所致的頭暈目眩、牙齒疼痛、口舌
生瘡、咽喉腫痛、耳痛耳鳴、大便祕結、小便短赤。
這個藥和牛黃清胃丸一樣,也是表裡雙解的好藥,組方用意很類
似,分為解表藥:蔓荊子、防風、荊芥穗、白芷、菊花、薄荷,
既可疏風散寒,又可辛涼透熱,表寒表熱皆可解。清熱藥:黃
連、梔子、連翹、黃芩、黃檗、石膏,可清熱燥溼,瀉火解毒。
止咳藥:桔梗、旋覆花、甘草,可理氣化痰,清熱利咽。瀉下
藥:酒大黃,瀉下攻積,清熱瀉火。川芎活血止痛,是治療頭
痛、胸痛的要藥。
因此黃連上清片同樣可用於治療風寒、風熱感冒引起的發燒、咳
嗽、便祕等症。對於胃有實熱,效果當然很好。它和牛黃清胃丸
的區別是,牛黃清胃丸是滋陰生津的藥,可以補充津液;黃連上
清丸多了疏風止痛的白芷和川芎,對於風熱感冒後引起的頭痛症
有明顯療效。
清胃黃連丸
藥品名稱:清胃黃連丸
組方:黃連、石膏、桔梗、甘草、知母、玄蔘、地黃、牡丹
皮、天花粉、連翹、梔子、黃檗、黃芩、赤芍。
功效:清胃瀉火,解毒消腫。
用於肺胃火盛所致的口舌生瘡,齒齦、咽喉腫痛。
此方也可以分為三大類藥物。清熱藥:黃連、石膏、知母、天花
粉、連翹、梔子、黃檗、黃芩,可清熱燥溼、瀉火解毒。清熱涼
血藥:玄蔘、地黃、牡丹皮、赤芍,可清熱涼血、養陰生津。止
咳藥:桔梗、甘草,可理氣化痰、清咽利喉。
此方有一個重要的不同,就是加了四味清熱涼血的藥,因此在消
腫止血方面會有比較突出的效果,比如治療牙齦、咽喉腫痛等。
脣齒清胃丸
藥品名稱:脣齒清胃丸
組方:大黃、黃芩、龍膽、黃檗、梔子、知母、升麻、防
風、陳皮、白芷、冰片、薄荷腦、地黃、石膏。
功效:清胃瀉火。
用於由胃火引起的牙齦腫痛,口乾脣裂,咽喉痛。
此方的藥物可分為五大類。解表藥:升麻、防風、白芷、薄荷
腦,疏風清熱,辛涼解表。清熱藥:黃芩、龍膽、黃檗、梔子、
知母、冰片、石膏,可清熱燥溼、瀉火解毒。理氣藥:陳皮,可
理氣健脾、燥溼化痰。瀉下藥:大黃,可瀉下攻積、清熱瀉火。
清熱涼血藥:地黃,可清熱涼血、養陰生津。
由於組方全面,脣齒清胃丸涵蓋了上面幾種方藥的所有功用,不
但表裡雙解,也同樣能治療頭痛、牙齦出血等症。
藿香清胃膠囊
藥品名稱:藿香清胃膠囊
組方:廣藿香、梔子、防風、南山楂、六神曲、甘草、石
膏。
功效:清熱化溼,醒脾消滯。
用於脾胃伏火引起的消化不良、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口苦
口臭等症。
此方正好和藿香正氣水是對相反方:藿香正氣水治療的是寒溼引
起的腸胃感冒,而藿香清胃膠囊治療的是腸胃溼熱證。
方中廣藿香是化溼藥,功效為芳香化溼、和中止嘔,是治療溼濁
的要藥;梔子瀉火除煩,清熱利溼;防風祛風解表,勝溼止痛。
三味藥均有除溼的功效,因此此藥除溼的功效很強。
南山楂、六神曲是消食的藥,可消積導滯、健脾和胃;甘草補益
脾氣,清熱解毒;石膏為清肺胃之熱的常用藥,可清熱瀉火、除
煩止渴。
綜合來看,此方以化溼和消滯為主,主要治療腸胃的溼熱證,舌
紅、苔黃厚膩,以脘腹脹滿、不思飲食為主的病症最為適用。

牛黃清胃丸滋陰潤燥、理氣的效果更好,如果覺得燥得厲害,口乾渴、小便少,就選用這個藥;

黃連上清丸,表裡雙解,用途更廣,外感風熱或肺胃實熱時皆可使用;

清胃黃連丸,清中不燥,瀉中和緩,配有大量滋陰涼血的藥物,如生地黃、玄蔘、知母、
天花粉、牡丹皮、赤芍等,沒有用到大黃,更適合於胃熱傷津,舌紅乾燥,口渴脣乾,便祕不嚴重者;

脣齒清胃丸裡升麻、白芷歸胃經,善清陽明熱毒,冰片為五官科常用藥,清熱止痛效果
好,因此這個藥對胃火熾盛導致的牙齦腫痛效果更好。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藥物都含有大量寒涼藥物,不適合當保健品
長期服用,一定要中病即止,否則會傷及脾胃。

 三、胃有虛熱是什麼鬼?

前面已經說過胃氣是分為陰陽兩個部分的,陽主溫煦和推動,陰
主涼潤與抑制。只有陰陽協調,我們的胃才能正常工作,生理功
能才能正常發揮。

當胃陰虛時,胃陰相對於胃陽來說較弱,導致陽顯得多了,繼而
產生了虛熱。

這時候的熱不是真有實熱,因此不可貿然應用寒涼的藥物清熱,
否則不僅不能補充陰,反而伐了陽,損傷了胃部的陽氣,讓脾胃
更加虛弱。(如圖所示,正常值僅作為示意用,人體並未有絕對
的陰陽標準值。)

【胃陰虛的主要症狀】胃脘嘈雜,隱隱灼痛,食慾不振,飢不
欲食,乾嘔呃逆,口燥咽乾,大便閉結,小便短少,舌紅苔
少,脈細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