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實用技巧 >antd-vue的select元件實現既可以輸入新增,又可以下拉選擇

antd-vue的select元件實現既可以輸入新增,又可以下拉選擇

方法

一,何為方法

1.java方法是語句的集合,它們在一起執行一個功能

2.方法是解決一類問題的步驟的有序組合

3.方法包含於類或物件中

4.方法在程式中被建立,在其他地方被引用

5.設計方法的原則:方法的本意是功能塊,就是實現某個功能的語句塊的集合。我們設計方法的時候,最好保持方法的原子性,就是一個方法只完成1個功能,這樣有利於我們後期的擴充套件。

6.方法的命名規則:第一個單詞首字母小寫,然後用駝峰命名規則

7.提出方法的概念是為了保證main主程式的簡潔性

如下:

package com.liufucheng.method;

public class Demo0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呼叫add方法並輸出結果
int sum = add(3,3);
System.out.println(sum);
}

//設計一個add方法
public static int add(int a,int b){
return a+b;
}
}

二,方法的定義即呼叫

定義方法包含一個方法頭和一個方法體,語法如下:

1.修飾符:這是可選的,告訴編譯器如何呼叫該方法。定義了該方法的訪問型別。

2.返回值型別:方法可具有返回值,當無返回值時關鍵字為void;有返回值時定義方法型別必須與返回值型別一致。

3.方法名:是方法的實際名稱。方法名和引數表共同構成方法簽名

4.引數型別:引數像是一個佔位符。當方法被呼叫時,傳遞值給引數,這個值為實參或變數;引數列表是指引數的型別,順序和引數的個數。引數是可選的,方法可不包含任何引數。

形式引數:是方法被呼叫時用於接收外界輸入的資料

實參:呼叫方法時實際傳遞給方法的資料

5:方法體包含具體的語句,定義該方法的功能。

語法整體如下:

修飾符 返回值型別 方法名(引數型別 引數名...){

...

方法體

...

return 返回值;

}

三,方法過載

1.過載就是在一個類中,有相同的函式名稱,但形參不同的函式

2.方法過載的規則如下:

1).方法名稱必須相同;

2).引數列表必須不同(個數不同,型別不同,引數排列順序不同);

3).方法的返回值型別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4).僅僅返回型別不同不足以成為方法的過載;

3.實現理論:方法名稱相同時,編譯器會根據呼叫方法的引數個數,引數型別和引數順序逐個匹配,以選擇對應的方法,如果匹配失敗,則編譯器報錯;

程式碼如下:

package com.liufucheng.method;

public class Demo03 {
//方法過載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add = add(1,2);
System.out.println("方法1結果:"+add);

add = add(1,2,3);
System.out.print("方法2結果:"+add);
}
//add方法
public static int add(int a,int b){
return a+b;
}
//方法過載,相同方法名,方法列表不同;
//加方法2:比加方法1多一位引數
public static int add(int a,int b,int c){
return a+b+c;
}
}

四,命令列傳參

五,可變引數

1.從JDK1.5開始,java支援傳遞同類型的可變引數給一個方法

2.在方法宣告中,在指定引數型別後加一個省略號(...)

3.一個方法中只能指定一個可變引數,它必須時方法的最後一個引數。任何普通的引數必須在它之前宣告

4.程式碼如下:

package com.liufucheng.method;

//可變引數的使用
public class Demo04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sum = add(1,2,3,4,5,6);
System.out.println(sum);
}
//加法方法
public static int add(int... num){
int result = 0;
if(num.length == 0){
System.out.println("無引數");
return 0;
}
for (int i = 0; i <=num.length ; i++) {
result = i + result;
}
return result;
}
}

六,遞迴

1.普通方法呼叫:A方法呼叫B方法,我們很容易理解

2.遞迴就是:A方法呼叫A方法!就是自己呼叫自己

3.利用遞迴可以用簡單的程式來解決一些複雜的問題。它通常把一個大型發雜的問題層層轉化為一個與原問題相似的規模較小的問題來求解,遞迴策略只需要少量的程式就可描述出解題過程所需要的多次重複計算,大大地減少了程式的程式碼量。遞迴的能力在於用有限的語句來定義物件的無限集合

4.遞迴結構包括兩個部分:

1).遞迴頭:什麼時候不呼叫自身方法。如果沒有頭,將陷入死迴圈;

2).遞迴體:什麼時候需要呼叫自身方法;

5:程式碼如下:

package com.liufucheng.method;

//用遞迴解除5的階層:5!
public class Demo05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number = 0;
number = result(3);
System.out.println(number);
}
public static int result(int num){
if(num == 1) {
return 1;
}else{
return num*result(num-1);
}
}
}

注:以上內容總結來源於b站:

狂神說Ja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