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實用技巧 >Python程式碼重用之函式入門

Python程式碼重用之函式入門

函式是組織好的,可重複使用的,用來實現單一,或相關聯功能的程式碼段。

在開發程式時,使用函式可以提高編寫的效率以及程式碼的重用。

一、函式的基本使用

函式的使用就是定義和呼叫兩個步驟。

函式的定義

定義函式的格式如下:

def 函式名():

    函式封裝的程式碼
    ……

說明:
1、def 是英文 define 的縮寫。

2、函式名稱應該能夠表達函式封裝程式碼的功能,方便後續的呼叫。

3、函式名稱的命名應該符合識別符號的命名規則。

  • 可以由字母、下劃線和數字組成
  • 不能以數字開頭
  • 不能與關鍵字重名
函式的呼叫

呼叫函式很簡單的,通過 函式名() 即可完成對函式的呼叫。

例項:

# 定義函式
def say_hello():
    print("hello 1")
    print("hello 2")
    print("hello 3")
    
# 只有在呼叫函式時,之前定義的函式才會被執行
# 呼叫函式
say_hello()

定義好函式之後,只表示這個函式封裝了一段程式碼而已,如果不主動呼叫函式,函式是不會主動執行的。

那麼能否將函式呼叫放在函式定義的上方呢?

答案是不能的!因為在使用函式名呼叫函式之前,必須要保證 Python 已經知道函式的存在,否則控制檯會提示報錯資訊:

NameError: name 'xxx' is not defined
名稱錯誤:xxx 這個名字沒有被定義
函式的文件註釋

在開發中,如果希望給函式添加註釋,應該在定義函式的下方,使用連續的三對引號。

在連續的三對引號之間編寫對函式的說明文字。

因為函式體相對比較獨立,函式定義的上方,應該和其他程式碼(包括註釋)保留兩個空行。

二、函式的引數

在函式名的後面的小括號內部填寫引數,多個引數之間使用 ',' (逗號)分隔。

例項

def sum_2_num(num1, num2):
    result = num1 + num2
    print("%d + %d = %d" % (num1, num2, result))

sum_2_num(50, 20)
形參和實參

形參:定義函式時,小括號中的引數,是用來接收引數用的,在函式內部作為變數使用。

實參:呼叫函式時,小括號中的引數,是用來把資料傳遞到函式內部用的。

1、不可變和可變的引數

無論傳遞的引數是可變還是不可變的,只要針對引數使用賦值語句,只會在函式內部修改區域性變數的引用,不會影響到外部變數的引用。

def demo(num, num_list):

    # 賦值語句
    num = 200
    num_list = [1, 2, 3]

    print(num)  # 200
    print(num_list)  # [1,2,3]

gl_num = 99
gl_list = [4, 5, 6]
demo(gl_num, gl_list)
print(gl_num)  # 99
print(gl_list)  # [4,5,6]

但是如果傳遞的引數是可變型別,並且在函式內部,使用方法修改了資料的內容,同樣會影響到外部的資料。

def mutable(num_list):

    num_list.extend([1, 2, 3])
    print(num_list)  # [6, 7, 8, 1, 2, 3]

gl_list = [6, 7, 8]
mutable(gl_list)
print(gl_list)  # [6, 7, 8, 1, 2, 3]

在 python 中,列表變數呼叫 += 本質上是在執行列表變數的 extend 方法,不會修改變數的引用。

def demo(num, num_list):

    num += num
    # 函式執行結束後,外部資料同樣會發生變化
    num_list += num_list

    print(num)  # 18
    print(num_list)  # [1, 2, 3, 1, 2, 3]

gl_num = 9
gl_list = [1, 2, 3]
demo(gl_num, gl_list)
print(gl_num)  # 9
print(gl_list)  # [1, 2, 3, 1, 2, 3]

2、預設引數

定義函式時,可以給某個引數指定一個預設值,具有預設值的引數就叫做預設引數。

呼叫函式時,如果沒有傳入預設引數的值,則在函式內部使用定義函式時指定的引數預設值。

函式的預設引數,將常見的值設定為引數的預設值,從而簡化函式的呼叫。

例如:對列表排序的方法

gl_num_list = [6, 3, 9]

# 預設就是升序排序,因為這種應用需求更多
gl_num_list.sort()
print(gl_num_list)

# 當需要降序排序時,才需要傳遞 reverse 引數
gl_num_list.sort(reverse=True)
print(gl_num_list)
指定函式的預設引數

在引數後使用賦值語句,可以指定引數的預設值。

def print_info(name, gender=True):

    gender_text = "男生"
    if not gender:
        gender_text = "女生"

    print("%s 是 %s" % (name, gender_text))

注意事項:

1、預設引數,需要使用最常見的值作為預設值!

2、必須保證帶有預設值的預設引數在引數列表末尾。

3、在呼叫函式時,如果有多個預設引數,需要指定引數名,這樣直譯器才能夠知道引數的對應關係!

def print_info(name, title="", gender=True):
    """
    :param title: 職位
    :param name: 班上同學的姓名
    :param gender: True 男生 False 女生
    """
    
    gender_text = "男生"

    if not gender:
        gender_text = "女生"

    print("%s%s 是 %s" % (title, name, gender_text))

print_info("小明")
print_info("老王", title="班長")
print_info("小美", gender=False)
# 小明 是 男生
# 班長老王 是 男生
# 小美 是 女生

3、多值引數

有時可能需要一個函式能夠處理的引數個數是不確定的,這個時候,就可以使用多值引數。

python 中有兩種多值引數:

引數名前增加一個 * 可以接收元組,引數名前增加兩個 * 可以接收字典。

一般在給多值引數命名時,習慣使用以下兩個名字:

*args,存放元組引數,**kwargs 存放字典引數。

args 是 arguments 的縮寫,有變數的含義。

kw 是 keyword 的縮寫,kwargs 可以記憶成鍵值對引數。

def demo(num, *args, **kwargs):

    print(num)
    print(args)
    print(kwargs)

demo(1, 2, 3, 4, 5, name="小明", age=18, gender=True)
# 1
# (2, 3, 4, 5)
# {'name': '小明', 'age': 18, 'gender': True}

多值引數例項:計算任意多個數字的和。

def sum_numbers(*args):

    num = 0
    for n in args:
        num += n

    return num

print(sum_numbers(1, 2, 3))  # 6

三、函式的返回值

在程式開發中,有時候會希望 一個函式執行結束後,告訴呼叫者一個結果,以便呼叫者針對具體的結果做後續的處理。

返回值是函式完成工作後,最後給呼叫者的一個結果。

在函式中使用 return 關鍵字可以返回結果。

呼叫函式一方,可以使用變數來接收函式的返回結果。

注意:return表示返回,函式內部在 return 後面的程式碼都不會被執行。

例項:

def sum_2_num(num1, num2):
    """對兩個數字的求和"""
    return num1 + num2
# 呼叫函式,並使用 result 變數接收計算結果
result = sum_2_num(10, 20)
print("計算結果是 %d" % result)

那麼問題來了,一個函式執行後能否返回多個結果麼?

在 Python 中,可以將一個元組使用賦值語句同時賦值給多個變數。

注意:變數的數量需要和元組中的元素數量保持一致。

例項:

def measure():
    """測量溫度和溼度"""

    print("測量開始...")
    temp = 39
    wetness = 50
    print("測量結束...")

    # 如果函式返回的型別是元組,小括號可以省略
    # return (temp, wetness)
    return temp, wetness

# 如果函式返回的型別是元組,同時希望單獨的處理元組中的元素
# 可以使用多個變數,一次接收函式的返回結果
gl_temp, gl_wetness = measure()

print(gl_temp)
print(gl_wetness)

四、區域性變數和全域性變數

區域性變數是在函式內部定義的變數,只能在函式內部使用。

全域性變數是在函式外部定義的變數(沒有定義在某一個函式內),所有函式內部都可以使用這個變數。

在其他的開發語言中,大多不推薦使用全域性變數——可變範圍太大,導致程式不好維護!

但是 Python 使用全域性變數的地方比較多,原始碼作了特定的處理,可以更方便地使用全域性變數。

1、區域性變數

函式執行結束後,函式內部的區域性變數,會被系統回收。

不同的函式,可以定義相同的名字的區域性變數,但是彼此之間不會產生影響。

在函式內部使用,臨時儲存函式內部需要使用的資料。

區域性變數的生命週期

所謂生命週期就是變數從被建立到被系統回收的過程。

區域性變數在函式執行時才會被建立,函式執行結束後區域性變數被系統回收。

2、全域性變數

函式執行時,需要處理變數時會:

首先查詢函式內部是否存在指定名稱的區域性變數,如果有,直接使用,如果沒有,查詢函式外部是否存在指定名的全域性變數,如果有,直接使用,如果還沒有,程式報錯!

# 定義一個全域性變數
num = 10

def demo1():
    print(num)

demo1()
# 10

在函式內部,可以通過全域性變數的引用獲取對應的資料,但是,不允許直接修改全域性變數的引用,即通過普通的賦值語句不能修改全域性變數的值。

# 定義一個全域性變數
num = 10

def demo1():
    # 在python中,是不允許直接修改全部變數的值
    # 如果使用賦值語句,會在函式內部,定義一個區域性變數
    num = 99
    print(num)

def demo2():
    print(num)

demo1()  # 99
demo2()  # 10

那如何才能在函式內部修改全域性變數的值呢?

如果在函式中需要修改全域性變數,需要使用 global 進行宣告。

# 定義一個全域性變數
num = 10

def demo1():
    # 使用 global 宣告變數可以修改全域性變數的值
    global num
    num = 99
    print(num)

def demo2():
    print(num)

demo1()  # 99
demo2()  # 99

為了保證所有的函式都能夠正確使用到全域性變數,應該將全域性變數定義在其他函式的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