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實用技巧 >python系列==5、反射

python系列==5、反射

反射機制

先看看我對Java中反射機制的通俗理解:反射之中包含了一個“反”的概念,所以要想解釋反射就必須先從“正”開始解釋,一般而言,當用戶使用一個類的時候,應該先知道這個類,而後通過這個類產生例項化物件,但是“反”指的是通過物件找到類。

而對於Python,如果我們需要動態匯入模組,並且動態地訪問物件中的屬性和方法,怎麼做?請看下面的程式碼。

s = "lib.test.commons"
m1 = __import__(s)               # 這樣僅僅動態匯入了lib模組
m2 = __import__(s, fromlist = True)   # fromlist = True,這樣才能按路徑動態匯入commons模組

inp_func = input("請輸入要執行的函式:")
f = getattr(m2, inp_func)()      # 加"()"動態執行函式

由上述可見,反射就是:

  • 通過字串的形式,動態匯入模組;
  • 利用字串的形式,在物件(模組)中操作(查詢/獲取/刪除/新增)成員,是一種基於字串的事件驅動!

反射機制內建函式

hasattr(obj,name)

判斷一個物件obj裡面是否有name屬性或者name方法,返回bool值,有name特性返回True, 否則返回False。
需要注意的是name要用引號包起來。

class test():
    name="xiaohua"
    def run(self):
        return "HelloWord"

>>> t=test()
>>> hasattr(t, "name") #判斷物件有name屬性
True

>>> hasattr(t, "run") #判斷物件有run方法 True

getattr(obj,name[,default])

獲取物件obj的屬性或者方法,如果存在就打印出來,如果不存在,則打印出預設值,預設值可選。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返回的物件的方法,返回的是方法的記憶體地址,如果需要執行這個方法,可以在後面新增一對括號。

class test():
    name="xiaohua"
    def run(self):
        return "HelloWord"

>>> t=test()
>>> getattr(t, "name")     #獲取name屬性,存在就打印出來。
'xiaohua'

>>> getattr(t, "run")      #獲取run方法,存在就打印出方法的記憶體地址。
<bound method test.run of <__main__.test instance at 0x0269C878>>

>>> getattr(t, "run")()
#獲取run方法,後面加"()"可以將這個方法執行。 'HelloWord' >>> getattr(t, "age") #獲取一個不存在的屬性。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AttributeError: test instance has no attribute 'age' >>> getattr(t, "age","18") #若屬性不存在,返回一個預設值。 '18'

setattr(obj,name,values)

給物件obj的屬性賦值,若屬性不存在,先建立再賦值。

class test():
    name="xiaohua"
    def run(self):
        return "HelloWord"

>>> t=test()
>>> hasattr(t, "age")    #判斷屬性是否存在
False

>>> setattr(t, "age", "18")    #屬性不存在就建立之,且賦值,但沒有返回值

>>> hasattr(t, "age")    #屬性存在了
True

delattr(obj,name)

刪除物件屬性。

另外,eval()和exec()函式也是反射函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