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程式設計 >Visual Studio code 配置Python開發環境

Visual Studio code 配置Python開發環境

步驟1:安裝 Python

這個直接略過,建議3以上版本。

步驟2:安裝 Visual Studio Code

下載地址:https://code.visualstudio.com/

選擇對應的版本,下載安裝即可,過程簡單,關鍵是免費軟體無需破解。

步驟3:改變顯示語言

看英文有點吃力,那就看中文吧,在擴充套件裡搜尋中文包進行安裝

Visual Studio code 配置Python開發環境

安裝完成後彈出重啟提示:

Visual Studio code 配置Python開發環境

重啟後就看到中文了!

步驟4:安裝擴充套件

為VS Code安裝Python擴充套件。Python副檔名為Python,由Microsoft釋出。

Visual Studio code 配置Python開發環境

步驟5:在專案(工作區)資料夾中啟動VS Code

在命令提示符或終端上,建立一個名為“hello”的空資料夾,cd 到code

該資料夾.,然後輸入以下命令開啟該資料夾()中的VS Code():

mkdir hello
cd hello
code .

Visual Studio code 配置Python開發環境

通過在資料夾中啟動VS Code,該資料夾將成為您的“工作區”。VS Code儲存特定於該工作空間的.vscode/settings.json設定,這些設定與全域性儲存的使用者設定分開。

或者 也可以先開啟VSCode,然後使用“檔案”>“開啟資料夾”開啟專案資料夾。

貌似第二種方法比較實用,第一種方法中涉及到工作區的概念還需要進一步理解。

步驟6:選擇一個Python直譯器

Python是一種解釋型語言,為了執行Python程式碼並獲得Python IntelliSense,您必須告訴VS Code使用哪種直譯器。

開啟命令選項板(Ctrl + Shift + P)選擇Python 3直譯器,開始鍵入Python:select inter命令進行搜尋,然後選擇命令。

Visual Studio code 配置Python開發環境

該命令顯示當前主機可用的python直譯器列表,包括虛擬環境,這個要特別注意,後面用到虛擬環境的時候(django用虛擬環境安裝)注意別弄錯了直譯器,不然東西都跑到全域性直譯器環境中就尷尬了。。。

{Python開發人員的最佳實踐是避免將包安裝到全域性直譯器環境中。您改為使用virtual environment包含全域性直譯器副本的特定於專案。啟用該環境後,您安裝的所有軟體包都將與其他環境隔離。這種隔離減少了因衝突包版本而引起的許多複雜情況。}

Visual Studio code 配置Python開發環境

配置好直譯器後,左下角會出現解釋版本,點選後可顯示當前的直譯器路徑。

Visual Studio code 配置Python開發環境

如何設定預設直譯器?

選擇直譯器會將python.pythonPath工作區設定中的值設定為直譯器的路徑。請選擇檔案>首選項>設定,然後選擇工作區設定選項卡,

Visual Studio code 配置Python開發環境

注意:如果選擇未開啟工作區資料夾的直譯器,則VS程式碼會python.pythonPath在使用者設定中設定,這通常會為VS程式碼設定預設直譯器。使用者設定確保您始終擁有Python專案的預設直譯器。工作區設定允許您覆蓋使用者設定。

步驟7:建立一個Python Hello World原始碼檔案

從檔案資源管理器工具欄中,單擊檔案hello夾上的“新建檔案”按鈕:

Visual Studio code 配置Python開發環境

命名該檔案hello.py,它將自動在編輯器中開啟:

輸入一點簡單的程式碼,輸入的過程中,會發現IntelliSense(智慧感知)的強大!!

Visual Studio code 配置Python開發環境

步驟8: 執行Hello World

hello.py使用Python執行很簡單。在編輯器中單擊滑鼠右鍵,然後選擇“在終端中執行Python檔案”(自動儲存檔案):

Visual Studio code 配置Python開發環境

在VS Code中可以執行Python的另外兩種方法:

  • 選擇一行或多行,然後按Shift + Enter或右鍵單擊並選擇在Python終端中執行選擇/行。此命令便於測試檔案的一部分。
  • 使用Python:Start REPL命令開啟當前所選Python直譯器的REPL終端。在REPL中,您可以一次輸入和執行一行程式碼。

步驟9:配置並執行偵錯程式

我們現在嘗試除錯我們的簡單Hello World程式。

首先,hello.py將游標置於print通話上並按F9,在第2行設定斷點。或者,只需單擊編輯器左側的行號。設定斷點時會出現一個紅色圓圈。

Visual Studio code 配置Python開發環境

接下來,選擇側欄中的除錯(Debug View):

Visual Studio code 配置Python開發環境

然後選擇除錯工具欄上的Visual Studio code 配置Python開發環境設定圖示(或使用除錯>開啟配置選單命令):

選擇設定圖示會自動從命令選項板開啟配置選單,允許您為開啟的檔案選擇所需的除錯配置型別。

Visual Studio code 配置Python開發環境

注意:VS Code將JSON檔案用於其所有各種配置;launch.json是包含除錯配置的檔案的標準名稱。

這裡我們選擇Python File,這是使用當前選擇的Python直譯器執行編輯器中顯示的當前檔案的配置。選擇後,Python擴充套件會launch.json根據您的選擇建立並開啟包含預定義配置的檔案。

Visual Studio code 配置Python開發環境

要在程式啟動時自動停止在第一行(需要按F5繼續執行),請在生成的launch.json檔案中為“Python:Current File”配置新增一個設定,以便整個配置如下所示:

{
  "name": "Python: Current File","type": "python","request": "launch","program": "${file}","console": "integratedTerminal","stopOnEntry": true
},

launch.json進行更改後儲存

提示:如果需要指定用於除錯的直譯器,請pythonPath在配置中包含一個條目,例如"pythonPath": "${workspaceFolder}""pythonPath": "${workspaceFolder}/.venv"

提示:要為Python程式指定命令列引數,請在"args": []配置中新增一行,並將每個引數作為元素放在[]列表中。有關示例,請參閱除錯 - 引數。

Visual Studio code 配置Python開發環境

切換到hello.py編輯器,然後通過選擇“除錯”工具欄中的箭頭或按F5執行偵錯程式。偵錯程式在檔案斷點的第一行停止(如果stopOnEntry設定為true,則停在第一行)。當前行在左邊距中用黃色箭頭表示。

Visual Studio code 配置Python開發環境

除錯工具欄從頂部出現,從左到右依次顯示以下命令:繼續(F5),跳過(F10),步入(F11),步出(Shift + F11),重啟(Ctrl + Shift + F5),並停止(Shift + F5)。

狀態列也會更改顏色(許多主題中的橙色)以指示您處於除錯模式

要繼續執行程式,繼續命令(F5)。偵錯程式將程式執行到下個斷點,最後一個斷點時候,msg變數顯示在“本地”窗格中:

Visual Studio code 配置Python開發環境

提示:通過將滑鼠懸停在程式碼(例如變數)上也可以看到除錯資訊。在這種情況下msg,將滑鼠懸停在變數上會Hello world在變數上方的框中顯示該字串,另外把滑鼠懸停在左側的變數上面會顯示該變數的型別

您也可以在除錯控制檯中使用變數,進行一些其他除錯:

Visual Studio code 配置Python開發環境

繼續F5,一旦程式完成,VS Code將退出除錯模式。

PS:

操作終端時候可能會出現無法執行activate.ps1的錯誤,因為系統上已禁用執行指令碼。這時候需要修改預設的shell。

執行終端:從命令選項板建立新的整合終端(Ctrl + Shift +` ),它建立一個終端並通過執行其啟用指令碼自動啟用虛擬環境。

注意:在Windows上,如果您的預設終端型別是PowerShell,您可能會看到無法執行activate.ps1的錯誤,因為系統上已禁用執行指令碼。該錯誤提供了有關如何允許指令碼的資訊的連結。否則,請使用Terminal:Select Default Shell將“命令提示符”或“Git Bash”設定為預設值。

在終端右側修改

Visual Studio code 配置Python開發環境

不想寫的太長,接下來整理下VSCode一些常用的快捷鍵和django配置步驟。

到此這篇關於Visual Studio code 配置Python開發環境的文章就介紹到這了,更多相關Visual Studio code 配置Python內容請搜尋我們以前的文章或繼續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家以後多多支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