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協議簡介
簡介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超文本傳輸協議) 是訪問互聯網使用的核心通信協議,也是所有web應用程序使用的通信協議。
消息模型:客戶端發送請求消息,服務器返回響應消息。傳輸層使用具有狀態的TCP協議,但HTTP協議本身不具有狀態。
HTTP請求
HTTP請求消息分為消息頭和消息主體(可選),消息頭和消息主體用空白行分隔。實例:
1
|
GET / HTTP/1.1
|
說明:
1.消息頭第一行由三個以空格分隔的元素組成,分別為HTTP方法、請求的URL和使用的HTTP版本
-
HTTP方法;
1). GET:用於獲取資源,參數通過URL查下字符串方式提交給服務器,無消息主體
2). POST:用於執行操作,參數可以通過URL查下字符串方式和消息主體提交給服務
3). HEAD:用於檢測資源是否存在,與GET類似,區別在於在響應消息中返回的消息主體為空
4). TRACE:用於診斷,可判斷客戶端和服務器之間是否存在代理服務器,原理:服務器在響應主體中返回收到的請求消息的具體內容
5). OPTIONS:用於要求服務器報告對某一資源有效的HTTP方法,服務器常返回Allow消息頭的響應,並列出所有有效的方法
6). PUT:使用請求主體中的內容向服務器上傳指定的資源
7). DELETE:用於刪除資源
8). CONNECT: -
請求URL:用於指定請求的資源名稱以及查下參數
-
使用的HTTP版本:常用1.0和1.1版本,在1.1版本中請求消息中必須包含Host請求頭
2.其他
-
Host:指定請求訪問的主機名,當多個web站點部署在同一臺主機上時需要使用Host消息頭
-
User-Agent:指定客戶端軟件的信息,不如瀏覽器類型和版本、操作系統類型和版本等
-
Referer:表示發出請求的原始URL
-
Cookie:提交服務器想客戶端發布的其他參數
HTTP 響應
HTTP響應消息分為消息頭和消息主體(可選),消息頭和消息主體用空白行分隔。實例:
1
|
HTTP/1.0 200 OK
|
說明:
1.消息頭第一行由三個空格分開的元素組成,分別表示HTTP版本、請求狀態碼(數字)、請求狀態描述
2.其他:
-
Server:旗標,指明使用的Web服務器軟件
-
Set-Cookie:設置cookie信息,在隨後向服務器發送的請求中由Cookie消息頭返回
-
Content-Type:指定消息主體類型
-
Content-Length:指定消息主體的字節長度
URL
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統一資源定位符)是web資源的唯一標識,格式:
protocol://hostname[:port]/[path/]file[?param=value]
REST
REST(表達性狀態轉移)是分布式系統的一個體系架構,REST風格URL 指在URL中使用文件路徑方式替代查詢字符串
HTTP消息頭
1.常用消息頭
-
Connection:用於指定告訴通信另一端傳輸完成後關閉TCP連接還是保持連接,HTTP/1.1中默認為keep-alive,可設置為close
-
Content-Encoding:用於指定消息主體中編碼格式
-
Content-Length;用於指定消息主體的字節長度
-
Content-Type:用於指定消息主體的內容類型
-
Transfer-Encoding:常指定為Transfer-Encoding:chunked,用於表示邊產生數據邊傳輸,在最後一塊數據中
0\r\n\r\n
標識數據結束,在其他塊數據中格式為\r\ncontent\r\n
2.請求消息頭
-
Accept:用於告知服務器客戶端接受哪些類型的數據
-
Accept-Encoding:用於告知服務器客戶端接受哪些編碼格式
-
Authorization:用於內置HTTP身份驗證,用於提交用戶名/密碼給服務器
-
Cookie:提交Cookie
-
If-Modified-Since:用於告知服務器最後一次收到請求資源的響應時間,當資源未發生變化時服務器返回狀態碼304表示使用本地緩存
-
If-None-Match:用於指定實體標簽,說明主體內容的標識符,當最後一次收到所請求的資源時,瀏覽器提交服務器發布的實體標簽。服務器可通過使用實體標簽確定瀏覽器是否使用緩存副本
-
Origin:用在Ajax跨域請求,指定發出請求的域名
-
Referer:指定發出請求額原始URL
-
User-Agent:用於指定客戶端信息
3.響應消息頭
-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用於指頂是否可通過跨域Ajax請求獲取資源
-
Cache-Control:用於向瀏覽器發送緩存指令(no-cache)
-
Etag:指定實體標簽,客戶端可在後續提交實體標簽獲得與If-None-Match消息頭相同的資源,通知服務器瀏覽器當前緩存保存的是哪個版本的資源
-
Expires:指定消息主體的有效時間,在時間內,瀏覽器可使用資源的緩存副本
-
Location:重定向響應,說用重定向的目標
-
Pragma:向瀏覽器傳送緩存指令(no-cache)
-
Server:告知瀏覽器服務器軟件相關信息
-
Set-Cookie:向瀏覽器發布cookie
-
WWW-Authenticate:用於401狀態碼響應,提供與服務器所支持的身份驗證類型等信息
-
X-Frame-Options:指示瀏覽器Frame是否及如何加載當前響應
cookie
服務器使用Set-Cookie響應消息頭向瀏覽器發布cookie信息,可以使用多個響應消息頭發布多個cookie,瀏覽器也可使用Cookie請求消息頭提交使用分號分隔的多個cookie信息給服務器
cookie具有名稱、值、有效時間、有效域、有效路徑、是否為https請求、是否可在客戶端修改屬性,可通過Set-Cookie響應消息頭設置,參數列表如下:
-
expires:指定cookie有效時間,若未指定則表示只保存在當前瀏覽器回話中
-
domain:指定cookie有效域,必須和收到cookie的域相同或者是其父域
-
path:指定cookie的有效url路徑
-
secure:僅僅在https請求中提交cookie信息
-
httpOnly:用於指定在客戶端是否可以通過js修改cookie信息
狀態碼
狀態碼用於說明請求結果,分為5大類:
-
1XX:提供信息
-
2XX:請求成功
-
3XX:請求重定向
-
4XX:請求包含錯誤
-
5XX:服務器執行錯誤
常見狀態碼說明:
-
100 Continue:當客戶端提交一個包含主體的請求時,將發送該響應,表示已收到請求消息頭,客戶端繼續發送主體
-
200 OK:請求成功,且響應主體中包含請求結果
-
201 Created:PUT請求的響應返回狀態碼,表示請求成功提交
-
301 Moved Permanently:指示瀏覽器永久重定向到Location指定的URL,客戶端使用新的URL替換原始URL
-
302 Found:指示瀏覽器暫時重定向到Location指定的URL,客戶端隨後的請求恢復到原始URL
-
304 Not Modified:指示瀏覽器使用緩存中保存的資源副本
-
400 Bad Request:表示發起無效HTTP請求
-
401 Unauthorized:服務器需要進行HTTP身份認證
-
403 Forbidden:禁止訪問請求資源
-
404 Not Found:表示資源不存在
-
405 Method Not Allowd:表示URL不支持請求方法
-
413 Request Entity Too Large:表示請求主體過長,服務器無法處理
-
413 Request URI Too Long:表示請求URL過長,服務器無法處理
-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表示服務器執行遇到錯誤
-
503 Service Unavailable:表示服務器運行正常,但無法做出響應
HTTPS
HTTP使用非加密的TCP作為傳輸機制,缺點在網絡適當位置的攻擊者能夠截獲發送內容,HTTPS和HTTP都屬於應用層協議,當HTTPS通過安全傳輸機制-安全套接層(Secure Socket Layer,SSL)傳輸數據,可保護通過網絡傳輸數據的機密性和完整性
SSL已經由TLS(Transport Layer Security,傳輸層安全)代替
HTTP代理
代理服務器運行在客戶端瀏覽器和web服務器之間,瀏覽器將所有請求提交給代理服務器,代理服務器將請求傳送給相關web服務器,並將響應返回給瀏覽器
HTTP代理服務器工作機制:
-
當瀏覽器向代理服務器發送HTTP請求時,代理服務器將完整URL插入請求中,代理服務器將提取主機名和端口,並使用這些信息將請求指向正確的目標web服務器
-
當瀏覽器向代理服務器發送HTTPS請求時,瀏覽器將代理作為TCP級中繼,瀏覽器使用CONNECT方法向代理服務器提交一個HTTP請求,並指定URL中的目標主機名稱和端口號,從而建立中繼。若代理允許該請求,則返回200狀態碼的HTTP響應,一直開放TCP鏈接,從此以後作為目標web服務器的TCP級中繼
HTTP身份認證
HTTP具有自己的用戶身份驗證機制,主要方案由:
-
Basic:在請求消息頭中隨每條消息以Base64編碼字符串的形式發送用戶證書
-
NTLM:是質詢-響應式機制,使用Windows NTLM協議版本
-
Digest:是質詢-響應式機制,隨同用戶證書一起使用一個隨機值的MD5校驗和
HTTP協議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