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和目標的區別,以及怎樣完成任務、實現目標
https://www.douban.com/note/524880185/?type=like
使用Todoist工作了一段時間,完成了一些工作,也造成了一些拖延。造成拖延的原因是,我實在是沒有辦法在設定的deadline前完成to do,每天的to do list越來越長,於是引起了逃避心理。為了了解我做錯了哪裏,以及如何改進,我參考了知乎的答案,並總結如下:
1. 分清任務和目標
目標:Target
任務:Task
一個Target,可以有許多個Tasks;
一個Task,可以服務於多個Targets;
Target本身,是受主觀與客觀影響的,主觀的付出與客觀的環境之綜合,決定Target能否實現;
Task,是可被執行的。
在確立了一個目標(Target)之後,要去思考“為了達到這個目標(Target),我需要做那些任務(Task)”。將一個大的目標(Target),拆解成復數個小的、獨立的、簡單的任務(Task),然後才是去執行這些任務。
2. 任務(Task)必須可量化可控
任務的制定,需要明確的衡量標準,即有對任務的描述與對起、止點的規定,通過這個標準,任務的完成度是可衡量的。
如:完成文獻總結——這是Target,而非Task,故其不可執行。故需將Target拆分為Tasks為:
a. 搜集整理100篇文獻。
b. 分組文獻為試驗組、分析方法A組、分析方法B組。
c. 對每組文獻寫文獻總結。
以上的3個分步,即為可量化的task。
3. 任務周期宜短不宜長、任務量設置宜松不宜緊
在設計任務時,任務周期不宜過長,最好控制在一周左右,因為過長的計劃給人遙遙無期之感,產生倦怠感,影響意誌力。
在設計任務量時,除非特殊情況,一般建議將任務量控制在80%左右。積跬步以至千裏,任務體系的優越性在於能通過完成任務對我們產生正向激勵,成功得多了,也就成為了易於成事的人。
4. 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本身
“計劃趕不上變化”。由於主觀上,人對本身能力與任務難度的估計不準,和客觀上任務本身有變數,造成最初制定的計劃,在執行了一段時間會發現效率不高或完成可能性不大。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根據執行中發現的問題來及時修訂計劃。如果是量的問題,可以重新制定任務周期與強度;如果是質的問題,可以詢問專家請教什麽樣的計劃才是合理的。
記住,不是所有的計劃都是合理的,不是所有合理的計劃都會有好的結果。
5. 設置有可行性的目標
如果沒有經驗,可以通過向有經驗的人請教,獲得對大方向的把握。再根據自己的情況,進一步拆分目標。
------------------------------------------
我感覺使用Workflowy結合todoist是更好的手段,前者做詳盡的任務流規劃,後者做簡單的執行樹。
任務和目標的區別,以及怎樣完成任務、實現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