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day3_基礎2_函數
函數
函數是什麽?
函數一詞來源於數學,但編程中的「函數」概念,與數學中的函數是有很大不同的,具體區別,我們後面會講,編程中的函數在英文中也有很多不同的叫法。在BASIC中叫做subroutine(子過程或子程序),在Pascal中叫做procedure(過程)和function,在C中只有function,在Java裏面叫做method。
定義: 函數是指將一組語句的集合通過一個名字(函數名)封裝起來,要想執行這個函數,只需調用其函數名即可
特性:
- 減少重復代碼
- 使程序變的可擴展
- 使程序變得易維護
語法定義
def sayhi():#函數名 print("Hello, I‘m nobody!") sayhi() #調用函數
可以帶參數
#下面這段代碼 a,b = 5,8 c = a**b print(c) #改成用函數寫 def calc(x,y): res = x**y return res #返回函數執行結果 c = calc(a,b) #結果賦值給c變量 print(c)
函數參數與局部變量
形參變量只有在被調用時才分配內存單元,在調用結束時,即刻釋放所分配的內存單元。因此,形參只在函數內部有效。函數調用結束返回主調用函數後則不能再使用該形參變量
實參可以是常量、變量、表達式、函數等,無論實參是何種類型的量,在進行函數調用時,它們都必須有確定的值,以便把這些值傳送給形參。因此應預先用賦值,輸入等辦法使參數獲得確定值
默認參數
看下面代碼
def stu_register(name,age,country,course): print("----註冊學生信息------") print("姓名:",name) print("age:",age) print("國籍:",country) print("課程:",course) stu_register("王山炮",22,"CN","python_devops") stu_register("張叫春",21,"CN","linux") stu_register("劉老根",25,"CN","linux")
發現 country 這個參數 基本都 是"CN", 就像我們在網站上註冊用戶,像國籍這種信息,你不填寫,默認就會是 中國, 這就是通過默認參數實現的,把country變成默認參數非常簡單
def stu_register(name,age,course,country="CN"):
這樣,這個參數在調用時不指定,那默認就是CN,指定了的話,就用你指定的值。
另外,你可能註意到了,在把country變成默認參數後,我同時把它的位置移到了最後面,為什麽呢?
關鍵參數
正常情況下,給函數傳參數要按順序,不想按順序就可以用關鍵參數,只需指定參數名即可,但記住一個要求就是,關鍵參數必須放在位置參數之後。
stu_register(age=22,name=‘alex‘,course="python",)
非固定參數
若你的函數在定義時不確定用戶想傳入多少個參數,就可以使用非固定參數
def stu_register(name,age,*args): # *args 會把多傳入的參數變成一個元組形式 print(name,age,args) stu_register("Alex",22) #輸出 #Alex 22 () #後面這個()就是args,只是因為沒傳值,所以為空 stu_register("Jack",32,"CN","Python") #輸出 # Jack 32 (‘CN‘, ‘Python‘)
還可以有一個**kwargs
def stu_register(name,age,*args,**kwargs): # *kwargs 會把多傳入的參數變成一個dict形式 print(name,age,args,kwargs) stu_register("Alex",22) #輸出 #Alex 22 () {}#後面這個{}就是kwargs,只是因為沒傳值,所以為空 stu_register("Jack",32,"CN","Python",sex="Male",province="ShanDong") #輸出 # Jack 32 (‘CN‘, ‘Python‘) {‘province‘: ‘ShanDong‘, ‘sex‘: ‘Male‘}
局部變量
name = "Alex Li" def change_name(name): print("before change:",name) name = "金角大王,一個有Tesla的男人" print("after change", name) change_name(name) print("在外面看看name改了麽?",name)
輸出
before change: Alex Li
after change 金角大王,一個有Tesla的男人
在外面看看name改了麽? Alex Li
全局與局部變量
在子程序中定義的變量稱為局部變量,在程序的一開始定義的變量稱為全局變量。 全局變量作用域是整個程序,局部變量作用域是定義該變量的子程序。 當全局變量與局部變量同名時: 在定義局部變量的子程序內,局部變量起作用;在其它地方全局變量起作用。返回值
要想獲取函數的執行結果,就可以用return語句把結果返回
註意:
- 函數在執行過程中只要遇到return語句,就會停止執行並返回結果,so 也可以理解為 return 語句代表著函數的結束
- 如果未在函數中指定return,那這個函數的返回值為None
強行插入知識點: 嵌套函數
看上面的標題的意思是,函數還能套函數?of course
name = "Alex" def change_name(): name = "Alex2" def change_name2(): name = "Alex3" print("第3層打印",name) change_name2() #調用內層函數 print("第2層打印",name) change_name() print("最外層打印",name)
此時,在最外層調用change_name2()會出現什麽效果?
沒錯, 出錯了, 為什麽呢?
嵌套函數的用法會了,但它有什麽用呢?。。。。
遞歸
在函數內部,可以調用其他函數。如果一個函數在內部調用自身本身,這個函數就是遞歸函數。
def calc(n): print(n) if int(n/2) ==0: return n return calc(int(n/2)) calc(10) 輸出: 10 5 2 1
遞歸特性:
1. 必須有一個明確的結束條件
2. 每次進入更深一層遞歸時,問題規模相比上次遞歸都應有所減少
3. 遞歸效率不高,遞歸層次過多會導致棧溢出(在計算機中,函數調用是通過棧(stack)這種數據結構實現的,每當進入一個函數調用,棧就會加一層棧幀,每當函數返回,棧就會減一層棧幀。由於棧的大小不是無限的,所以,遞歸調用的次數過多,會導致棧溢出)
堆棧掃盲http://www.cnblogs.com/lln7777/archive/2012/03/14/2396164.html
遞歸函數實際應用案例,二分查找
data = [1, 3, 6, 7, 9, 12, 14, 16, 17, 18, 20, 21, 22, 23, 30, 32, 33, 35] def binary_search(dataset,find_num): print(dataset) if len(dataset) >1: mid = int(len(dataset)/2) if dataset[mid] == find_num: #find it print("找到數字",dataset[mid]) elif dataset[mid] > find_num :# 找的數在mid左面 print("\033[31;1m找的數在mid[%s]左面\033[0m" % dataset[mid]) return binary_search(dataset[0:mid], find_num) else:# 找的數在mid右面 print("\033[32;1m找的數在mid[%s]右面\033[0m" % dataset[mid]) return binary_search(dataset[mid+1:],find_num) else: if dataset[0] == find_num: #find it print("找到數字啦",dataset[0]) else: print("沒的分了,要找的數字[%s]不在列表裏" % find_num) binary_search(data,66)View Code
匿名函數
匿名函數就是不需要顯式的指定函數
#這段代碼 def calc(n): return n**n print(calc(10)) #換成匿名函數 calc = lambda n:n**n print(calc(10))
你也許會說,用上這個東西沒感覺有毛方便呀, 。。。。呵呵,如果是這麽用,確實沒毛線改進,不過匿名函數主要是和其它函數搭配使用的呢,如下
res = map(lambda x:x**2,[1,5,7,4,8]) for i in res: print(i)
輸出
1 25 49 16 64
函數式編程介紹
函數是Python內建支持的一種封裝,我們通過把大段代碼拆成函數,通過一層一層的函數調用,就可以把復雜任務分解成簡單的任務,這種分解可以稱之為面向過程的程序設計。函數就是面向過程的程序設計的基本單元。
函數式編程中的函數這個術語不是指計算機中的函數(實際上是Subroutine),而是指數學中的函數,即自變量的映射。也就是說一個函數的值僅決定於函數參數的值,不依賴其他狀態。比如sqrt(x)函數計算x的平方根,只要x不變,不論什麽時候調用,調用幾次,值都是不變的。
Python對函數式編程提供部分支持。由於Python允許使用變量,因此,Python不是純函數式編程語言。
一、定義
簡單說,"函數式編程"是一種"編程範式"(programming paradigm),也就是如何編寫程序的方法論。
主要思想是把運算過程盡量寫成一系列嵌套的函數調用。舉例來說,現在有這樣一個數學表達式:
(1 + 2) * 3 - 4
傳統的過程式編程,可能這樣寫:
var a = 1 + 2;
var b = a * 3;
var c = b - 4;
函數式編程要求使用函數,我們可以把運算過程定義為不同的函數,然後寫成下面這樣:
var result = subtract(multiply(add(1,2), 3), 4);
這段代碼再演進以下,可以變成這樣
add(1,2).multiply(3).subtract(4)
這基本就是自然語言的表達了。再看下面的代碼,大家應該一眼就能明白它的意思吧:
merge([1,2],[3,4]).sort().search("2")
因此,函數式編程的代碼更容易理解。
要想學好函數式編程,不要玩py,玩Erlang,Haskell, 好了,我只會這麽多了。。。
高階函數
變量可以指向函數,函數的參數能接收變量,那麽一個函數就可以接收另一個函數作為參數,這種函數就稱之為高階函數。
def add(x,y,f): return f(x) + f(y) res = add(3,-6,abs) print(res)
內置參數
內置參數詳解 https://docs.python.org/3/library/functions.html?highlight=built#ascii
#compile f = open("函數遞歸.py") data =compile(f.read(),‘‘,‘exec‘) exec(data) #print msg = "又回到最初的起點" f = open("tofile","w") print(msg,"記憶中你青澀的臉",sep="|",end="",file=f) # #slice # a = range(20) # pattern = slice(3,8,2) # for i in a[pattern]: #等於a[3:8:2] # print(i) # # #memoryview #usage: #>>> memoryview(b‘abcd‘) #<memory at 0x104069648> #在進行切片並賦值數據時,不需要重新copy原列表數據,可以直接映射原數據內存, import time for n in (100000, 200000, 300000, 400000): data = b‘x‘*n start = time.time() b = data while b: b = b[1:] print(‘bytes‘, n, time.time()-start) for n in (100000, 200000, 300000, 400000): data = b‘x‘*n start = time.time() b = memoryview(data) while b: b = b[1:] print(‘memoryview‘, n, time.time()-start) 幾個內置方法用法提醒View Code
Python——day3_基礎2_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