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設計原則之宜家效應:如何讓人們愛上你的產品

設計原則之宜家效應:如何讓人們愛上你的產品

產品設計

以下內容由Mockplus團隊翻譯整理,僅供學習交流,Mockplus是更快更簡單的原型設計工具

宜家效應是一種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產品的成果和感知價值的認知偏差。 人們傾向於高度重視他們自己創造的產品部分。 因此,這種認知偏差被稱作宜家效應。 它來自於瑞典家具零售商,因需要用戶親手組裝產品而聞名。



宜家和樂高設計的產品就是這種心理效應的範例。設計人員在設計解決方案時一定要考慮宜家效應,並在適當的時候使用它。

關於宜家效應

當目標用戶越需要定制和參與制作產品,那麽宜家效應就越與作為設計師的你息息相關。當產品順利完成後,宜家效應可以幫助你慢慢將成就感灌輸給用戶。

宜家效應將在用戶和產品之間創建了更強的聯系。用戶將完成產品的付出會轉變成對該產品的喜愛。與沒有付出任何努力的產品相比,這種產品的主觀價值將更高。

例如,參與研究的學員自己制作了千紙鶴。參與者對這些千紙鶴的估價大約是另外一組未參與折疊者的五倍。

這裏需要指出的是,宜家的效應並不是把產品成果放大或縮小,而是讓用戶參與並完成任務。 當用戶可以享受參與和完成產品的過程時,宜家效應就會出現。 如果產品在組裝後立即拆卸,效應也會馬上消失。

另一個例子就是這樣的效果。在上個世界20-40年代期間,美國食品制造商希望減少制作蛋糕所需的時間和精力。 他們大幅度地簡化了制作流程,用戶只需要添加水就能烘烤蛋糕。不幸的是,蛋糕原材料的銷售因此迅速停滯。

於是制造商找到了名叫歐內斯特·迪克特的心理學家。他發現原因是制造商把制作過程弄得過於簡單! 以至於人們不能在烘焙蛋糕中得到滿足感。

這種感覺就像從商店購買現成的蛋糕一樣,毫無意義。於是制造商決定將原材料中的雞蛋弄出來,讓人們自己添加。這個做法使得銷售額再次上升。

人們需要進行情感投入,從制作蛋糕的過程中獲得滿足感,而不僅僅是最終的成果。

旅程與目的地一樣重要!

有的時候使產品弄得容易,不一定能為用戶提供更好的體驗。用戶也會享受打破雞蛋,弄臟雙手,參與了烘焙過程,最後吃到蛋糕的感覺。

如何在設計中的應用宜家效應

親自參與制作增加了創作者對產品的感知價值。作為設計師,我們深知這種感覺。

讓我們來看看在設計中如何利用這些想法,讓用戶在我們制作的產品中看到更大的價值。

相對於預先組裝好的產品,人們往往願意為自己制作的產品支付更多的錢。一般來說,貢獻越多,估值越高。 然而,如果參與的難度太大或者感受到的貢獻太小,人們都無法從中獲取滿足感。只有當用戶參與其中並順利完成任務時,才能實現宜家效應。

因此,我們需要制定一個參與難度低且貢獻較高的產品,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宜家效應。



除此之外,盡可能讓用戶可以把控產品和自定義服務。設計應當易於執行(如打破雞蛋),並帶給用戶高度的貢獻感知(如烹飪了一個蛋糕)。

當你讓用戶感受到控制產品需要付出一些努力,而這些努力幫助他們順利地從產品/服務中獲取所需的內容時,他們就會與產品/服務建立更強有力的聯系。

例如,數字設計師可以使用樣本數據和可編輯模板來實現宜家效應。 使用戶在初次使用APP時感覺到靈活和易操作。促使他們編輯模板並與產品進行互動。

例如,引導他們完成創建個人資料的全過程。成功執行一個簡單的任務就比如發送給他們的第一封電子郵件或在他們的網站上設置了一個小工具。

簡單的操作不需要耗費用戶太多精力,同時讓他們覺得貢獻很大,這將幫助他們降低對嘗試新產品的恐懼。如果用戶堅持並恰當地這樣做,一段時間後甚至能培養用戶對這個品牌和產品的忠誠度。

你甚至會贏得幾位宣傳大使,他們會告訴別人:“這個用起來太簡單了! 你應該試一試!” 或者像宜家家具的效應一樣, “我節省了一些錢買這個東西,它現在看起來很不錯,甚至比其他商店裏花哨的昂貴的家具更好!” :)

最後的想法

有時用戶想要花點功夫的時候,如果你為用戶省去這些參與環節,可能會剝奪他們在這過程中的一些快樂。仔細想想是否應該刪減這些環節。

為了有效地發揮宜家效應,我們應該讓用戶參與產品設計,或者設計一些任務,增加他對的產品的歸屬感和品牌忠誠度。 這樣我們的設計就會備受喜愛。

原文地址:https://uxplanet.org/design-principle-ikea-effect-2d908b2de81

學習工具,但不受限於某種工具。Mockplus做原型,更快更簡單,現在下載Mockplus,免費體驗暢快的原型設計之旅。

設計原則之宜家效應:如何讓人們愛上你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