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策略模式(策略不同類,場景不同策略不同)

策略模式(策略不同類,場景不同策略不同)

方法 rgs per 客戶 print 老婆 包含 operate 分支

背景 在軟件開發中常常遇到這種情況,實現某一個功能有多種算法或者策略,我們可以根據環境或者條件的不同選擇不同的算法或者策略來完成該功能。如查找、排序等,一種常用的方法是硬編碼(Hard Coding)在一個類中,如需要提供多種查找算法,可以將這些算法寫到一個類中,在該類中提供多個方法,每一個方法對應一個具體的查找算法;當然也可以將這些查找算法封裝在一個統一的方法中,通過if…else…或者case等條件判斷語句來進行選擇。 這兩種實現方法我們都可以稱之為硬編碼,如果需要增加一種新的查找算法,需要修改封裝算法類的源代碼;更換查找算法,也需要修改客戶端調用代碼。在這個算法類中封裝了大量查找算法,該類代碼將較復雜,維護較為困難。如果我們將這些策略包含在客戶端,這種做法更不可取,將導致客戶端程序龐大而且難以維護,如果存在大量可供選擇的算法時問題將變得更加嚴重。 問題
如何讓算法和對象分開來,使得算法可以獨立於使用它的客戶而變化? 方案 把一個類中經常改變或者將來可能改變的部分提取出來,作為一個接口,然後在類中包含這個對象的實例,這樣類的實例在運行時就可以隨意調用實現了這個接口的類的行為。 比如定義一系列的算法,把每一個算法封裝起來, 並且使它們可相互替換,使得算法可獨立於使用它的客戶而變化。這就是策略模式。 適用情況 許多相關的類僅僅是行為有異。 “策略”提供了一種用多個行為中的一個行為來配置一個類的方法。即一個系統需要動態地在幾種算法中選擇一種。 當一個應用程序需要實現一種特定的服務或者功能,而且該程序有多種實現方式時使用。
一個類定義了多種行為 , 並且這些行為在這個類的操作中以多個條件語句的形式出現。將相關的條件分支移入它們各自的Strategy類中以代替這些條件語句。
優點 1、可以動態的改變對象的行為 缺點 1、客戶端必須知道所有的策略類,並自行決定使用哪一個策略類 2、策略模式將造成產生很多策略類 組成 環境類(Context):用一個ConcreteStrategy對象來配置。維護一個對Strategy對象的引用。可定義一個接口來讓Strategy訪問它的數據。 抽象策略類(Strategy):定義所有支持的算法的公共接口。 Context使用這個接口來調用某ConcreteStrategy定義的算法。 具體策略類(ConcreteStrategy):以Strategy接口實現某具體算法。 應用 場景如下,劉備要到江東娶老婆了,走之前諸葛亮給趙雲三個錦囊妙計,說是按天機拆開能解決棘手問題。場景中出現三個要素:三個妙計(具體策略類)、一個錦囊(環境類)、劉備(調用者)。
抽象策略類(Strategy
public interface Strategy {  
     public void operate();  
} 

三個實現類(ConcreteStrategy): 妙計一:初到吳國
public class BackDoor implements IStrategy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e() {  
          System.out.println("找喬國老幫忙,讓吳國太給孫權施加壓力,使孫權不能殺劉備");  
     }  
}

妙計二:求吳國太開綠燈放行
1 public class GivenGreenLight implements IStrategy {  
2      @Override  
3      public void operate() {  
4           System.out.println("求吳國太開個綠燈,放行");  
5      }  
6 } 
妙計三:孫夫人斷後,擋住追兵
1 public class BlackEnemy implements IStrategy {  
2      @Override  
3      public void operate() {  
4           System.out.println("孫夫人斷後,擋住追兵");  
5      }  
6 }


環境類(Context)
 1 public class Context {  
 2      private Strategy strategy;  
 3      //構造函數,要你使用哪個妙計  
 4      public Context(Strategy strategy){  
 5           this.strategy = strategy;  
 6      }  
 7      public void setStrategy(Strategy strategy){  
 8           this.strategy = strategy;  
 9      }  
10      public void operate(){  
11           this.strategy.operate();  
12      }  
13 }
下面就是使用的情況了
 1 public class LiuBei {  
 2   
 3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4      Context context;  
 5   
 6      System.out.println("----------剛到吳國使用第一個錦囊---------------");  
 7      context = new Context(new BackDoor());  
 8      context.operate();  
 9      System.out.println("\n");  
10   
11      System.out.println("----------劉備樂不思蜀使用第二個錦囊---------------");  
12      context.setStrategy(new GivenGreenLight());  
13      context.operate();  
14      System.out.println("\n");  
15   
16      System.out.println("----------孫權的追兵來了,使用第三個錦囊---------------");  
17      context.setStrategy(new BlackEnemy());  
18      context.operate();  
19      System.out.println("\n");  
20      }  
21 } 

三招下來,搞得的周郎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以上就是策略模式,多種不同解決方案動態切換,起到改變對象行為的效果。

策略模式(策略不同類,場景不同策略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