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URAL - 1078 Segments

URAL - 1078 Segments

ans using 出發 net 復雜 include 復雜度 src 貝爾

URAL - 1078

題目大意:有n條線段,一個線段a 完全覆蓋另一個線段b 當且僅當,a.l < b.l && a.r>b.r。問你

一個線段覆蓋一個線段再覆蓋一個線段再.......,問你最多幾個線段屬於這種關系,並打印出路徑。

這題的的 n 太小了,n^3的方法都能過。

思路:1. 我們設dp[ i ] 為 以 i 位最外層的答案為多少,n^3的方法是,我們先將所有dp的值設為1,

枚舉最外層的點,再枚舉其內層的點更新,一次更新肯定是不夠的,我們更新到它沒有更新了再

退出,感覺和最短路的貝爾曼算法相似,這種方法顯然復雜度很高。

2.第一種方法中我們顯然是無腦地枚舉邊,怎麽才能減少不必要的操作呢。我們將邊按左端點的

大小排序,然後從後往前枚舉最外層的點,因為是按左端點排序的而且是從後往前枚舉,所以能

被當前點包含的肯定在該點的後面,這樣我們每次更新當前點之後,當前點的dp值肯定是最優值,

這樣我們就將復雜度降到了n^2。(雖然我排了序,但我是傻逼從前往後枚舉,雖然優化了一點,還是n^3)

3.這是一個學姐的方法,也是復雜度應該也是n^2,我們將每條線段都看成一個點,然後如果一條

線段能包含另一條線段,我們就在他們之間連一條有向邊。那麽我們就從各個點出發,看每個點

到最深處的路徑長度是多少,顯然也能用記憶化搜索。(這個方法我感覺好牛逼啊)

這裏貼一下第二種方法的代碼吧QAQ

技術分享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N=505; int n,pre[505],dp[505]; struct node { int fi,se,id; bool operator < (const node &t)const { return fi<t.fi; } }seg[505]; int main() { cin>>n; for(int i=1;i<=n;i++) scanf("%d%d",&seg[i].fi,&seg[i].se),seg[i].id=pre[i]=i; sort(seg
+1,seg+n+1); for(int i=1;i<=n;i++) dp[i]=1; for(int i=n;i>=1;i--) { for(int j=i+1;j<=n;j++) { if(seg[j].fi>seg[i].fi && seg[j].se<seg[i].se && dp[i]<dp[j]+1) { dp[i]=dp[j]+1; pre[i]=j; } } } int mx=0,item; for(int i=1;i<=n;i++) { if(dp[i]>mx) { mx=dp[i]; item=i; } } cout<<mx<<endl; vector<int> ans; ans.push_back(seg[item].id); while(item!=pre[item]) { item=pre[item]; ans.push_back(seg[item].id); } int len=ans.size(); for(int i=len-1;i>=0;i--) printf("%d%c",ans[i],i==0 ? \n: ); return 0; }
View Code

URAL - 1078 Seg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