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2年中國雲計算市場預測
江湖慣例,先介紹一下本人的情況。研究生階段導師的研究方向是分布式系統和雲計算,自己稀裏糊塗的跟著導師進入了雲計算的領域。最早研究的是Eucalyptus架構,當時openstack還沒火,當時雲計算也沒現在這麽火,主要還是在技術研究階段。畢業之後,第一份工作主要負責雲平臺和一些分布式框架的研究和搭建,學習和研究過openstack;一直關註雲計算領域,最近又轉到雲計算領域工作。所以雖然不算資深專家,也是伴隨著這幾年雲計算一起成長走過來的。
上學的時候大家都喜歡開玩笑,說當前比較熱的兩個研究領域是“雲裏霧裏”,雲是指雲計算,霧(諧音“物”)是指物聯網。現在也都成了近幾年大熱的技術領域了。
雲計算研究和商用最早的要數亞馬遜了。其實也是機緣巧合,亞馬遜最初是為了應對高峰期的訪問壓力,擴充了大量的I層資源:計算、存儲、網絡等等。但是這些資源平時又有很多處於閑置狀態,所以就想著如何利用起來這些資源。這就是亞馬遜雲計算研究的動力和商用的來源。現在亞馬遜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雲計算廠商,年收入比其他所有的雲計算廠商加起來還多。近幾年做的比較好的國外廠商還有微軟和google。微軟是傳統老牌軟件供應商,能成功轉型做雲服務,很值得我們學習。谷歌憑著強大的技術能力,也在雲計算領域也占有了一席之地。
國內的公有雲服務提供商現在基本是阿裏一家獨大。騰訊雲、金山雲、華為雲、ucloud、qingcloud、百度、京東、網易等一大批新近的入局者,都是看好了雲計算這塊大蛋糕。由德意誌銀行數據顯示,中國國內公有雲市場2016年增長率為150-200%。預計2017-2018年依舊保持這個速度快速增長。預期中國的公有雲IaaS/PaaS在2017年增長至31億美元;預測到2020年,年增長率為70.5%,達到154億美元。
中國的公有雲市場目前是阿裏獨領風騷,其他眾多企業混戰的局面。個人預測(個人觀點,不喜歡請繞道)3-5年之後,中國的雲計算市場將轉為阿裏、騰訊、華為三足鼎立的局面。其他小的廠商或者專註於某一垂直領域,或者被收購(如最近的七牛被阿裏收購),或者死掉(現實很殘酷)。
首先說說阿裏雲,之前我本人也用過阿裏雲。阿裏的雲服務起步最早,商用最早,占領了中國大部分的中小企業市場,但是目前雲服務中I層資源同質化嚴重,已經沒有很高的技術門檻,技術很成熟,大家都在做。於是阿裏憑借著資金和用戶量的優勢,開始了降價模式,使其他很多雲計算基礎服務提供商一直處在生死掙紮的邊緣,也加劇了雲計算IAAS服務市場的競爭。很多創業公司都是賺了吆喝不賺錢,拼命的融資來撐到馬雲爸爸嘴裏的美好的後天(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是絕大多數人死在明天晚上)。
除了技術門檻變低外,阿裏的另一個問題來自於多雲部署。數據顯示,用戶偏好多雲部署的比率已經從2016年的42%增長到2017年的68%。其中,有40%的多雲部署是選擇了2個雲供應商。企業多雲部署的主要原因有:不同的服務需求、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緊急情況保險。這間接的制約了它的發展。
最近阿裏的數據安全,也是被人詬病的問題之一。我的同行有人反應,阿裏的雲主機總是有幾個進程殺不掉,有數據收集的嫌疑。而馬雲也在很多場合公開表態大數據的價值,不由得使人浮想聯翩。
同時由於阿裏進幾年市場部門一路攻城略地、高歌猛進,配套的服務質量卻出現了下滑。其服務體系的效率問題,工單響應不及時,問題處理效率的低下,給了用戶非常不好的體驗,在V2EX(一個頗為活躍的技術社區)裏,阿裏雲已經被戲稱「爸爸雲」-服務態度像爸爸,或者「千萬雲」-千萬不要買。
盡管如此,阿裏在公有雲市場份額第一的地位在短期內還是難以撼動的。未來如何,我們就準備好板凳瓜子,做吃瓜群眾等著圍觀吧。
再來聊聊個人認為阿裏最大的兩個競爭對手,騰訊和華為。
騰訊可以說是阿裏目前來說最大的競爭對手。騰訊雲戰略一直走的比較穩健,2016年中的“雲+未來”峰會上,馬化騰親自為騰訊雲站臺,第一次公開提出:“對騰訊來說,互聯網+的基礎設施第一要素就是雲。”這標誌其把騰訊雲業務提到了戰略高度上,騰訊雲在整個騰訊架構體系中的地位得到了肯定。
騰訊坐擁中國最大的社交網絡,對中小企業的雲服務拓展也是有很好的基礎。同時騰訊也有比較深的技術積累和燒錢的能力,足以應對未來公有雲市場的拼殺。但是騰訊對於公有雲的熱情並沒有特別大,可能是做基礎設施服務賺錢沒有王者農藥來錢快吧(開個玩笑)。社交平臺和遊戲業務,對騰訊來說有超高的利潤。所以雖然騰訊開始重視雲計算領域的投入,但是感覺熱情不夠。
騰訊雲在視頻和遊戲行業的解決方案也都比較成熟,就和阿裏在電商行業的優勢一樣,會幫助騰訊搶占更多的細分市場份額。目前騰訊占據了公有雲市場的第二把座椅,而且還會繼續搶占阿裏的公有雲市場。
國內還有一家實力雄厚、對雲計算技術和客戶積累很深的公司,就是華為。我個人認為,華為將是阿裏潛在對手裏的最大威脅。華為之前一直在做私有雲、政務雲,對公有雲的態度似乎一直有些搖擺不定。今年年初,華為才終於下定決心,要大舉加入公有雲領域的競爭,並為此成立了獨立的事業部——Cloud BU。8月29日,華為發文宣布內部架構調整,稱為支撐業務發展,Cloud BU將遷移至華為集團下,成為公司一級組織。華為正式全力準備進軍公有雲市場。華為公開表示Cloud BU在2017年將增加投入2000人,以應對國內外競爭對手。
華為的優勢在於它有多年企業級IT市場的豐富經驗,更重要的是,國內國外很多運營商都是它的“老朋友”。大中型企業和政府客戶相對於中小企業,忠誠度較高,遷移成本也較高,所以門檻較高。華為積累的客戶資源將有極大的優勢,幫助華為站穩公有雲市場。
同時,華為的雲計算技術和經驗方面也有很深的積累。2017年3月10日的OpenStack董事會上,華為作為董事、黃金會員成功晉級為白金會員,成為亞洲首家OpenStack白金會員。華為在全球建設了眾多基於OpenStack的多種部署模式的雲,推動了OpenStack作為企業級平臺的快速成熟。其中,華為與德國電信、西班牙電信和中國電信等運營商共同提供公有雲服務並自運營華為公有雲。
華為的優勢,除了多年客戶關系積累和雲計算技術積累之外,還在於華為上不碰應用,下不碰數據的商業政策。華為多年來都是做基礎設備和網絡設備,有著極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特別是在政府行業多年來的深度耕耘,贏得了很高的客戶聲譽。這也是公有雲相對於是私有雲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很多企業上雲的顧慮就是安全問題。
華為在去年年底還上線了軟件開發雲 ,面向軟件開發企業和人員,提供全生命周期全流程的開發工具平臺。之前也說過,I層服務同質化嚴重,門檻越來越低。想在當前的市場後來追上,殺出一片天地,必須要有好的切入點。軟件開發雲就是華為很好的一把撬棍,目的就是為了撬開公有雲市場的一個新入口。從開發企業和開發人員入手,培養用戶群,做大產業生態,還愁公有雲服務沒市場麽?而還在拼命打價格戰的廠商,在燒完錢之後,也避免不了被收購或者滅亡的命運。
以上都是本人的個人觀點。如有雷同,實屬巧合。其實競爭是好事,有競爭才有更好的服務,更低的價格,最終受益的都是我們企業。公有雲市場在3-5年內必定有一場激烈的拼殺,拼殺過後格局會逐漸明確。結果是否會如我所預測,我們拭目以待。
2020-2022年中國雲計算市場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