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我來回答人生百問^_^老姚

我來回答人生百問^_^老姚

三維 處理 大三 打破 知識 領域 世界 逆向思維 lin


1:你的人生理想是什麽?小時候你的夢想是什麽?現在呢?
小時候別人都有夢想,然而那時我還不清楚“夢想”的具體含義。只有一些零零散散的想法,也大都是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 比如我也想有個李若彤那樣的姑姑,我想要擁有會飛的超能力,我還想會天馬流星拳。記得初中時,語文班主任挨個提問同學你的夢想是什麽時,輪到我時,我想了一會始終不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什麽,然後我回答了:想快點長大,以便知道自己以後會是什麽樣的人。 當然,這些都不能算是夢想,最多是幻想。直到高中要報考大學時,老師問我以後究竟想做點什麽時,我才第一次去思考所謂“夢想”到底是什麽。以後我究竟該要做些什麽呢?思考了兩天,在我擅長的、我感興趣的東西裏面,只找到了一樣東西:數學。好吧,那麽以後我就暢遊在數學的世界裏吧。然而,事與願違,高考不太理想,調節到動力工程專業。就這樣開始了大學生涯。 大學裏看過的第一本書是《讀大學,究竟讀什麽?》,其中有一句話,至今仍印象深刻:“不逃課的學生不是好學生”。我仿佛找了指導方針,然後就開始了個人的大學逃課生涯。記得,只有第一學期,基本上沒怎麽逃過課,其余剩下的學期,所有能逃的課基本上都逃了。這些課往往都是很重要的課,正因為很重要,老師才不怎麽會點名。反而,象馬哲那種經常點名的課倒是一節不落地聽完了。 大學前期的渾渾噩噩的日子裏,同學帶我第一次上網吧時,我發現了新的世界。《名偵探柯南》,當時,我對自己許了個願望,大學四年一定要把這幾百集動漫看完,作為自己一個目標來實現,結果不到一個學期我就看完了。。。後來就開始看《火影》、《死神》以及各種大大小小的動漫。當動漫看得差不多時,我又開始看電視劇,美劇、日劇、韓劇等,各種看。 有一天,當我在網吧看了十三個小時的《越獄》,在回寢室的路上,我突然想到一件事情:如果能把看電視的勁頭用在學習上,那豈不是很牛逼嗎?一晚上沒睡覺,怎麽想怎麽興奮。隨後的日子裏,在網吧幹起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開始看教程。記得當時看各種雜七雜八的視頻,比如開車教程、小偷撬鎖教程、甚至還有一個開美式飛機的教程。那一陣子仿佛我對什麽事情好像都很感興趣,看到的所有東西,恨不得都要百度一下。 後來又發生一件事情,因為平常翹課太多,很多課基本上我都不知道老師都講了什麽,而自己看書時又看不進去。某天當我在搜索時,突然想到:我為啥不能通過看教學視頻來突擊考試呢?上帝好像突然又對我開了扇窗,幾天突擊一套教程,也可以考很高的分數的。此時,我仿佛覺得大學也許需要培養我們的能力,可能正是這樣的考試突擊能力。 此時,我仍不知道以後我該做點啥。後來大三了,我知道了考研這一說,那時我高中的夢想又重新燃燒了。我要考數學。記得一次考研培訓班給我做性格分析後,一位老師跟我說,你不適合搞數學,應該往管理上走。我說我的夢想就是數學,他說興趣不等同於誌趣。機智的我回答,二者合一豈不是更好。後來,如願地念了數學系,感覺自己完成了夢想。但是我沒在數學裏找到快樂,也不想讀博了。迷茫一陣子後,我又想到了自己突擊能力,我開始看各種教程。按照本校考研要考的科目,我在超星、優酷等平臺上,看完了我們大學幾乎所有專業大方向的專業基礎課。當時感覺自己是個復合式人才。跟人說話底氣都足了很多。另外,電影沒少看,我把當時校內ftp上IMDB的top250一部部地看了下來。。。 畢業後,找了軟件開發的工作。我又把學習的勁頭,用在看專業書籍以及各種各樣的課外書上。大概有90多本編程相關書籍(70本前端領域的)和200多本其他書籍(大多數都是聽書聽的)。此時我才發現大學生涯培養的其實並不是所謂的突擊,或者說快速學習能力,而是專註能力。即,可以連續四個小時集中註意力不間斷去做某件事。比如看一本書,二三百頁的,周末一天差不多都能看完了。 至今,我仍不知道我的夢想或理想或誌向到底是什麽。感覺未來很模糊很難清晰界定。但最近這幾年裏,我對一個道理深信不疑。我始終該把主要時間投資在自身成長上。 ps:故事思維很重要的,講故事比較有感染力。但故事不等於事實,因為故事會省略各種細節。其間有墮落、有倒退、有迷茫、有仿徨。
2:10年、20年後的你會是什麽樣?
我現在開始堅信一個道理,如果我一直把時間投資在自我成長上,終有一天能突破自己目前所在的階層。當自己能給別人帶來價值時,自然會吸引誌合道同的人作為朋友。屆時能看到現在未曾想象到的風景吧。有一句話說得特別好,想擁有一項東西的辦法,就是你配得上它。
5:學生時代哪些有用的習慣至今仍使你受益匪淺?
能夠長時間地專註於做某件事情。
9:最近有參加什麽運動嗎?你對健康的認識是什麽?
跑步,身體真是很重要。但沒有做到知行合一。
11:什麽是積累?如何看待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
復利效應。走的指數曲線,剛開始甚至趕不上人家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比如說讀書,剛開始還看不出與別人的差別,但一旦等別人看出差別時,別人再想追趕你,就再也追不上了。 復利效應,是一個增強回路。比如我們熟知的良性循環和惡性循環。但初始的反饋來的比較慢,即時滯比較長。很多人會打破自己的良心循環,就是因為努力了一陣子,竟然沒有多大效果,進而放棄了。沒錯你錯過了一個奇跡。很多書中都講類似的觀點,比如《好好學習》、《與時間做朋友》、《窮查理寶典》、《財富自由之路》等。
13: 你的理財觀念是什麽?
我現在把所有錢都投在學習上了。個人資產經常歸0。
14:如何處理好工作和生活之間的關系?
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要把工作當成修改,把工作當作自我成長的一個平臺。這個態度確定下來後,剩下就是時間分配的問題了。
62:有沒有學過其他學科之外的知識?下輩子如果可以選擇,你還會做現在的工作嗎?
學過很多。沒有下輩子,但有後半輩子。覺得自己會換行業的。
65:如何構建個人知識管理系統?
知識要成體系。個人很早之前就開始構建個人知識體系。 知識存在腦海裏的大部分東西都是概念。想盡辦法讓這些概念相互聯系。尤其是新概念要和以前的就概念相互聯系。大學時代,我還給此方法起了個名字,叫“天才在於鏈接理論”。最近看到《財富自由之路》,發現李笑來他也在講這個東西時,頓感“英雄所見略同”。 最好的學習方法是關於學習方法的方法。當我知道人與人之間的思維模式有巨大差異時,我就開始看這方面的書籍。我自己也在總結這些思考方法,甚至強迫自己去練習: 1.邏輯思考 2.水平思考 3.系統思考 4.反思 5.終局思維 6.換位思考 空間三維:事情往深想,是邏輯思考。事情往寬想,是水平思考。事情往高想,是系統思考。 時間:以現在的眼光看過去,是反思,以未來的眼光看現在,是終極思維終局思維。 切換思考主體:假設我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想問題時,即換位思考。 其中終局思維,之前不知有這個名詞,但思維方式一直這麽用。另外,最難的思考方式還是換位思考。 你可能會問還有類比,逆向思維之類的思考方式怎麽沒列出來呢。我把類比放進水平思考了,逆向思維本質上也是邏輯思考。 總之吧,以後我出名的話,要寫出書時,就以上面的內容為主題,書名都想好了:《全息思考》!!!
66:如何進入一個陌生的領域、了解一個陌生的行業?
從陌生到熟悉。本質上都是一個詞語:觀察。 想起了福爾摩斯的一句話:你只是在看,而我是在觀察。 接觸、提問、搜索、互動、反饋等等概念都是在講觀察。
71:如何科學地進行決策?通常有哪些決策陷阱?
其實個人生活決策太多了。比如現在要不要抽根煙等。但生活中的重大決策的時機沒那麽多,我相信普通如你我的人,能談上重大的瞬間,只用手指頭都能掰出來。目前關於決策的個人收獲有三條: 1.永遠在自己的能力圈內做決策。 2.心情起伏時不要做決策。 3.決策時永遠要想著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麽。
75:孤獨和寂寞有什麽區別,你有過嗎?如何解決的?如何拒絕生活中遇到的各種誘惑?
孤獨是空間上的形單影只。 寂寞是心靈上的形單影只。 我現在就很孤獨,但不寂寞。因為我有精神食糧。 說實話,對我誘惑最大的兩樣是食物和煙。其他的基本沒有,也沒人鍛煉我的抗色誘能力啊?
78:什麽是學校?什麽是教育?你在學校學到的最有用的知識是什麽?哪位老師給你的印象最深刻,為什麽?
學校是學習的地方。教育是傳播知識的行為。我在學校最有用的知識,並不是哪位老師教我的。而是在這種學校的環境中喜歡上了學習。印象深刻的老師挺多的。大學一個教材料力學的王老師。他跟我們聊天聊一節,上課上一節。他說過勸你的同學來上課也是一種能力。
82:你有挑戰自己的經歷嗎?
太多了,減肥,戒煙。 目前走在要做自己大腦的主人的這條道路上。
83:你是如何看待成功與失敗的?你經歷過的最大的挫折是什麽,如何走出來的?如何應對挫折、危機?
我們知道的道理,很多都是相佐的。 有一種說法是,其實並沒有失敗,只有當你放棄時,失敗才會出現。因此當我每每想起《死神》裏那句話:為了不讓流出的鮮血白流,只能留下更多的血。我就振奮不已。但是,從經濟學上看,為了沈默成本而繼續付出是不明智的。很多時候,我們會以“自己已經付出那麽多,放棄豈不很可惜?”這樣的借口,去堅持做沒有怎麽看都沒收益的事情。 以前遇到挫折和失敗的時候,會墮落一陣子,然後時間稍微久了,過陣子就好了。有一句不是那麽說麽:煩惱就像盆裏的水,放久了自然就會沒了。同時,還有一句話:時間是最好的良藥。 後來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自我驅動力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畏懼失敗,其實不是畏懼失敗本身,而是它帶來的影響。有情感上的或有經濟上的。 我相信一句話,只要是錢能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大問題。當然,我並沒有遇到什麽經濟上的失敗,畢竟我沒做過任何生意。 而情感上的影響往往不容忽視。當做一件事沒做成時,有時會打擊自信心。為什麽呢?道理很簡單,說明我的自信心真是少的可憐。當做一件事沒做成時,我們害怕別人的指指點點,害怕別人的評價。竟然!這也能傷害到我那可憐的自尊。後來我認識到一件事情,我是我大腦的主人,我怎麽能被它囚禁呢,怎麽讓能那些莫名其妙的電流所控制呢。我該覺醒。此時才發現所謂內心強大的人,根本不是說他的心有多堅強,而是說他不會輕易受自己的大腦所奴役。 現在遇到小挫折,我都用兩種方式來說服自己的大腦。 1.你想想看,它跟生死比起來算什麽? 2.你想想看,一年後的你,看是否會對今天的事一笑了之呢? 對付大腦的情緒,現在也成為我每天修行的一部分。當有情緒波動時,我就告訴自己那不是我。也許等到某天我人格分裂了,可能我就成功了吧。^_^ 我遇到的最大的挫折嘛?一時半會還真想不起來,難道是考大學沒考上數學系? 有時我在想,如果當初我考上了數學系的話,也許不會有今天愛看書的我,因為我可能不會經常逃課去看動漫的。
84:生命的意義是什麽?什麽是你活下去的理由?
人生觀問題。生命的意義是自己賦予的。當你考慮活下去的理由時,基本上可以斷定,你已經得了抑郁癥。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這個理由還不夠嗎?
85:你的信仰是什麽?你曾為你的信仰付出過什麽?對基督教、佛教有了解嗎?
信仰應該不只是宗教信仰吧。信科學應該也是一種信仰。 《未來簡史》中,也說“自由主義”也是一種信仰,當然也是一種廣泛意義上的“宗教”概念。此時我想到了科學和宗教的關系。科學負責解決技術問題,宗教負責解決倫理問題。比如,理論上,克隆人可以實現,但要不要克隆一個人呢,涉及到這種倫理問題,科學就愛莫能助了。 想必,當代人對基督教和佛法或多或少都該有點了解吧。看了《人類簡史》後,我對這二者加深了點認識。個人淺顯理解是,佛教的追求快樂的方式是:當你放棄追求快樂時,你就走在了幸福之道。基督教認為,人生本身苦難重重,直面苦難才是解脫的唯一方式。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淺顯的理解,不過多討論。
86:有沒有思考過事物的名字的含義。
想必誰都有過。這裏舉幾個的例子: 1.對象,搞對象的對象 張載的《正蒙 太和篇》“有象斯有對,對必反其為。” 2.對不起 為啥對不起表示抱歉的意思? 3.互聯網 其本質是:互動、連接、網絡 4.抽象 象是具體,“抽象”要從象裏抽出什麽。 5.道理 道和理,讓我想起了王陽明。。。
87:如何對信息進行分類整理?
首先信息有自身的分類。 信息分記述型信息、評價型信息和規範型信息。 記述型信息,說的東西是什麽。比如“這本書賣了100萬冊”。 評價型信息,說的東西好不好。比如“這本書太棒了”。 規範型信息,說的東西該怎樣。比如“我該買一本”。 根據評價標準,我們會從記述型信息裏解讀出評價信息,再根據行動原理,可以從評價型信息裏解讀規範型信息。 如何對信息進行分類整理呢?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的不同,就有不同的分類。 比如hr面對一大堆簡歷信息,他們又是怎麽分類的呢?我想大概至少分成兩類,適合本公司和不適合本公司的。分類標準是:簡歷信息的關鍵詞與公司的需要的關鍵詞的匹配度。 因此,此時原問題變成了:根據情景,建立什麽樣的分類標準最合適? 例子不一而足,這裏舉一個我讀書的分類標準。因為生命有限,讀書當然讀性價比高的書。我判讀一本書是否可以值得話時間去讀,我就看看能否用道家的“道法術器勢”的觀點去區分。看完書評,看它能否放進某一類中,放不進去的話,我就會覺得此書看完之後最多只能成為我的談資,但不能指導我的實踐。進而判斷出此書性價比低,不去浪費時間去讀。 說起分類標準,最簡單還是這種二分法,用或不用。想辦法,建立一套過濾系統,阻止不想要的信息進入,不失為很好的初步分類方式。因為,只有過濾下來的東西才值得你需消化。當然大數據時代,你的信息源會智能地推薦你平常偏愛的信息,從而讓你根本停不下來。這也是一個新產生的問題。
88:你的三觀是什麽?有沒有得到顛覆與重建?
三觀指的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世界觀,強調的是我對世界的看法。宇宙很大,世界不會因為我不在了,就停止變化。同時,我相信多維宇宙是存在的。另外,我強烈地堅信地球是圓的,哈哈。 人生觀,強調的是我對人類繁衍怎麽看、我對自己活著這件事怎麽看。人只不過是算法,是基因存活的工具。因此,沒有終極普世的人生意義。人生意義不在某個地方,我到眼前一看就能找到。而是被我賦予的,被我創造的。不迎接任何人的期待而活,除非那真是我想要的。我要讓自己的生命旅程有點不同,我要讓自己的主觀世界與更多的其他主觀世界有所鏈接。不活在過去,處理好活在當下和活在未來的恰當平衡。 價值觀,是指我對一些具體事物的看法。我認為把時間花在有意義的地方最重要。所以我一直盡量使學習和娛樂達到平衡。另外我的工作觀,是被多本書洗腦了。工作是把自己的時間活成雙份的一種方式,不僅為他人出售自己的時間創建價值,也是把時間投資在自我成長上。 人生觀受《被討厭的勇氣》顛覆重建。徹底地切換了我看待人生的視角。 價值觀,包含的面相對太多了。平常我們說的認知升級都處於屬於此層面上的。
89:你的興趣愛好是什麽?你的職業是什麽?你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麽?
原先我以為的興趣愛好是數學,我當真把研究數學當成自己的夢想呢。後來發現我的興趣是邏輯,因此我從事前端開發工作也很開心。從數學抽象一層得到的是邏輯。因為抽象的東西,外延大。所以,後來我輕松地發現與人聊天也許要講邏輯的,然後再把“聊天”再抽象一層是“分享”。因此,我也愛上寫東西。 分析自己的核心核心競爭力也是這個道理。原先以為我擅長的是看動漫,一口氣就能看完26集呢。後來發現我也擅長看書,一兩天就看完一本。最後發現我擅長的其實是長時間的專註能力。即保持心流的狀態相對較長。 這種抽象、泛化和關聯,成為了我理解很多事情的一個切入點。
90:什麽是愛?親戚、朋友、同學、戀人有什麽區別?什麽是愛情、友誼?什麽是責任?喜歡和愛有什麽區別?
1.什麽是愛? 很感謝在孑然一身的時候,看了《不要用愛控制我》這本書。當我明白了什麽是控制時,就明白了什麽是愛。作為一個東方人,理解了愛是什麽時,由衷地開心。 2.什麽是朋友? 交換關系就是朋友關系。跟據交換的東西不同,朋友有三六九等之分。是一個比較大的概念。 3.什麽是同學和友誼? 有共同成長經歷的一種關系都是同學關系。往往會容易形成朋友關系。 4.什麽是親戚? 有血緣關系就是親戚關系。往往有共同的經歷,也容易會形成同學關系和朋友關系。 5.什麽是戀人和愛情? 愛情的本質是兩人結對共同成長。沒有成長的愛情一點也不偉大,那只是性伴侶關系罷了。 6.什麽是責任? 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7.喜歡和愛的區別? 喜歡主要體現在動機上,愛主要體現在行動上,行動體系在幫助對方成長上,而不是簡單地付出。 比如,我喜歡這個世界,是說我對這個世界相對滿意。而我愛這個世界,是說我會貢獻自己的力量,讓它更加美好。
92:什麽是國家、政府、個人?什麽是民主、自由、權利、義務?
只說一個,自由。 小時候聽說一句話,自由都是受限制的自由。比如火車再自由,也要跑在軌道上。後來詭辯地想了一下,火車不在軌道上跑,那不就可以稱為汽車嘛。汽車不在地上跑,那不就是飛機嘛。自由本身就是要掙脫一些限制的。小時候沒少想這種問題。 提起自由,人們想到的都是那種帶政治色彩的自由。而另外一個詞語倒讓人感覺挺好的:自由自在。也許形容詞比名詞本身就少了某種約束吧。請對比:“我要自由”和“我要自由自在”。對於前者,人們自然就會問,你要什麽樣的自由?人身自由?財務自由?心靈自由?而後者,很少人會直覺問出,你要在那方面自由自在?都說語言決定了思維。我看此例很支持這一點的。
93:談談你最近看的5本書。
《影響力》讓人輕松說是的6種影響力手段。 《財富自由之路》給自己的大腦洗澡,打磨腦海裏的概念。 《學習之道》從國際象棋冠軍到太極拳推手冠軍的學習心得。 《幹法》稻盛和夫的工作修煉之道。 《斷舍離》從丟物品到丟想法的生活哲學。
95:如何精通一門工具、語言?
要談精通,只有孰能生巧這一種方式。其實很多工具,只要夠用就行,掌握最少必要知識即可。 對於程序語言,個人看法是要吃透基礎。對於外語,基本沒有發言權,但我知道需求驅動是很重要的。沒有使用需求,就沒有動機,是很難學下去的。因此想辦法給自己創造使用場景這是一條道。
96:如何提問?如何向別人求助?
第一條,遇到困難時,向靠譜的熟人求助。 第二條,多求助於百度。 第三條,向陌生人求助時,最好都是對方能舉手之勞就能做到的。
98:你會如何教育你的孩子?
讓ta愛上學習,這一條足以。
100:假如明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你會如何度過?試著給自己寫一份遺囑。
能想到的事情大致有這四件: 1.吃自己最喜歡的食物。 2.向重要的人表達謝意,有你們的陪伴,很幸福。 3.向自己已做出承諾的人,說聲對不起。 4.去室外溜達一圈。 遺囑嘛,晚安、世界。

我來回答人生百問^_^老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