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樂:豆瓣為何沒落? 這個鍋要甩給文藝青年……
本來標題想寫“不是‘東西’”的,但害怕引發文青的怒火與豆瓣的訴訟,就文藝了一把。
這一切的緣起,都是為了上市,日前,一封《豆瓣東西下線通知》如約抵達用戶信箱,宣告豆瓣東西App在8月16日關停;隨後,同樣活了3年的豆瓣一刻App,也宣布在16日被終結。
當然,原有的內容依然還在,只是變成了哭墻下的一張死氣沈沈的面孔。
對於豆瓣而言,這是它扮演1.5億中國文青“精神角落”12年來,最為激烈的一次發聲,目的只是為了在境外上市。以往每一次細微的反文藝動作,都會招來一片頑固的豆瓣老用戶們的罵聲;而這一次,豆瓣老用戶們集體失聲,成為了沈默的大多數,只是隱約在各種留言和討論中,聽到一絲抽泣。
這一刻,他們都知道,如果在捍衛所謂的精神自留地,或許這片自留地將因為錯過內容付費的大風口,而消失在夢中。
再不上市,就要成豆瓣醬了。對於豆瓣而言,公開信裏的“那些沒有起色的產品和業務”,指的就是作為高雅的相聲存在的“一刻”和文藝範十足的商品推薦的“東西”,此外還包括已經沒有多少音樂的“豆瓣FM”。它們都貼著一個標簽——不賺錢。
茴字有4種寫法,但錢字可能就只有一個味道——臭。但豆瓣作為中國互聯網上最慢的公司,此刻不能停下來。為了IPO,為了業績能夠讓投資人有所期待,面對1.5億高黏性卻頗為吝嗇的鐵桿粉們,它只能選擇為了用戶和自己的詩和遠方,在眼前茍且一把。
為什麽這一次沒有了反抗?或許還有一個理由。沒了“一刻”的歡愉,沒了曬出高逼格的“東西”,豆瓣和用戶們還有一個念想——豆瓣有了“時間”。
作為內容付費和文藝範兼顧的產品,現在“時間”已經成為了豆瓣沖擊IPO的核心,也是營收的核心,沒有之一。同時,也是豆瓣唯一能夠和投資者、用戶講的一個共同的故事。2017年3月7日,豆瓣上線了付費產品“豆瓣時間”的第一期專欄《醒來——北島和朋友們的詩歌課》,結果很喜慶,5天銷售額過百萬元人民幣,付費訂閱用戶數過萬。
再後來,與內容付費以新崛起的網絡大V為特色的其他平臺形成差異,“時間”上講故事的人,大多是真正文藝領域的大腕、大家乃至大宗師。依然是一些培養情操為主旨的小品文,而非實用主義掛帥的檄文,其所收獲的,也僅僅只是一直欠著豆瓣一張“門票”的老文青們。
豆瓣能否成功的IPO,現在很難說,但在精神角落裏數錢的可能性,哪怕去掉那些不賺錢光燒錢的“東西”,只怕也難有“一刻”歡愉。
畢竟,可能知道茴字有4種寫法的1.5億文青們,再偶爾大方一下後,依然會用“偷書不算偷”的精神勝利法,繼續吝嗇下去。誰讓你開的本就是個“談錢傷感情”的道場呢!(刊載於《計算機應用文摘》2017年9月刊)
張書樂 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互聯網和遊戲產業觀察者,新著有《微博運營完全自學手冊》,微信公號zsl13973399819
本文出自 “武當派張三瘋” 博客,請務必保留此出處http://zhangshuyue.blog.51cto.com/2133969/1967626
張書樂:豆瓣為何沒落? 這個鍋要甩給文藝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