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未來5年全球發展的趨勢之一
IoT未來五年將帶來巨大的商業價值。而基於運營商網絡的蜂窩物聯網也將在未來5年獲得快速的增長,符合GSMA的預測。未來5年,蜂窩物聯網將增長7倍,到2020年,將有約30億的聯接承載在運營商的網絡(其中有21億的聯接面向LPWA應用),工業、個人應用、智能家庭、公共事業等多個方面。基於這些巨大的聯接,將給運營商帶來巨大的商業價值,包括聯接的價值,數據的價值和利益分享的價值。
今年六月底,據GSMA移動智庫(GSMA Intelligence)與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CAICT)發布的報告顯示,到2020年,中國機器對機器(M2M)市場的連接總數將達到10億,其中大多數基於低功耗廣域網絡(LPWA)市場的發展。這份名為《移動運營商與數字轉型 (Mobile Operators and Digital Transformation)》的報告指出,中國目前是全球最大的M2M市場,其中蜂窩M2M連接數約為1億,到2020年,這一數字有望增至3.5億。而LPWA技術將額外提供7.3億連接,使得總連接數超過10億。到2025年,預計全球280億臺互聯設備中有50%將適用於LPWA網絡連接。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
NB-IoT已成為應對LPWA應用的最佳技術
NB-IoT技術本身的四大能力:低功耗:長達10年電池使用壽命;廣覆蓋:相比於GSM增強20dB;低成本:基於大規模量產之後芯片1~2$,模組成本僅5$;海量連接:100k Connections/cell,已經讓NB-IoT成為應對LPWA應用的最佳技術。
除此之外,相對於采用非license頻譜的物聯網技術,NB-IoT還具有基於現網的升級、運營商級別的可靠性、高安全性以及全球漫遊等優勢。
NB-IoT標準化已完成
NB-IoT標準核心協議6月16號宣布凍結。在會上,他介紹道,R13當前第一個版本的NB-IoT是不支持基站定位的,如果我們要做一些定位的功能,我們必須在終端裏增加GPS模塊,但R14版本是能支持基站定位,精度在大概五十米左右,比GPS的精度要差一些。但基站定位的優勢在於盡管精度略差,但運用範圍會更廣。比如在在信號非常差的室內,GPS信號收不到,但NB-IoT信號能收到。
在移動性上,他表示,當前NB-IoT的移動性主要是支持30公裏,如果是高速移動上的車輛物聯網功能,第一個版本是不支持的,而R14版本是可以的。
未來的物聯網是一個多層的網絡,針對於高流量的無線攝像頭業務我們會采用4G技術,對於一些有一定流量需求、完全基於物的應用、流量非常小、人工幹預非常少、部署時間長的業務,比如像抄表、停車,我們是會采用NB-IoT技術。
NB-IoT支持三種部署場景
在會上,介紹了NB-IoT支持三種部署場景:Standalone、Guard band、In-band。Standalone,通常是Refarming GSM的頻譜或者使用空閑零散的頻譜資源部署NB-IoT。Guard band,在LTE的保護帶中部署NB-IoT。In-band,在LTE的RB資源上部署NB-IoT,相應LTE可利用的RB資源會減少。這三種部署場景說明只要是在運營商的網絡,在任何的頻段理論上都可以部署NB-IoT。
NB-IoT芯片、模組進展
許海平先生表示,幾乎所有主流的芯片和模組廠商都有明確的NB-IoT支持計劃。Neul的芯片實現的比較早;高通的芯片預計會在16年Q4階段發布,而且高通的芯片是NB-IoT和eMTC雙模的芯片;Intel的芯片今年Q4會提供第一批的芯片,但是主要是以測試為主,商用芯片也是在明年年初發布。
據悉,華為九月份提供第一批芯片之後會和ublox、移遠合作提供第一批的商用模組,商用模組大概是在10月中旬或下旬發布。第一批提供的量並不大,明年年初將大規模商用。
NB-IoT 開放實驗室推進行業生態
在大會上,紹了華為的開放實驗室,他表示,從今年開始華為在全球設立了七個開放實驗室,現在已經開放了兩個,一個是沃達豐,另外一個是華為的上研所。開放實驗室主要是搭建整套的端到端NB-IoT環境,提供NB-IoT的芯片和模組,和一些關系比較密切的合作廠商一起來做端到端的對接,包括芯片模組的集成、後端的聯接管理平臺、業務服務器的對接等,他表示對接後就是端到端的業務打通。
沃達豐的開放實驗室主要是針對的歐洲的合作廠商,上海的實驗室主要是針對中國區的,九月份在韓國也會成立一個open lab,意大利等國家也會相繼推進。
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將會是NB-IoT真正開始爆發的時期,希望大家能夠把握住這個機會,華為也會盡可能的把這張網做好。
是未來5年全球發展的趨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