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原生js實現ajax、jsonp
一、原生js實現ajax
$.ajax({ url: ‘‘, type: ‘post‘, data: {name: ‘zhaobao‘, age: 20}, dataType: ‘json‘, success: function (data) { }, error: function () { } }) function ajax(options) { options = options || {}; options.type = (options.type || "GET").toUpperCase(); options.dataType = options.dataType || "json"; var params = formatParams(options.data) var xhr="" //創建xhr if (window.XMLHttpRequest) { xhr = new XMLHttpRequest() // 除IE6及其以下的瀏覽器 }else if(window.ActiveXObject){ //IE6及其以下的瀏覽器 xhr = new ActiveXObject() }else{ alert("您的瀏覽器不支持XHR") } //接收 xhr.onreadystatechange = function () { if (xhr.readyState === 4){ var status = xhr.status; if (status >=200 && status < 300){ options.success && options.success(xhr.responseText, xhr.responseXML) } else { options.fail && options.fail(status); } } } //連接和發送 if (options.type === ‘GET‘){ xhr.open("GET", options.url + "?" + params, true); xhr.send(null); } else if(options.type === ‘POST‘){ xhr.open("POST", options.url, true); //設置表單提交時的內容類型 xhr.setRequestHeader("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xhr.send(params) } } //名值對轉換為字符串 function formatParams(data) { var arr = []; for (var i in data) { //特殊字符傳參產生的問題可以使用encodeURIComponent()進行編碼處理 arr.push(encodeURIComponent(i)+ ‘=‘ + encodeURIComponent(data[i])) } arr.push("v="+Math.random()); return arr.join(‘&‘) }
1、創建
1.1、IE7及其以上版本中支持原生的 XHR 對象,因此可以直接用: var oAjax = new XMLHttpRequest();
1.2、IE6及其之前的版本中,XHR對象是通過MSXML庫中的一個ActiveX對象實現的。有的書中細化了IE中此類對象的三種不同版本,即MSXML2.XMLHttp、MSXML2.XMLHttp.3.0 和 MSXML2.XMLHttp.6.0;個人感覺太麻煩,可以直接使用下面的語句創建: var oAjax=new ActiveXObject(’Microsoft.XMLHTTP’);
2、連接和發送
2.1、open()函數的三個參數:請求方式、請求地址、是否異步請求(同步請求的情況極少,至今還沒用到過);
2.2、GET 請求方式是通過URL參數將數據提交到服務器的,POST則是通過將數據作為 send 的參數提交到服務器;
2.3、POST 請求中,在發送數據之前,要設置表單提交的內容類型;
2.4、提交到服務器的參數必須經過 encodeURIComponent() 方法進行編碼,實際上在參數列表”key=value”的形式中,key 和 value 都需要進行編碼,因為會包含特殊字符。每次請求的時候都會在參數列表中拼入一個 “v=xx” 的字符串,這樣是為了拒絕緩存,每次都直接請求到服務器上。
encodeURI() :用於整個 URI 的編碼,不會對本身屬於 URI 的特殊字符進行編碼,如冒號、正斜杠、問號和井號;其對應的解碼函數 decodeURI();
encodeURIComponent() :用於對 URI 中的某一部分進行編碼,會對它發現的任何非標準字符進行編碼;其對應的解碼函數 decodeURIComponent();
3、接收
3.1、接收到響應後,響應的數據會自動填充XHR對象,相關屬性如下
responseText:響應返回的主體內容,為字符串類型;
responseXML:如果響應的內容類型是 "text/xml" 或 "application/xml",這個屬性中將保存著相應的xml 數據,是 XML 對應的 document 類型;
status:響應的HTTP狀態碼;
statusText:HTTP狀態的說明;
3.2、XHR對象的readyState屬性表示請求/響應過程的當前活動階段,這個屬性的值如下
0-未初始化,尚未調用open()方法;
1-啟動,調用了open()方法,未調用send()方法;
2-發送,已經調用了send()方法,未接收到響應;
3-接收,已經接收到部分響應數據;
4-完成,已經接收到全部響應數據;
只要 readyState 的值變化,就會調用 readystatechange 事件,(其實為了邏輯上通順,可以把readystatechange放到send之後,因為send時請求服務器,會進行網絡通信,需要時間,在send之後指定readystatechange事件處理程序也是可以的,我一般都是這樣用,但為了規範和跨瀏覽器兼容性,還是在open之前進行指定吧)。
3.3、在readystatechange事件中,先判斷響應是否接收完成,然後判斷服務器是否成功處理請求,xhr.status 是狀態碼,狀態碼以2開頭的都是成功,304表示從緩存中獲取,上面的代碼在每次請求的時候都加入了隨機數,所以不會從緩存中取值,故該狀態不需判斷。
4、ajax請求是不能跨域的!
二、JSONP
參考:http://www.cnblogs.com/digdeep/p/4170059.html
JSONP(JSON with Padding) 是一種跨域請求方式。主要原理是利用了script 標簽可以跨域請求的特點,由其 src 屬性發送請求到服務器,服務器返回 js 代碼,網頁端接受響應,然後就直接執行了,這和通過 script 標簽引用外部文件的原理是一樣的。
JSONP由兩部分組成:回調函數和數據,回調函數一般是由網頁端控制,作為參數發往服務器端,服務器端把該函數和數據拼成字符串返回。
比如網頁端創建一個 script 標簽,並給其 src 賦值為 http://www.superfiresun.com/json/?callback=process, 此時網頁端就發起一個請求。服務端將要返回的數據拼好做為函數的參數傳入,服務端返回的數據格式類似”process({‘name’:’superfiresun’})”,網頁端接收到了響應值,因為請求者是 script,所以相當於直接調用 process 方法,並且傳入了一個參數。
單看響應返回的數據,JSONP 比 ajax 方式就多了一個回調函數。
1 function jsonp(options) { 2 options = options || {}; 3 if (!options.url || !options.callback) { 4 throw new Error("參數不合法"); 5 } 6 7 //創建 script 標簽並加入到頁面中 8 var callbackName = (‘jsonp_‘ + Math.random()).replace(".", ""); 9 var oHead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 10 options.data[options.callback] = callbackName; 11 var params = formatParams(options.data); 12 var oS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13 oHead.appendChild(oS); 14 15 //創建jsonp回調函數 16 window[callbackName] = function (json) { 17 oHead.removeChild(oS); 18 clearTimeout(oS.timer); 19 window[callbackName] = null; 20 options.success && options.success(json); 21 }; 22 23 //發送請求 24 oS.src = options.url + ‘?‘ + params; 25 26 //超時處理 27 if (options.time) { 28 oS.timer = setTimeout(function () { 29 window[callbackName] = null; 30 oHead.removeChild(oS); 31 options.fail && options.fail({ message: "超時" }); 32 }, time); 33 } 34 }; 35 36 //格式化參數 37 function formatParams(data) { 38 var arr = []; 39 for (var name in data) { 40 arr.push(encodeURIComponent(name) + ‘=‘ + encodeURIComponent(data[i])); 41 } 42 return arr.join(‘&‘); 43 }
1、因為 script 標簽的 src 屬性只在第一次設置的時候起作用,導致 script 標簽沒法重用,所以每次完成操作之後要移除;
2、JSONP這種請求方式中,參數依舊需要編碼;
3、如果不設置超時,就無法得知此次請求是成功還是失敗;
三、模仿JQuery中的ready()事件
1、DOMContentLoaded事件,在DOM樹加載完成之後立即執行,始終會在load之前執行。
IE9+、FF、Chrome、Safari3.1+和Opera9+都支持該事件。
對於不支持該事件的瀏覽器,可以使用如下代碼:
setTimeout(function(){
// 代碼塊
}, 0) ;
DOMContentLoaded 事件只能通過 DOM2 級方式添加,即采用addEventListener()/attachEvent() 方式添加才能夠使用。事件對象不會提供任何額外信息。
2、readystatechange事件
IE為DOM文檔中的某些部分(區別於 XHR 對象的 readystatechange 事件)提供了該事件,這個事件的目的是提供與文檔或元素的加載狀態有關的信息,但這個事件的行為有時候也很難預料。支持該事件的對象都有一個readyState屬性,註意,不是 event 事件對象。IE、Firefox4+和Opera 支持該事件。
readyState屬性的值如下:
“uninitialized” - 未初始化:對象存在但尚未初始化;
“loading” - 正在加載:對象正在加載數據;
“loaded” - 加載完畢,對象加載數據完畢;
“interactive” - 交互:可以操作對象了,但還沒有完全加載;
“complete” - 完成:對象已經加載完成;
2.1、並非所有的對象都會經歷readyState的這幾個階段,如果這個階段不適用某個對象,則該對象完全可能跳過該階段,並沒有規定哪個階段適用於哪個對象。這意味著 readystatechange 事件經常會少於4次,相對應的 readyState 屬性值也不是連續的。
2.2、對於 document 而言,interactive 和 complete 階段會在於 DOMContentLoaded 大致相同的時刻觸發 readystatechange 事件;
load 事件和 readystatechange 事件的觸發順序會因頁面的外部資源的多少而變化,也就是說,readystatechange 事件並不會一直在 load 事件之前執行。外部資源越多,對 readystatechange 事件就越有利。
interactive 和 complete 的順序也是不一致的,誰都有可能先執行,引用的外部資源越多,對交互階段越有利。所以為了盡可能早的執行代碼,兩個狀態要同時判斷。
3、doScroll
IE5.5+支持,當頁面中有滾動條時,可以用 doScroll("right")/doScroll("down") 等來移動滾動條,這個方法只有等DOM加載完成以後才能用,所以在IE低版本瀏覽器中可以通過這個屬性判斷 DOM 結構是否加載完成。介紹這個屬性主要是模仿 jquery 中的解決方案。
function ready(readyFn) { //非IE瀏覽器 if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 {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DOMContentLoaded‘, function () { readyFn && readyFn(); }, false); } else { //方案1和2 哪個快用哪一個 var bReady = false; //方案1 document.attachEvent(‘onreadystatechange‘, function () { if (bReady) { return; } if (document.readyState == ‘complete‘ || document.readyState == "interactive") { bReady = true; readyFn && readyFn(); }; }); //方案2 //jquery也會擔心doScroll會在iframe內失效,此處是判斷當前頁是否被放在了iframe裏 if (!window.frameElement) { setTimeout(checkDoScroll, 1); } function checkDoScroll() { try { document.documentElement.doScroll("left"); if (bReady) { return; } bReady = true; readyFn && readyFn(); } catch (e) { // 不斷檢查 doScroll 是否可用 - DOM結構是否加載完成 setTimeout(checkDoScroll, 1); } }; } };
註:
setTimeout(checkDoScroll, 1); 目的是讓瀏覽器盡快執行 checkDoScroll 函數,間隔時間設置為 1ms,對當下的瀏覽器來說是不太可能的。每個瀏覽器都有自己默認的最小間隔時間,即使時間設置為最小間隔時間,也只是代表隔這些時間過去之後,JavaScript 會把 checkDoScroll 加入到執行隊列中,如果此時 JavaScript 進程空閑,則會立即執行該代碼。
用原生js實現ajax、jso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