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 七層模型
OSI 模型
【1】物理層:建立,維護,斷開物理連接。*(網卡,網線,集線器,中繼器,調制解調器)
集線器:是物理層設備,采用廣播的形式來傳輸信息。
主要功能:
1--- 提供用於建立,維護,斷開物理連接。(物理連接:網線之類的|)
2--- 提供數據流在物理介質上的傳輸手段,實現節點間的同步。
【2】 數據鏈路層: 建立邏輯連接,進行硬件地址尋址,差錯校驗等功能(網橋,交換機)
1---用於建立 ,維護,拆除鏈路,實現無差錯傳輸的功能。
2---在點到點或者點到多點的鏈路上,保證報文的可靠性。
3-- 對相鄰接的通道差錯控制,數據成幀,同步等控制。
交換機:是用來進行報文交換的機器,多為鏈路層設備(交換機),能夠進行地址學習,采用存儲轉發的形式來交換報文。
【3】 網絡層:進行邏輯地址尋址,實現不同網絡之間的路徑選擇。(路由器)
1---利用數據鏈路層所提供的功能,通過路由選擇,實現倆個網絡之間的連接。
2--規定了有關網絡連接的建立,維持和拆除協議。
路由器:他的一個作用是連通不同的網絡,另一個作用就是選擇信息傳送的線路。並且選擇最快捷的近路,可以大大提高通信速度,,減輕網絡系統通信負荷,節約網絡系統資源,提高網絡系統暢通。
【4】傳輸層:定義傳輸數據的協議端口號,以及留控和差錯校驗。
1--- 在系統之間實現數據幀的接受轉發確認。進行端對端的傳輸控制。
2-- 用於彌補各種通行的質量差異,對經過下三層之後仍然存在的傳輸有差異在次糾錯,進一步提高數據幀傳輸的可靠性。
*註(接受上一層的數據,在必要的時候把數據進行分割,並將這些數據交給網絡層,保證這些數據段有效到達對端。
【5】會話層 :不同機器上的用戶之間建立及管理會話。
主要任務: 向兩個實體的表示層提供建立和使用連接的方法。將不同實體之間的表示層的連接稱為會話。因此會話層的任務就是組織和協調兩個會話進程之間的通信,並對數據交換進行管理。
用戶可以按照半雙工、單工和全雙工的方式建立會話。當建立會話時,用戶必須提供他們想要連接的遠程地址。
1 會話管理:允許用戶在兩個實體設備之間建立、維持和終止會話,並支持它們之間的數據交換。例如提供單方向會話或雙向同時會話,並管理會話中的發送順序,以及會話所占用時間的長短。
2 會話流量控制:提供會話流量控制和交叉會話功能。
3 尋址 :使用遠程地址建立會話連接。
4 出錯控制 :從邏輯上講會話層主要負責數據交換的建立、保持和終止,但實際的工作卻是接收來自傳輸層的數據,並負責糾正錯誤。會話控制和遠程過程調用均屬於這一層的功能。但應註意,此層檢查的錯誤不是通信介質的錯誤,而是磁盤空間、打印機缺紙等類型的高級錯誤。
【6】表示層:信息的語法,語義以及他們的關系,如加密解密,轉換翻譯,壓縮解壓縮。---------------(對來自應用層的命令和數據進行解釋,對各種語法賦予相應的含義,並按照一定的格式傳送給會話層。其主要功能是“處理用戶信息的表示問題,如編碼、數據格式轉換和加密解密”等)
【7】應用層:各種應用程序協議,HTTP,SMTP,FTP,POP3。OSI參考模型的最高層,它是計算機用戶,以及各種應用程序和網絡之間的接口,其功能是直接向用戶提供服務,完成用戶希望在網絡上完成的各種工作。它在其
他6層工作的基礎上,負責完成網絡中應用程序與網絡操作系統之間的聯系,建立與結束使用者之間的聯系,並完成網絡用戶提出的各種網絡服務及應用所需的監
督、管理和服務等各種協議。此外,該層還負責協調各個應用程序間的工作。
結語
在7層模型中,每一層都提供一個特殊的網絡功能。從網絡功能的角度觀察:下面4層(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和傳輸層)主要提供數據傳輸和交換功能,即 以節點到節點之間的通信為主;第4層作為上下兩部分的橋梁,是整個網絡體系結構中最關鍵的部分;而上3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則以提供用戶與應用程 序之間的信息和數據處理功能為主。簡言之,下4層主要完成通信子網的功能,上3層主要完成資源子網功能。
以下是TCP/IP分層模型
┌────------────┐┌─┬─┬─-┬─┬─-┬─┬─-┬─┬─-┬─┬─-┐
│ ││D│F│W│F│H│G│T│I│S│U│ │
│ ││N│I│H│T│T│O│E│R│M│S│其│
│第四層,應用層 ││S│N│O│P│T│P│L│C│T│E│ │
│ ││ │G│I│ │P│H│N│ │P│N│ │
│ ││ │E│S│ │ │E│E│ │ │E│它│
│ ││ │R│ │ │ │R│T│ │ │T│ │
└───────------─┘└─┴─┴─-┴─┴─-┴─┴─-┴─┴─-┴─┴-─┘
┌───────-----─┐┌─────────-------┬──--------─────────┐
│第三層,傳輸層 ││ TCP │ UDP │
└───────-----─┘└────────-------─┴──────────--------─┘
┌───────-----─┐┌───----──┬───---─┬────────-------──┐
│ ││ │ICMP│ │
│第二層,網間層 ││ └──---──┘ │
│ ││ IP │
└────────-----┘└────────────────────-------------─-┘
┌────────-----┐┌─────────-------┬──────--------─────┐
│第一層,網絡接口││ARP/RARP │ 其它 │
└────────------┘└─────────------┴─────--------───── TCP/IP協議被組織成四個概念層,其中有三層對應於ISO參考模型中的相應層。ICP/IP協議族並不包含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因此它不能獨立完成整個計算機網絡系統的功能,必須與許多其他的協議協同工作。
TCP/IP分層模型的四個協議層分別完成以下的功能:
第一層:網絡接口層
包括用於協作IP數據在已有網絡介質上傳輸的協議。實際上TCP/IP標準並不定義與ISO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相對應的功能,提供TCP/IP協議的數據結構和實際物理硬件之間的接口。
第二層:網間層
對應於OSI七層參考模型的網絡層。本層包含IP協議、RIP協議,路由信息協議),負責數據的包裝、尋址和路由。同時還包含網間控制報文協議,用來提供網絡診斷信息。
第三層:傳輸層
對應於OSI七層參考模型的傳輸層,它提供兩種端到端的通信服務。其中TCP協儀,提供可靠的數據流運輸服務,UDP協議提供不可靠的用戶數據報服務。
第四層:應用層
對應於OSI七層參考模型的應用層和表達層。因特網的應用層協議包括 :FTP(文件傳輸協議)、Gopher、HTTP(
文本傳輸協議)、Telent(遠程終端協議)、SMTP(簡單郵件傳送協議)、IRC(因特網中繼會話)、NNTP(網絡新聞傳輸協議)!
本文出自 “13450587” 博客,請務必保留此出處http://13460587.blog.51cto.com/13450587/1982820
OSI 七層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