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華爾街熱捧金融科技,中國互金企業赴美上市潮背後的秘密

華爾街熱捧金融科技,中國互金企業赴美上市潮背後的秘密

互聯網金融

11月13日晚間,樂信集團遞交赴美IPO招股書,招股書顯示,樂信計劃在納斯達克上市,擬融資5億美元。這已是今年下半年以來第六家中國互金公司叩門美國資本市場。

為何中國互聯網金融企業如此猛烈地集中沖擊IPO呢?此處必須重點關註一個關鍵詞——金融科技(Fintech)。

今年5月,來自“一帶一路”沿線的20國青年評選出了中國的“新四大發明”,包括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和網購。以支付寶、微信支付為代表的金融科技,不僅在中國迅速生根發芽,甚至會是中國金融業難得的一次“彎道超車”的機會,成為中國輸出國際影響力的又一張王牌。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約有數千家金融科技公司,數量上已遙遙領先於其他國家。而這一波的上市潮,必然會讓最優秀的企業脫穎而出,借助資本市場迅速做強,率先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型金融科技企業集團。

技術分享圖片

中國軍團成為全球金融領軍力量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尤其對於“市儈”的華爾街而言。

自今年下半年開始,國內互金企業掀起上市潮,除了赴美上市的拍拍貸、和信貸、趣店、融360和信而富,還有曲線赴香港上市的你我金融。

這樣強勁的中國軍團上市潮,反映出華爾街對中國金融科技的強烈興趣。目前,全球金融科技領域可分為八大主題:支付、保險、規劃、借貸/眾籌、區塊鏈、交易和投資、數據和分析以及安全。對於中國市場,摩根大通近期的一份報告顯示,到2020年中國的金融科技市場收入可能會增長到69億美元,與2016年相比復合年增長率將達到44%。

強勁的增長能力,讓資本市場對之趨之若鶩。而中國軍團在金融科技戰力上的表現也令人刮目。

17日,國際知名金融科技投資公司H2 Ventures與國際會計與咨詢機構畢馬威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有九家中國企業名列全球金融科技百強公司,前10強中,中國企業占據5席,且包攬前三。而在兩年前,該報告第一次發布時,只有1家中國公司上榜,且位列32位。

換言之,盡管百強中只有9家,但基本上頭部力量已經被中國企業“包場”。這樣的戰力,也讓該報告不禁評價道:“中國公司繼續這幾年來的趨勢,凸顯出中國金融科技產業非凡的崛起。”

與此同時,一直和資本運作緊密相連的華爾街,也因為天然的血脈關系,而對金融科技有著極其深切的體會。

僅以人工智能的應用為例,高盛集團在過去十多年內,高盛紐約總部有600個交易員崗位被200個電腦工程師所取代;全球規模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之一黑石集團更在3月份宣布,解雇包括多名投資組合經理在內的40多名員工,他們的大部分工作將由人工智能交易取代。而在6月,來自美國銀行、巴克萊銀行、高盛、花旗、摩根大通、富國銀行等金融巨頭的高管們齊齊亮相第七屆金融科技創新實驗室活動,只為觀看8家金融科技初創企業的技術展示……

內外因素齊備之下,中國互聯網金融企業出現激烈的上市潮,也就不難理解。一個容易被忽略的事實是,在此波上市潮爆發前,只有宜人貸一家,在2015年登陸紐交所,中間出現了近兩年的空窗期。

中國道路:金融科技?在中國有另一個名字

僅僅是強勁的增長勢頭,和中國龐大的人口紅利,誘發了上市潮嗎?答案並非如此簡單。

據統計,2016年中國的互聯網用戶達7.31億,超過了歐盟和美國網民的總和。中國還擁有6.95億移動互聯網用戶(占互聯網用戶總數95%),中國有40%的消費者會使用新電子支付方式,新加坡則只有4%;35%的中國消費者會通過金融科技接觸保險產品,而東南亞市場則只有1%至2%……

強勁的滲透力,只是一個背景,金融科技在中國的全新形態發展,才是中國軍團強勢崛起的根源。

頗為有意思的是,在金融科技這一概念的演述上,中國文字的排序智慧變得頗為耐人尋味。在2016年開始,幾乎所有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均有意無意的給自己冠以“科技金融”(techfin)的字眼。“fintech”是金融體系自身的改善,而“techfin”則是科學技術對整個行業的結構性改變。

此輪赴美上市企業,在風控和效率提升上,無一不是將科技力量發揮到極致的典範。比如最新啟動上市的樂信,其招股書稱,樂信自主研發的“鷹眼”智能風控引擎應用了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目前集成了1000余個決策規則,包含5000多個數據變量。

通過這套智能系統,截至2016年底,樂信集團95%的訂單能夠實現全自動審核,秒級反饋結果。目前,樂信集團2566名員工中,風控和研發人員占比超過三分之一。自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間,樂信180天壞賬核銷率基本保持在2%以下,低於中國主要消費金融機構的平均水平。

較之過去,業務員、交易員人海戰術、人力資本密集的金融服務業,中國的金融科技行業,已經全然不同。

在這種背景下,一直有些“勢成水火”的主流互聯網金融平臺與傳統金融機構,在技術合作基礎上,開始共同開發市場。截至目前,BATJ(百度、阿裏、騰訊、京東)與四大國有銀行工、農、中、建,均結成了互助對子,如果用簡單模式來敘述,就是互聯網企業出tech,而銀行業出fin。

“我們和深圳一家消費金融平臺洽談合作的時候,他們和其他機構不一樣,就明確只單純提供助貸服務,希望我們銀行來自己承擔放貸的風險,他們只收取技術服務費。”廣東一家城商行互聯網金融部負責人對媒體如是說。而這,恰恰是中國模式下的金融科技的力量呈現形態之一。

中國誕生全球最大規模金融科技產業集群

高頻度的IPO,是華爾街對金融科技迫切需要的結果。

有業界人士指出,華爾街投資者們在關註的美國不少金融科技初創企業,還大多停留在簡單的人工智能替代交易員的階段,中國金融科技領域儼然領先一個世代。

據統計,在中國的觸網人群中,通過移動互聯網進行支付和轉賬活動的人群占80%;通過移動互聯網進行了某種借貸活動和理財活動的人群占比超過50%。這兩個比例都遠遠領先於美國。

造成這一狀態的根本,在於中國早前互聯網金融的勃發,以及中國傳統金融領域和歐美的差異化形態。

中國的消費者並不像其他發達市場,能夠非常輕易接觸並使用信用卡。就拿POS終端的覆蓋率來說,數據顯示,中國每萬人所擁有的POS機是13.7 臺,在美國這一數字躍升至179臺,而在韓國則高達625臺。所以,中國內地消費者直接從現金支付模式,跳轉到電子錢包。

而那些過去的信用卡大國,在金融科技上需要自我顛覆的固有積累太厚,反而,在傳統金融上一直“落後”的中國,反而沒有包袱,出現了逆襲。

另外,中國金融科技得以“彎道超車”,也和中國強大的互聯網產業積澱有關。在金融科技概念出現之前,中國的互聯網產業已占據全球領先地位,並積累了大量的用戶數據。隨著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尤其是BATJ等行業巨頭率先開始探索移動支付、大數據、雲計算、搜索引擎、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使得金融科技能夠在貸款、保險、投資和財富管理領域實現產業化。

馬雲那句“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還曾經點燃過互聯網金融的熱潮。

而現在,互聯網金融在距離紅利消失後,希望獲得更大的數據紅利,去找到人海市場;而傳統金融則亟待先期通過距離縮短來形成用戶紅利,進而用更多的技術來完成深層次用戶場景體驗。有龐大傳統金融在背後背書、以技術驅動的中國金融科技企業,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金融科技產業集群,已經已然勢不可擋。

同時,高頻度的IPO,也將讓在技術實力上已經處於頭部的中國金融科技企業,能夠更快的借助資本市場的輸血,而擴大自己的技術領先優勢,同時將已經在中國市場上發揮作用的金融科技,深層次的滲透到更多的層面,包括國外金融市場。CMR集團創始人兼董事總經理沙恩·賴因就對媒體指出:中國的金融科技公司將迎來一輪IPO的超級周期。如今海外投資者對中國公司的增長越來越感興趣。

而這個超級周期,將裂變成一個超級中國軍團,不僅可以成為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的新名片,以金融科技為名;同時,也將用市場份額與金融科技的門檻,讓中國企業在全球金融市場上的話語權變得更大。

只是,屆時華爾街的投資者們,是否會有“養虎為患”的切膚之痛呢?

張書樂 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互聯網和遊戲產業觀察者,新著有《微博運營完全自學手冊》,微信公號zsl13973399819


本文出自 “武當派張三瘋” 博客,請務必保留此出處http://zhangshuyue.blog.51cto.com/2133969/1983818

華爾街熱捧金融科技,中國互金企業赴美上市潮背後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