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python3元組

python3元組

轉換 輸出 一段 結果 usr article 是否 表示 方法

Python 的元組與列表類似,不同之處在於元組的元素不能修改。

元組使用小括號,列表使用方括號。

元組創建很簡單,只需要在括號中添加元素,並使用逗號隔開即可。

如下實例:

tup1 = (‘Google‘, ‘Runoob‘, 1997, 2000);
tup2 = (1, 2, 3, 4, 5 );
tup3 = "a", "b", "c", "d";

創建空元組

tup1 = ();

元組中只包含一個元素時,需要在元素後面添加逗號,否則括號會被當作運算符使用:

>>> tup1 = (50)
>>> type(tup1)     # 不加逗號,類型為整型
<class ‘int‘>

>>> tup1 = (50,)
>>> type(tup1)     # 加上逗號,類型為元組
<class ‘tuple‘>

元組與字符串類似,下標索引從0開始,可以進行截取,組合等。


訪問元組

元組可以使用下標索引來訪問元組中的值,如下實例:

#!/usr/bin/python3

tup1 = (‘Google‘, ‘Runoob‘, 1997, 2000)
tup2 = (1, 2, 3, 4, 5, 6, 7 )

print ("tup1[0]: ", tup1[0])
print ("tup2[1:5]: ", tup2[1:5])

以上實例輸出結果:

tup1[0]:  Google
tup2[1:5]:  (2, 3, 4, 5)

修改元組

元組中的元素值是不允許修改的,但我們可以對元組進行連接組合,如下實例:

#!/usr/bin/python3

tup1 = (12, 34.56);
tup2 = (‘abc‘, ‘xyz‘)

# 以下修改元組元素操作是非法的。
# tup1[0] = 100

# 創建一個新的元組
tup3 = tup1 + tup2;
print (tup3)

以上實例輸出結果:

(12, 34.56, ‘abc‘, ‘xyz‘)

刪除元組

元組中的元素值是不允許刪除的,但我們可以使用del語句來刪除整個元組,如下實例:

#!/usr/bin/python3

tup = (‘Google‘, ‘Runoob‘, 1997, 2000)

print (tup)
del tup;
print ("刪除後的元組 tup : ")
print (tup)

以上實例元組被刪除後,輸出變量會有異常信息,輸出如下所示:

刪除後的元組 tup :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test.py", line 8, in <module>
    print (tup)
NameError: name ‘tup‘ is not defined

元組運算符

與字符串一樣,元組之間可以使用 + 號和 * 號進行運算。這就意味著他們可以組合和復制,運算後會生成一個新的元組。

Python 表達式結果描述
len((1, 2, 3)) 3 計算元素個數
(1, 2, 3) + (4, 5, 6) (1, 2, 3, 4, 5, 6) 連接
(‘Hi!‘,) * 4 (‘Hi!‘, ‘Hi!‘, ‘Hi!‘, ‘Hi!‘) 復制
3 in (1, 2, 3) True 元素是否存在
for x in (1, 2, 3): print x, 1 2 3 叠代

元組索引,截取

因為元組也是一個序列,所以我們可以訪問元組中的指定位置的元素,也可以截取索引中的一段元素,如下所示:

元組:

L = (‘Google‘, ‘Taobao‘, ‘Runoob‘)
Python 表達式結果描述
L[2] ‘Runoob!‘ 讀取第三個元素
L[-2] ‘Taobao‘ 反向讀取;讀取倒數第二個元素
L[1:] (‘Taobao‘, ‘Runoob!‘) 截取元素,從第二個開始後的所有元素。

運行實例如下:

>>> L = (‘Google‘, ‘Taobao‘, ‘Runoob‘)
>>> L[2]
‘Runoob‘
>>> L[-2]
‘Taobao‘
>>> L[1:]
(‘Taobao‘, ‘Runoob‘)

元組內置函數

Python元組包含了以下內置函數

序號方法及描述實例
1 len(tuple)
計算元組元素個數。
>>> tuple1 = (‘Google‘, ‘Runoob‘, ‘Taobao‘)
>>> len(tuple1)
3
>>>
2 max(tuple)
返回元組中元素最大值。
>>> tuple2 = (‘5‘, ‘4‘, ‘8‘)
>>> max(tuple2)
‘8‘
>>>
3 min(tuple)
返回元組中元素最小值。
>>> tuple2 = (‘5‘, ‘4‘, ‘8‘)
>>> min(tuple2)
‘4‘
>>>
4 tuple(seq)
將列表轉換為元組。
>>> list1= [‘Google‘, ‘Taobao‘, ‘Runoob‘, ‘Baidu‘]
>>> tuple1=tuple(list1)
>>> tuple1
(‘Google‘, ‘Taobao‘, ‘Runoob‘, ‘Baidu‘)

另一種解讀

tuple和list非常類似,但是tuple一旦初始化就不能修改,比如同樣是列出同學的名字:

復制代碼代碼如下: >>> classmates = (‘Michael‘, ‘Bob‘, ‘Tracy‘)

現在,classmates這個tuple不能變了,它也沒有append(),insert()這樣的方法。其他獲取元素的方法和list是一樣的,你可以正常地使用classmates[0],classmates[-1],但不能賦值成另外的元素。
不可變的tuple有什麽意義?因為tuple不可變,所以代碼更安全。如果可能,能用tuple代替list就盡量用tuple。
tuple的陷阱:當你定義一個tuple時,在定義的時候,tuple的元素就必須被確定下來,比如:

復制代碼代碼如下: >>> t = (1, 2)
>>> t
(1, 2)


如果要定義一個空的tuple,可以寫成():

復制代碼代碼如下: >>> t = ()
>>> t
()


但是,要定義一個只有1個元素的tuple,如果你這麽定義:

復制代碼代碼如下: >>> t = (1)
>>> t
1


定義的不是tuple,是1這個數!這是因為括號()既可以表示tuple,又可以表示數學公式中的小括號,這就產生了歧義,因此,Python規定,這種情況下,按小括號進行計算,計算結果自然是1。
所以,只有1個元素的tuple定義時必須加一個逗號,,來消除歧義:

復制代碼代碼如下: >>> t = (1,)
>>> t
(1,)


Python在顯示只有1個元素的tuple時,也會加一個逗號,,以免你誤解成數學計算意義上的括號。

在來看一個“可變的”tuple:

復制代碼代碼如下: >>> t = (‘a‘, ‘b‘, [‘A‘, ‘B‘])
>>> t[2][0] = ‘X‘
>>> t[2][1] = ‘Y‘
>>> t
(‘a‘, ‘b‘, [‘X‘, ‘Y‘])


這個tuple定義的時候有3個元素,分別是‘a‘,‘b‘和一個list。不是說tuple一旦定義後就不可變了嗎?怎麽後來又變了?

別急,我們先看看定義的時候tuple包含的3個元素:
技術分享圖片
當我們把list的元素‘A‘和‘B‘修改為‘X‘和‘Y‘後,tuple變為:
技術分享圖片
表面上看,tuple的元素確實變了,但其實變的不是tuple的元素,而是list的元素。tuple一開始指向的list並沒有改成別的list,所以,tuple所謂的“不變”是說,tuple的每個元素,指向永遠不變。即指向‘a‘,就不能改成指向‘b‘,指向一個list,就不能改成指向其他對象,但指向的這個list本身是可變的!
理解了“指向不變”後,要創建一個內容也不變的tuple怎麽做?那就必須保證tuple的每一個元素本身也不能變。

python3元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