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蘋果瘋狂砍單iPhoneX坑苦了誰?

蘋果瘋狂砍單iPhoneX坑苦了誰?

蘋果

作為蘋果十周年紀念款手機,iPhone X曾被寄予厚望,這種“厚望”可不是小學校長站在臺上鼓勵大家好好學習之類的,而是整個產業鏈大手筆的投入。要知道iPhone X的制造難度世間罕有,從芯片到顯示器,從電池到攝像頭,再到外框、馬達、聲音模塊,蘋果只需要提供設計圖紙,供應商則要準備實打實的設備、廠房和人力,倘若生產難度再配上巨大、快速的出貨需求,蘋果連同整個供應鏈都在摩拳擦掌,準備完成從未完成的任務。這種任務消耗了產業鏈上的巨大意誌力資源,但企業家們誰也沒有準備饒過自己,他們都巴望著隨著iPhone X熱賣,讓自己的企業和自己都達到人生巔峰。筆者此前把這種模式比喻為“同蘋果簽的生死狀”,成則榮與有焉,敗則萬劫不復。
技術分享圖片

不幸的是,正當全人類都躊躇滿誌地準備大幹一場時,iPhone X的銷量並不如forecast報告裏顯示得那麽強勁。蘋果不得不宣布iPhone X第一季度產量,由此前預估的4000萬臺減少至2000萬臺,訂單幾乎呈腰斬之勢。如此局面首先會影響到蘋果的利潤,畢竟,iPhone X銷售會減半,可他們依舊統治著智能手機市場,占據整個市場利潤的83%左右,蘋果的股價偶有波動,但始終是一個“財務健康”的公司。相比之下,他的供應商們就沒有如此幸運了,他們正準備迎接新一輪的春天,卻遭遇了延長的寒冬,幸存者真要好好思考未來的模式了。

寄予厚望的爆款iPhone X,為何銷量疲軟?

iPhone X本季度訂單由4000萬臺削減為2000萬臺,這是個地震式的消息。以至於越來越多的人感覺全球性經濟危機就要來了。顯然,如此嚴酷的狀態不止一兩個原因造成的,更關乎產品設計、產能規劃、定價策略以及消費者的購買心態等等,這是一個龐大而深刻的話題,也是一個商業上的經典案例。

 首先,iPhone X的設計遠非完美,也談不上驚艷。據說這個爆款手機早在2015年就啟動設計,如此重視前所未有,據說最早的iPhone X原型機有5個攝像頭,充滿了整個機身,但真正的量產版只有三個,相比於iPhone7/7Plus只是把橫向排列的雙攝頭轉置成豎向排列的兩個攝像頭;Face ID算得上一向比較大的創新幹貨,而且運行良好,尷尬的是,它似乎不如指紋識別實用性強。更何況,對於天天都長得不一樣的明星群體,或者立誌要減肥的中年油膩男來說,iPhone X實在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OLED足夠清晰和流暢,但卻不是蘋果首創,老對手三星早就把OLED應用到了全部Galaxy型號的手機。至於說,劉海屏的出現頗有些重口味,筆者個人更樂意把其看做一個“匆忙量產”的畸形產物。

技術分享圖片

 其次,蘋果2017年度的產品線分割和定價策略也是導致iPhone X銷量不佳最重要的原因,沒有之一。地球人都知道蘋果於2017年推出3款iPhone產品,把整個產品線分割成兩段,iPhone8/ 8 Plus創新乏善可陳,簡直令人作嘔。加之,iPhone8連續的電池事件,給整個手機銷售蒙上了重重的陰影;iPhone X則有一些創新幹貨,但Face ID和OLED屏幕實在也撐不起1000美元的售價,如此背景下,消費者就陷入糾結了:如果購買iPhone X,大家的心理價位始終到不了1000美元,但如果購買iPhone8/8Plus又顯得非常Low,也就是說,Face ID和OLED劉海屏幕非但沒有拉高iPhone X的銷量,反倒是大大地抑制了iPhone8/8Plus的銷量。事實上,當iPhone X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時候,iPhone8/8Plus的訂單幾乎呈現消失的狀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蘋果在對待定價上都處於騎虎難下的局面,他們早期的策略應該是利用iPhone X,重新定義智能手機的價格體系。簡單點說,蘋果希望消費者因iPhone X的創新,願意掏出1000美元來購買智能終端。正因如此,蘋果才敢於在前期研發時候,不斷拉高物料和其他成本之投入,連一條“要是賣不好,咱就降低價格”的路都給堵死了。況且,iPhone X要想降價,iPhone8/8plus就要跟著降價。否則,iPhone X就失去了自己特有的尊寵地位,而三個產品同時降價,對利潤率的沖擊太大,於是如你所見,蘋果寧可砍掉了一半的訂單,也沒有貪圖短時間內的銷量。

此外,iPhone X的上市時間比之iPhone8/8Plus延遲了大概五周,這不是蘋果的饑餓營銷,應該是產能出現問題。現在智能手機創新乏善可陳,內部空間已經塞滿了密密麻麻的元器件,Face ID和劉海屏在外觀上看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改動,但整體的設計layout估計都要變更,加之Face ID是全新的元器件,相關供應商的產能、良品率都是問題,這些都影響了最終的上市日期和銷量。

iPhone X遭腰斬式砍單,坑苦了誰?

回首看看iPhone X的整體狀況,有點“試水”的味道,或許蘋果也心知肚明,做起碼他們做了充分的Backup plan,從訂單狀況來看,iPhone X訂單從4000萬縮減到2000萬,但其他型號的手機含iPhone6/6plus/7/7plus/SE等機型,卻大有死灰復燃之勢,總體訂單達到3000萬,也正因如此,蘋果於第一季度的財報數字不會太難看,依舊健康,依舊遙遙領先競爭對手。

技術分享圖片

相比之下,蘋果的供應商都是重資產企業,訂單的起伏變化對他們的挑戰非常大。要知道售賣的櫃臺,可以存放iPhone X或者iPhone8,但供應商的生產車間卻非常不同的,特別是一些高端零件,比如三星向蘋果供應OLED屏幕,它的生產制程同早期的iPhone屏幕大相徑庭。諷刺的是,iPhone X銷量不佳,最高興的應該非三星莫屬,但作為蘋果的供應商,韓國人怎麽也高興不起來。畢竟,他們每出貨一臺OLED屏幕給到蘋果,利潤是110美元如果再加上芯片、電池的訂單,三星可謂損失慘重。請註意筆者用的詞匯,不是“少賺錢”,而是“損失慘重”,其中最微妙的點在於,整個產業鏈在去年的討論主題,基本上都是“如何吃下iPhone X 4000萬訂單,迎接美好的春天”。於是在設備、產房、人力等資源準備上都按照4000萬的規模來準備,這些重資產前期都是一次性投入,如果沒有足夠的出貨量,前期投入的成本很難收回,再加上因訂單變化導致的制造工藝切換的損失,就更加難以估量了。

iPhone X銷量疲軟給予蘋果和供應商血淋淋的教訓,但遠非世界末日。如前文所述,iPhone X更像是一次蘋果的試水,遭逢此劫,蘋果連同整個供應鏈都更具有經驗。比如,通過iPhone X的表現,蘋果基本上摸清楚了消費者的心理底線,從而在投入成本以及定價策略上做相應的調整。況且,經過一整年的調整,生產制造環節已經更加成熟,勢必會在良品率、效率、材料選擇上更具競爭力,成本更加低廉,這些都會給蘋果的定價策略提供巨大的空間。總之,我們大可不必因iPhone X的砍單而看衰整個產業鏈,這或許只是一次成功的”實驗”。(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蘋果瘋狂砍單iPhoneX坑苦了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