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3·15特輯|你身邊的假人工智能

3·15特輯|你身邊的假人工智能

打假

就像任何互聯網概念一樣,AI火起來之後同樣帶來了無數跟風者。他們以千奇百怪的姿態把自己“AI化”,有的有名無實,有的幹脆無名也無實。去年就有專家判斷說市面上90%的AI是假的,這個比率大概沒什麽問題。

到了今年,很多跟風玩概念的投機者都去做區塊鏈了,AI造假可能相對少了一些。但AI這東西有種天然優勢,就是它本身的科幻色彩非常濃重,很容易讓消費者產生各種“奇妙”的聯想,最終忽忽悠悠錢就到別人口袋了。

技術分享圖片

時值3·15,讓我們來盤點一下,今天大家出門可能碰上哪些假AI。需要說明的是,我們所列舉的問題,絕不意味整個相關行業都是假的,就像“假奶粉”並不等於“所有奶粉都是假的”一樣。只是我們需要留神一下這些已經有泛濫趨勢的問題,不要輕易“以身試AI”。

尤其值得註意的,是很多打著AI名頭的騙局,開始把目光轉向了學生與兒童市場。這個就很過分了。

1、包教包會包分配的AI培訓

今天,我們隨便搜一下“人工智能”,或者在今日頭條這類平臺看過“人工智能”相關內容,馬上就會被一大波廣告找上來。沒錯,它們就是告訴你“學習30-60天,月薪3萬起”的人工智能培訓。

沒錯,整個AI產業現狀確實面臨人才嚴重匱乏,有編程經驗的朋友轉行做機器學習、NLP等熱門行業天然就有優勢,產業間的人才遷移合情合理,自我提高更是完全沒有問題。

但是一定要註意的是,人工智能絕不是神奇的魔術棒。零基礎學個幾十天突然月薪幾萬,這個大概只有夢中才能出現。事實上,AI產業拋出高薪的大多是有研發能力的高端人才,學歷和經驗都不能少。雖然產業火了會帶動收入普遍上升,但絕不會有企業給幾個月速成的人才以高薪的。

技術分享圖片

根據我們了解到的情況,目前AI培訓機構,尤其是大打宣傳戰的,多半是IT培訓機構臨時拼湊的講師和教程,缺乏體系教學能力,也不能授予有價值的資質。甚至很多教材都是東拼西湊,把通用Python教材加上一些AI開發社區分享的數據集和教程,弄出來好像什麽都學了,但是什麽也沒學會。

沒學會?人家還有辦法呢,報名VIP課程和1對1培訓唄。

所以說,想要學AI,一定要找正規專業的培訓機構。另外其實很多大公司都有免費或者收費低廉的公開課分析,開發社區經常也有大神分享很全面的教程。好好了解一下這些,其實還增加了對AI圈的直接感悟。

總之一句話:風生水起的AI培訓,承諾教學時間越短,許願學成薪資越高,坑就越大。

2、神鬼莫測的大腦訓練儀

中國家長的焦慮,那叫做一個值錢。只要孩子不輸在起跑線,爹媽可以瞬間進入“錢就是大風刮來的”模式。

而這個起跑線在哪,那可就是個問題了。拼學習成績之前,要拼多才多藝;拼才藝之前,要拼身體素質;身體素質都不夠了,咱們直接拼大腦……

於是,如何讓孩子更聰明,變成了一項可歌可泣的事業。早先有各種補品小藥片,後來有各種智力開發訓練營。到現在,幹脆就有了用人工智能大腦訓練儀,開發你家孩子的大腦。

說實話,大腦訓練儀這種東西是如何跟AI扯上關系的,至今都是個謎。這類設備在電商已經被清理的差不多了,但很多小區裏、胡同裏神秘的店鋪門面上,還是寫著“用人工智能開發孩子大腦,八歲頂人家十八歲”。

技術分享圖片

這類儀器,玩法往往是讓孩子帶上一個頭箍,用腦電波來控制玩具,或者是帶上VR眼鏡,看一段讓人頭暈目眩的動畫。

其實用微電極收集腦電波來操縱玩具,目前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了。技術原理無非就是感知到人體微弱的腦電,然後觸發玩具的遙控開關而已。作為一種遊戲方式還是蠻酷的,但能開發大腦就基本靠胡扯了。看VR來開發大腦更是無稽之談,把孩子看近視倒是有可能。

更有甚者,是用這類東西進行胎教,給懷孕母親帶上頭箍、VR眼鏡一通折騰,想想都覺得欠揍。

總之呢,人類對大腦的認識還非常有限,家長們還是別太著急的好。

3、換湯不換藥的AI炒股

很多人都聽說過,機器人理財、AI炒股是AI技術與金融結合的重點方向。華爾街和各大銀行都斥巨資投入開發,這個總應該是靠譜的吧?

很抱歉,還是不行。

尤其是在AI炒股這件事上,目前可以說人類的技術還非常初級,科技巨頭和頂級學府研發的炒股機器人,放到模擬環境裏基本都失敗了。

很大程度上,這是因為機器炒股的根本邏輯是利用增長曲線的馬爾可夫性,推測股票未來的波動環境。但這種邏輯的基礎是股票一定會有規律的連跌或連漲,但影響股價的因素太多了,顯然這是不可能的。

技術分享圖片

也有人嘗試研發對信息進行及時跟進的機器學習系統,比如一旦出現相關利好消息就馬上買進。但其實人類炒股也是這麽操作的,用機器換來的幾秒時差,對股市來說可以忽略不計。

AI這東西,更適合有規律的數據運動,而股票顯然不是其中之一。那麽今天我們能看到那麽多“AI選股”“AI股票大師”都是什麽呢?反正除了AI,是什麽都有可能……

其實,機器選股在AI火熱之前就流行了很多年,無非一種低劣騙術而已。所謂“AI炒股”,在今天只是這類騙局換個噱頭——真要炒股穩賺,人家憑什麽幾百幾千一套的賣給你?

也許未來有一天,真的能開發出只賺不賠的AI選股神器吧。但是大家都不賠,股市還玩什麽呢?

4、各種“智慧”項目

前幾年開始,各種各樣的“智慧”突然進入到了我們生活之中。什麽智慧醫療、智慧景區、智慧城市等等等等。當然不是說這類項目都是假的,只是“智慧”兩個字太寬泛了,又加上有政策利好和地×××府支持,各種花樣繁多的“智慧”就上馬了。

到了今天,各種“智慧”項目的標準表達方式是這樣的:“以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為驅動,結合什麽什麽,達到什麽什麽,積極實現什麽什麽什麽”。沒錯,人工智能已經是標準話術。

但是這裏面到底有沒有人工智能呢?答案是,不一定。

確實很多優質企業,正在嘗試用各種AI解決方案來探索“智慧生活”相關項目。但也有很多產業相關企業,提供的AI技術徒有其表。比如耗資巨萬,最後就弄了幾臺人臉識別或者語音打卡的機器,還經常性出故障……

還有一些企業,就是給景區、醫院等地方做了個掃碼支付,這也要叫人工智能那就真的令人費解了。

所謂的“人工智能”裏,只有一點點“智能”我都忍了,但只有“人工”,就比較過分了。

技術分享圖片

5、培養不出AI原住民的少兒編程教育

人工智能發展帶來的最壞結果是什麽?大量自動化導致失業?人工智能覺醒占領地球?

其實這些問題離我們都還很遠,人工智能帶來的最壞結果,顯然是為小朋友們增負,讓大量家長為孩子們報了少年編程班。

去年夏天,×××發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其中提到了重視中小學編程教育,並為一些機器人競賽加入了應試加分機制。一下子大量培訓機構伺機而動,推出了少兒編程、少兒機器人教育、少兒創客教育等等一系列課程。

可目前這些培訓機構之中尚未出現統一的行業標準,執教人員素質良莠不齊,很多培訓機構主要的盈利方式是×××費、賣教具(編程軟件以及機器人等),甚至還打出讓客戶付費3年、40天實現創業夢等等誇張的宣傳話術。

技術分享圖片

一位曾經上過兩年樂高編程的學生告訴我們,培訓機構很少會讓學生做自己想做的,大部分時候是在針對競賽題目進行教學。編程教育本意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動手能力,這樣針對應試的教學是否本末倒置,搞錯了根本目的?

而知乎上也有匿名用戶表示,自己曾經面試過三線城市的少兒編程教育機構,領導、同事幾乎都沒有受過相關教育,工作考核指標是課程、教具的售賣數量,因為兒童的家長大多數對編程毫無認識和了解,所以這是一門“怎樣都不會露餡”的生意。

這樣的偽編程教育,真的能為我們培養出AI原住民嗎?

6、令人懷疑AI智商的偽人工智能電影

我們此前介紹過很多跟人工智能有關的科幻作品,讓我們恨的《終結者》,讓我們愛的《超能陸戰隊》,還有讓我們想對Siri如此這般那般的《Her》。可以說相比自動駕駛和移動AI,我們對於影視中人工智能形象的記憶更加清晰。

在人工智能浪潮來臨,又有一批新的相關題材影視劇進入了我們的視野,其中不乏一些經典作品,比如《西部世界》和《黑鏡》。

當然,這時候少不了我國的網大、網劇參與,畢竟他們才是最會、最敢也是最舍得蹭熱點的人,讓我們這些自媒體人自愧不如。

技術分享圖片

(根據明星被×××事件改編的“事件電影”)

如今人工智能大熱,網絡影視人們怎麽會放過這個大熱點?加上網絡影視一貫熟悉的魔幻、玄幻題材很容易踩上“建國以後不能成精”的廣電紅線,去年3月×××也提出了繁榮科普創作,推動制定對科幻創作的扶持政策,2018年網絡影視顯然把科幻題材當初了重頭戲。數據顯示,目前由優酷、愛奇藝等籌拍的科幻題材影視劇就達到了20余部,更別提那些遊蕩在橫店和高碑店的野生影視公司了。

可目前大多數涉及到人工智能題材的網絡影視,都充分暴露了我國網絡影視從業者對人工智能的無知。這類影視都有一個共同點,AI一定要以人類形態出現,基本都是大胸美女,唯一能體現出科技感的就是銀色緊身服和詭異的發型(女演員臉上的玻尿酸和假體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廣州的整形科技)。AI一定是不茍言笑、不能理解感情的,但最後又一定要對男主產生感情從而覺醒。如果看過日本電影《我的機器人女友》,一天就能寫出無數個這樣的劇本。

技術分享圖片

就拿最近正在大力宣傳的《超級App》來說,超級人工智能是個“活在”電腦裏的App這一設定本身就充滿了BUG,同時人工智能本來已經上天入地無所不能了,最後還要通過幫助主角追求女孩,並在過程中“學會了愛”,而這一切居然是人工智能的陰謀,目的是讓主角幫助其升級好讓它統治地球?其實你直接去統治地球也沒什麽阻礙的好不好!

這樣強行的愛情戲和反轉結尾讓這部粗制濫造的科幻片更加尷尬,把片中的人工智能換成妖精、魔鬼都毫無違和感,如果2018中國科幻電影元年要從這樣的電影開始,我希望各位影視人手下留情,多關註關註宇宙題材,不要再讓人工智能丟人了。

其實看過上面的案例就會發現,這些“假”AI項目和一切的假貨一樣,本質上體現的就是造假者的又壞又懶。造假者擅長出產一切粗制濫造的東西,不管是技術、產品、教育還是影視,而為了賣出這些這些劣質商品,他們跟隨著一個又一個風口,把同樣的劣質商品撞到不同的框架出去。

我們也要反思自己,為什麽會步入這些換湯不換藥的騙術。別的領域不敢說,在AI領域中多半是來自於新技術信息差帶來的焦慮與好奇。我們因為不懂AI,卻又被AI風潮落下。只好在缺乏基本分辨能力的前提下一次次步入造假者構建的貌似高科技的AI陷阱中。

那麽如何提高自己的AI基礎知識呢?第一步當然是關註腦極體啦~


3·15特輯|你身邊的假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