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php 數組的結構和定義

php 數組的結構和定義

rgs 發現 插入元素 下一個 存在 gpo line pos 之前

數組是PHP中非常強大、靈活的一種數據類型,它的底層實現為散列表(HashTable,也稱作:哈希表)

散列表是根據關鍵碼值(Key value)而直接進行訪問的數據結構,它的key - value之間存在一個映射函數,可以根據key通過映射函數直接索引到對應的value值,它不以關鍵字的比較為基本操作,采用直接尋址技術(就是說,它是直接通過key映射到內存地址上去的),從而加快查找速度,在理想情況下,無須任何比較就可以找到待查關鍵字,查找的期望時間為O(1)。

存放記錄的數組稱做散列表,這個數組用來存儲value,而value具體在數組中的存儲位置由映射函數根據key計算確定,映射函數可以采用取模的方式,key可以通過一些譬如“times 33”的算法得到一個整形值,然後與數組總大小取模得到在散列表中的存儲位置。這是一個普通散列表的實現,PHP散列表的實現整體也是這個思路,只是有幾個特殊的地方,下面就是PHP中HashTable的數據結構:

 1 struct _zend_array {
 2     zend_refcounted_h gc; //引用計數
 3     union {
 4         struct {
 5             ZEND_ENDIAN_LOHI_4(
 6                 zend_uchar    flags,
 7                 zend_uchar    nApplyCount,
 8                 zend_uchar    nIteratorsCount,
 9                 zend_uchar    consistency)
10 } v; 11 uint32_t flags; 12 } u; 13 uint32_t nTableMask; //哈希值計算掩碼,等於nTableSize的負值(nTableMask = -nTableSize) 14 Bucket *arData; //存儲元素數組,指向第一個Bucket 15 uint32_t nNumUsed; //已用Bucket數 16 uint32_t nNumOfElements; //哈希表有效元素數 17 uint32_t nTableSize; //
哈希表總大小,為2的n次方 18 uint32_t nInternalPointer; 19 zend_long nNextFreeElement; //下一個可用的數值索引,如:arr[] = 1;arr["a"] = 2;arr[] = 3; 則nNextFreeElement = 2; 20 dtor_func_t pDestructor; 21 };

HashTable中有兩個非常相近的值:nNumUsednNumOfElementsnNumOfElements表示哈希表已有元素數,那這個值不跟nNumUsed一樣嗎?為什麽要定義兩個呢?實際上它們有不同的含義,當將一個元素從哈希表刪除時並不會將對應的Bucket移除,而是將Bucket存儲的zval修改為IS_UNDEF,只有擴容時發現nNumOfElements與nNumUsed相差達到一定數量(這個數量是:ht->nNumUsed - ht->nNumOfElements > (ht->nNumOfElements >> 5))時才會將已刪除的元素全部移除,重新構建哈希表。所以nNumUsed>=nNumOfElements

HashTable中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值arData,這個值指向存儲元素數組的第一個Bucket,插入元素時按順序 依次插入 數組,比如第一個元素在arData[0]、第二個在arData[1]...arData[nNumUsed]。PHP數組的有序性正是通過arData保證的,這是第一個與普通散列表實現不同的地方。

既然arData並不是按key映射的散列表,那麽映射函數是如何將key與arData中的value建立映射關系的呢?

實際上這個散列表也在arData中,比較特別的是散列表在ht->arData內存之前,分配內存時這個散列表與Bucket數組一起分配,arData向後移動到了Bucket數組的起始位置,並不是申請內存的起始位置,這樣散列表可以由arData指針向前移動訪問到,即arData[-1]、arData[-2]、arData[-3]......散列表的結構是uint32_t,它保存的是value在Bucket數組中的位置。

所以,整體來看HashTable主要依賴arData實現元素的存儲、索引。插入一個元素時先將元素按先後順序插入Bucket數組,位置是idx,再根據key的哈希值映射到散列表中的某個位置nIndex,將idx存入這個位置;查找時先在散列表中映射到nIndex,得到value在Bucket數組的位置idx,再從Bucket數組中取出元素。

映射函數(即:散列函數)是散列表的關鍵部分,它將key與value建立映射關系,一般映射函數可以根據key的哈希值與Bucket數組大小取模得到,即key->h % ht->nTableSize,但是PHP卻不是這麽做的:

nIndex = key->h | ht->nTableMask;

顯然位運算要比取模更快。

nTableMasknTableSize的負數,即:nTableMask = -nTableSize,因為nTableSize等於2^n,所以nTableMask二進制位右側全部為0,也就保證了nIndex落在數組索引的範圍之內(|nIndex| <= nTableSize):

哈希碰撞是指不同的key可能計算得到相同的哈希值(數值索引的哈希值直接就是數值本身),但是這些值又需要插入同一個散列表。一般解決方法是將Bucket串成鏈表,查找時遍歷鏈表比較key。

PHP的實現也是如此,只是將鏈表的指針指向轉化為了數值指向,即:指向沖突元素的指針並沒有直接存在Bucket中,而是保存到了value的zval中:

 1 struct _zval_struct {
 2     zend_value        value;            /* value */
 3     ...
 4     union {
 5         uint32_t     var_flags;
 6         uint32_t     next;                 /* hash collision chain(哈希碰撞鏈) */
 7         uint32_t     cache_slot;           /* literal cache slot */
 8         uint32_t     lineno;               /* line number (for ast nodes) */
 9         uint32_t     num_args;             /* arguments number for EX(This) */
10         uint32_t     fe_pos;               /* foreach position */
11         uint32_t     fe_iter_idx;          /* foreach iterator index */
12     } u2;
13 };

當出現沖突時將原value的位置保存到新value的zval.u2.next中,然後將新插入的value的位置更新到散列表,也就是後面沖突的value始終插入header

數組中存儲元素的結構

1 typedef struct _Bucket {
2     zval              val; //存儲的具體value,這裏嵌入了一個zval,而不是一個指針
3     zend_ulong        h;   //key根據times 33計算得到的哈希值,或者是數值索引編號
4     zend_string      *key; //存儲元素的key
5 } Bucket;

php 數組的結構和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