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機森林和決策樹調參
隨機森林
隨機森林的“隨機”體現在兩個部分:
- 使用boostrap隨機抽樣(通俗點說就是有放回的隨機抽樣),假設原先數據集有N個樣本,每次仍然抽出來N個樣本,進行M次抽樣,組成M個數據集(也就是抽M次,每次抽N個),每個單獨的數據集都用來訓練一顆單獨的決策樹T
- 選取特征進行分裂的時候,隨機選取 k 個特征(k是一個小於所有特征總數 P 的值),進行分裂
選取k值的時候,發明隨機森林的人推薦如下的取值:
- 回歸: k = √p
- 分類: k = p/3
決策樹
決策樹停止分裂的常用條件:
1.樹的深度到達指定最大值
2.損失函數已經到達指定的最小值
3.節點包含的樣本數量已經到達指定的最小值
- 回歸: 5個
- 分類: 1個
隨機森林和決策樹調參
相關推薦
隨機森林和決策樹調參
blog 每次 抽樣 單獨的數 回歸 函數 現在 推薦 訓練 隨機森林 隨機森林的“隨機”體現在兩個部分: 使用boostrap隨機抽樣(通俗點說就是有放回的隨機抽樣),假設原先數據集有N個樣本,每次仍然抽出來N個樣本,進行M次抽樣,組成M個數據集(也就是抽M次,
決策樹(四)決策樹調參
spa lin rep core lua 性能 lib bin target 引言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決策樹模型的最重要參數,以及它們如何防止過度擬合和欠擬合,並且將盡可能少地進行特征工程。我們將使用來自kaggle的泰坦尼克號數據。 導入數據 import
決策樹調參說明(DecisionTreeClassifier)
sklearn中決策樹演算法引數共有13個,如下: class sklearn.tree.DecisionTreeClassifier(criterion=’gini’, splitter=’best’, max_depth=None, min_samples_spli
100天搞定機器學習|Day56 隨機森林工作原理及調參實戰(信用卡欺詐預測)
本文是對100天搞定機器學習|Day33-34 隨機森林的補充 前文對隨機森林的概念、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做了簡單介紹,並提供了分類和迴歸的例項。 本期我們重點講一下: 1、整合學習、Bagging和隨機森林概念及相互關係 2、隨機森林引數解釋及設定建議 3、隨機森林模型調參實戰 4、隨機森林模型優缺點總結 整
利用隨機森林和梯度替身決策樹對titanic資料進行分類,並對結果進行分析
import pandas as pd from sklearn.cross_valida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sklearn.feature_extraction import DictVectorizer from skle
機器學習知識點查漏補缺(隨機森林和extraTrees)
efault 生成 xtra lac use sample strategy default lin 隨機森林 對數據樣本及特征隨機抽取,進行多個決策樹訓練,防止過擬合,提高泛化能力 一般隨機森林的特點: 1、有放回抽樣(所以生成每棵樹的時候,實際數據集會有重復),
(預測貸款使用者是否會逾期)支援向量機和決策樹的模型建立
(預測貸款使用者是否會逾期)支援向量機和決策樹的模型建立 資料是金融資料,我們要做的是預測貸款使用者是否會逾期,表格中,status是標籤:0表示未逾期,1表示逾期。【今天的任務】構建支援向量機和決策樹模型進行預測(在構建部分資料需要進行缺失值處理和資料型別轉換,如果不能處理,可以直接暴
機器學習 scikit-learn3 模型實踐 - 支援向量機和決策樹
支援向量機和決策樹 - 目錄 1 簡介 1.1 程式碼下載 1.2 程式碼使用方法 3 核心程式碼說明 3.1 模型配置 3.2 模型訓練 3.3 輸出結果 3.3.1 Linea
客戶貸款逾期預測[2]-svm和決策樹模型
任務 本次以信用貸款資料作為練習資料,目的是學會使用常用的機器學習模型,用它們預測貸款客戶是否會逾期,給到的資料已經包含了標籤,列名是status,有0和1兩種值,0表示未逾期,1表示逾期,所以這是一個二分類的問題。 資料處理 &n
ML-提升方法和決策樹學習筆記
整合學習 整合學習通過構建並結合多個學習器來完成學習任務,有時也被稱為多分類器系統,基於委員會的學習。 同質整合:只包含同種型別的個體學習器。 異質整合:包含不同型別的個體學習器。 根據個體學習器的生成方式,目前的整合學習方法大致可分為兩大類,即個體學習器間存在強依賴關係,必須序
隨機森林引數理解與調優
首先理解隨機森林模型各引數的含義: class sklearn.ensemble.RandomForestRegressor(n_estimators=10, criterion=’mse’, max_depth=None, min_samples_split=2, min
使用SVM和決策樹實現客戶貸款逾期分析
一、背景及目標 根據提供的金融資料,分別使用SVM和決策樹兩種演算法預測貸款使用者是否會逾期。 二、任務分析 匯入資料後,首先,由於資料中存在缺失值,因此需要對缺失值資料進行預處理。 其次,對明顯與模型無關的特徵進行刪除。 最後,分別採用SVM和決策樹進行模型
隨機森林和Adaboost區別
不同點: Adaboost是基於Boosting的演算法,個體學習器之間存在強依賴關係,須序列連線。每一輪的訓練集不變,只是訓練集中每個樣例在分類器中的權重發生變化。而權值是根據上一輪的分類結果進行調整,根據錯誤率不斷調整樣例的權值,錯誤率越大則權重越大。 隨機森林是基於Bagging的演算
使用隨機森林和mRMR進行特徵選擇
演算法效能的好壞跟資料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找到一組更具代表性的特徵子集顯得更加重要。在實際專案中,因為有的特徵對模型而言是冗餘的,它對演算法的效能會產生負面影響,此時就需要做特徵選擇。特徵選擇的目的就是從一組特徵集合中去除冗餘或不相關的特徵從而達到降維的目的。說到降維,它不
比較排序和決策樹(轉載---這批動態圖確實不賴)
比較排序是通過一個單一且抽象的比較運算(比如“小於等於”)讀取列表元素,而這個比較運算則決定了每兩個元素中哪一個應該先出現在最終的排序列表中。 宣告:下面通過在維基百科中找到的非常完美的圖示來介紹一系列比較排序。 插入排序 在該系列的【演算法】1中我們便介紹了這個基
隨機森林和GBDT的幾個核心問題
隨機森林random forest的pro和con是什麼?優勢是accuracy高,但缺點是速度會降低,並且解釋性interpretability會差很多,也會有overfitting的現象。 為什麼要最大化information gain?從root到leaf,使得各c
在OpenCV中實現決策樹和隨機森林
目錄 1.決策樹 2.隨機森林 1.決策樹 需要注意的點: Ptr<TrainData> data_set = TrainData::loadFromCSV("mushroom.data",//檔名
機器學習——決策樹和隨機森林演算法
認識決策樹 決策樹思想的來源非常樸素,程式設計中的條件分支結構就是if-then結構,最早的決策樹就是利用這類結構分割資料的一種分類學習方法。 下面以一個問題引出決策樹的思想 這個問題用圖來表示就是這樣: 為什麼先把年齡放在第一個呢,下面就是一個概念:資訊熵 資訊熵
決策樹和隨機森林演算法
決策樹和隨機森林都是常用的分類演算法,它們的判斷邏輯和人的思維方式非常類似,人們常常在遇到多個條件組合問題的時候,也通常可以畫出一顆決策樹來幫助決策判斷。本文簡要介紹了決策樹和隨機森林的演算法以及實現,並使用隨機森林演算法和決策樹演算法來檢測FTP暴力破解和PO
R語言之決策樹和隨機森林
總結決策樹之前先總結一下特徵的生成和選擇,因為決策樹就是一種內嵌型的特徵選擇過程,它的特徵選擇和演算法是融合在一起的,不需要額外的特徵選擇。 一、特徵生成: 特徵生成是指在收集資料之時原始資料就具有的資料特徵,這些資料特徵由收集的資料決定(其實也就是在產品定型時設定的需要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