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核編譯、CentOS無人值守系統安裝
首先,讓自己的虛擬機處於NET模式這樣連著互聯網的話,如果在安裝過程中需要什麽工具方便直接安裝;
將主機內的內核文件(可以到kernel.org網站直接下載)也就是自己所想要編譯的內核版本壓縮包發送東虛擬機中的/root目錄下 這時也需要在客戶機上有xftp工具才能進行文件的傳輸
然後解壓縮:~] tar xf linux-3.16.56.tar.xz -C /usr/src/kernels/
解壓完成之後:~] du -sh /src/kernels/linux-3.16.56/
查看解壓後內核的純文本模式源代碼的文件有多大
完成之後切換工作目錄:~] cd /usr/src/kernels/linux-3.16.56/
然後:~] rpm -q ncurses-devel 執行後有一行東西,類似版本信息的東西就成功了;
之後:~] yum install -y qt-devel 進行安裝,完成安裝之後 使用命令 make menuconfig命令,會出現一個界面然後按如下進行選擇所需要關閉或開啟的功能;
kernel compression mode 選擇壓縮方式 建議使用Bzip2 按兩下Esc返回上一層
Local version - append to kernel release 更改自己的版本信息
<M> kernerl support for MISC binaries
[*] use in-kernel support for DNS lookup
< > The IPv6 protocol - - ->
這些設置好就可以了,其他的不懂的先放著就好,不用管;
雙擊Esc,Yes保存設置退出
用ls -a 查看,你的虛擬機當中會生成一個.config的文件
用make -j 4選擇線程,再輸入make modules_install完成後,用ls查看 /lib/modules/3.16.56-wang_1/ 這裏面會有一大堆東西(我們所需要的內核模塊)
然後 make install
最後重啟虛擬機,選擇自己所編譯好的版本內核,然後再在客戶機上用shell連接到編譯好內核後打開的虛擬機,輸入uname -a看到內核為自己所編譯的內核名稱即編譯成功。
基於kickstart實現無人值守安裝CentOS 6:
1.創建kickstart文件;
CentOS 6 kickstart配置文件的制作
~] system-config-k 雙擊Tab補全,查看是否存在system-config-kickstart文件如果沒有:~] yum install -y system-config-kickstart
安裝完成之後:~] system-config-kickstart &
就會出現一個圖形化界面如果沒有就是客戶機上沒有安裝Xmanager這個工具,安裝好就會出現了,在沒有的話就到虛擬機中右擊使用終端打開然後再次輸入此命令,就會出現圖形化界面了;
設置方式:
默認語言使用中文簡體,時區選亞洲上海,根口令設置後在下面有一個給跟口令加密的打上勾一定要打上勾不然密碼就變成明文的了,設置好的口令不要忘了;安裝後重新引導系統打上勾;
引導裝載程序選項:使用GRUB口令就用上面相同的密碼就好好記,給GRUB口令加密勾上,安裝選項:在主引導記錄上安裝引導裝在程序
分區選項:
添加第一個分區
/boot ext4 固定大小200M
第二個分區
交換 固定大小2048M
第三個分區
根分區 ext4 使用磁盤上全部未用空間
網絡配置:
eth0
網絡設備DHCP
防火墻:
Linux安全增強版:警告
安全級別:啟用防火墻 信任服務自己選 也可以自己輸入端口
設置完之後選擇文件也就是左上角,保存在root根目錄中名稱為**.kfg就行了;
然後在shell中~] vim **.cfg拉到文檔末尾在%packages下加入一行@core然後保存;
br/>拉到文檔末尾在%packages下加入一行@core然後保存;
rpm -q httpd
3.查看httpd進程是否已經啟動;
ss -tnl | grep ":80"
如果上述命令沒有結果,則需要使用“service httpd start”啟動web服務即可;
4.將新建的ks文件復制到/var/www/html目錄中
創建新的虛擬機:
正常指定虛擬機的硬件設備,並將光盤映像放入虛擬機的光驅;
啟動虛擬機之後,在anaconda啟動菜單點擊“ESC”鍵,進入anaconda命令行
boot:linux ip=198.168.68.155 netmask=255.255.0.0 ks=http://198.168.68.133
按Enter無人值守系統安裝開啟直到結束。
anaconda的工作過程
安裝前的準備階段:安裝環境和計劃的配置
1.安裝過程中使用的語言類型;
2.鍵盤布局類型;
3.系統安裝的目標存儲設備;
Basic Storage:本地磁盤
Special Storage:網絡存儲,包括iSCSI,NAS(網絡附加存儲),...
4.設置主機名:localhost.localdomain
5.配置網絡接口
6.選擇時區:Asia/Shanghai
7.超級用戶密碼
8.設定磁盤使用的使用方式及MBR的安裝位置;
9.選擇要安裝的程序包和程序包組;
安裝階段:
1.有可能運行一些預安裝腳本,以完成初始化工作;
2.根據準備階段規劃的磁盤使用格式,進行分區或其他磁盤管理類的操作,而後執行格式化並安裝指定的文件系統,然後再掛在所有文件系統到指定的掛載點;
3.將選定的程序包或程序包組安裝到指定的目標位置;
4.安裝BootLoader(GRUB)至啟動分區;
5.安裝內核及initramfs;
6.有必要的話,可能會執行安裝後腳本;
首次啟動:
1.選擇許可證信息;
2.創建一個普通的用戶賬戶;
3.配置內核的核心轉儲(Kdump,Kernel-Core dump),如果內存小於2GB,Kdump不開啟;
Kdump的作用:如果某一時刻,內核核心崩潰,Kdump會將內核崩潰那一時刻內存中的所有數據創建為一個映像文件並保存到磁盤上;事後通過分析此映像文件查找出內核崩潰的原因;
4.是否配置iptables防火墻和Selinux安全機制,建議初學者將此功能關閉;
內核編譯、CentOS無人值守系統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