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makefile(06)_隱式規則

makefile(06)_隱式規則

地方

15.Make的隱式規則

15.1.命令覆蓋

問題1:通過各目標的命令拆分寫到不同的地方,會發生什麽?
Makefile中出現同名目標時:
依賴:所有的依賴將合並到一起,成為目標的最終依賴
命令:當多處出現同一目標的命令時,make發出警告,所有之前定義的命令被最後的命令取代。
註意:
當使用include包含其他文件(makefile)時,需要確保被包含的文件中的同名目標只有依賴,沒有命令;否則,同名目標的命令將被覆蓋!

15.2.隱式規則

Make中提供了一些常用的,例行的規則實現,當目標的規則未提供時,make嘗試使用隱式規則
下面的代碼可以編譯成功嗎?為什麽?
SRCS := $(wildcard *.c)

OBJS := $(SRCS:.c=.o)

app.out : $(OBJS)
$(CC) -o $@ $^
$(RM) $^
@echo "Target ==> $@"

%.o : %.c
@echo "my rule"
$(CC) -c -o $@ $^
根據我們的初步分析,上面的Makefile中存至少兩個問題:
1.沒有定義CC 和RM變量而直接使用
2.沒有定義生成.o文件的規則(只有鏈接沒有編譯)
運行結果:

為什麽可以成功運行,原因在於make中的隱式規則。
Make中提供了生成目標文件的隱式規則,會使用預定義變量完成編譯工作;
改變預定義變量間部分改變隱式規則的行為,當存在自定義規則時,不再使用隱式規則。

16.Make的隱式規則

16.1.隱式規則的弊端

目標的依賴不存在時,make會嘗試通過依賴名逐一查找隱式規則,並通過依賴名推導出可能的源文件。

這種行為看起來簡化了makefile的寫法,但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問題。
隱式規則副作用:
編譯行為難以控制,大量使用隱式規則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編譯行為
編譯效率低下:make從隱式規則和自定義規則中選擇最終的規則
舉例說明:
makefile:
app.out : main.o func.o
$(CC) -lstdc++ -o $@ $^
main.c:
#include <stdio.h>
extern void greeting();
int main()

{
greeting();

return 0;

}
由於我們並沒有定義greeting這個函數,所以我們猜測編譯時會報告鏈接錯誤,找不到greeting這個符號。
實際輸出結果:

我們看到這裏直接使用func.p文件生成func.o文件,但由於我的環境中沒有安裝pc這個軟件,所以報錯。整個過程完全和我們預期不同。
隱式規則鏈:
當依賴的目標文件不存在時,make會極力組合各種隱式規則對目標進行創建,進而產生意料之外的編譯行為!
例:需要名為N.o的目標:N.y --> N.c --> N.o
我們可以直接使用make -p命令來查看所有的隱式規則,

16.2.隱式規則的禁用

1.局部禁用:在Makefile中自定義規則,如定義一個只有目標和依賴,沒有命令的規則,如:
%.o : %.p
這樣就可以使用我們自定義的規則,而非隱式規則
2.全局禁用
make -r
顯然這種簡單實用,推薦使用

16.3.後綴規則

後綴規則時舊式的“模式規則”,可以通過後綴描述的方式自定義規則
1.雙後綴規則:定義一對文件後綴(依賴文件後綴和目標文件後綴)
如: .cpp <---> %.o : %.cpp
2.單後綴規則:定義單個文件後綴(源文件後綴)
如: .c <---> % : %.c
註意:
後綴規則中不允許有依賴,後綴規則必須有命令,否則無意義
已經逐步被模式規則替代,建議直接使用模式規則

makefile(06)_隱式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