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南京TSMC 16nm量產出貨,聊一聊TSMC的崛起之路

南京TSMC 16nm量產出貨,聊一聊TSMC的崛起之路

芯片 半導體 集成電路

導讀1:臺積電南京12寸晶圓廠於2016年7月7日奠基,原計劃就是從2018年開始提供16nm代工,月產能為2萬片。近期,臺積電南京晶圓廠已經出貨第一批產品,客戶是比特大陸。(恭喜!)

導讀2:半導體芯片公司三種運營模式:
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集芯片設計、制造、封裝、測試等多個產業鏈環節於一身;
Fabless 無工廠芯片供應商,只負責芯片的設計和銷售,將生產、測試、封裝外包;
Foundry 代工廠,負責制造、封裝、測試中的一個或多個環節。

TSMC崛起之路----三個成功男人的故事

開創Foundry 經營模式
張忠謀,臺灣“半導體教父”,24歲作為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的碩士生,他與半導體開山鼻祖、英特爾公司創辦人摩爾同時踏入半導體業,與集成電路發明人傑克-科比同時進入美國德州儀器公司。

在創立臺積電之前,張忠謀已是德州儀器的副總裁,掌管3萬人。1987年,張忠謀創立臺積電,幾乎沒有人看好。但張忠謀發現的,是一個巨大的商機。在當時,全世界半導體企業都是一樣的商業模式。Intel,三星等巨頭自己設計芯片,在自有的晶圓廠生產,並且自己完成芯片測試與封裝——全能而且無可匹敵。而張忠謀開創了晶圓代工(foundry)模式,“我的公司不生產自己的產品,只為半導體設計公司制造產品。”這在當時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因為那時還沒有獨立的半導體設計公司。
神仙打架(臺積電,臺聯電,世大)
聯電創立於 1980 年,曹興誠 1981 年任副總經理、張忠謀於 1985 年以工研院院長身分兼任聯電董事長。1987年,張忠謀創辦了臺積電,並身兼工研院、聯電與臺積電董事長三重身分。相較於以整合元件設計 (IDM) 為主、開發自家處理器與記憶體產品的聯電,臺積電專攻晶圓代工(關於成立Foundry的代工模式,曹興誠一直認為是張忠謀采用了自己的提議)。1991年張忠謀卸任臺聯電董事長,由曹興誠接任,借著90年代代工業務的爆發式增長,1995年曹興誠宣布臺聯電徹底轉型成為晶圓代工廠,與臺積電正面對抗。2000年前,臺聯電和臺積電的差距越來越小,2000年後130nm制程讓臺積電穩固了優勢,並將差距越拉越大。從此臺聯電再沒扳回一城。

世大半導體1997年由張汝京(1977年,張汝京加入德州儀器時,張忠謀已是德州儀器公司資深副總裁,掌管手下3萬多人,兩人在德州儀器共事多年)創辦,在張汝京為首的“德州儀器校友會”推動下,世大半導體得以量產,並在成立三年後盈利。2000年,元旦剛過,張忠謀出手。他以50億美元收購世大,將張汝京等一幹對手直接買了過來。在吃掉一個競爭對手的同時,進一步將臺聯電甩開。

與中芯國際的愛恨情仇

臺積電收購世大之後,張汝京並沒有成為張忠謀的手下,而是籌集巨資成立了中芯國際落地張江高科。臺積電與中芯國際的“愛恨情仇”就此展開(此處省略5000字……)。故事的結局是這樣的:2009年11月10日,中芯國際宣布與臺積電簽訂和解協議,將向臺積電分期4年支付2億美元現金,同時向臺積電發行新股及授予認股權證,交易完成後臺積電將持有中芯國際10%股份。故事的主角之一張汝京也離開了中芯國際。

技術領先,一騎絕塵
TSMC非常註重自主研發,並同眾多的Fabless大咖共同開發新的工藝,成就別人的同時也成就自己。從一開始接受intel部分訂單,聯手芯片設計公司(如nvidia),到逆襲三星拿到蘋果大單,再到比特大陸包產能,一路下來TSMC因為其先進的技術已經一騎絕塵。
目前臺積公司在臺灣設有三座先進的十二吋超大型晶圓廠 (Fab 12, 14 & 15) 、四座八吋晶圓廠 (Fab 3, 5, 6 & 8) 和、一座六吋晶圓廠 (Fab 2),和兩座後段封測廠 (advanced backend fab 1 and 2),並擁有二家海外子公司WaferTech美國子公司、臺積電 (中國) 有限公司及其它轉投資公司之八吋晶圓廠產能支持。
一切靠數據說話:
2017年,領域占有率56%。2018年一季度,合並營收85億美元,同比增長6%,凈利潤30億美元,同比增長2.5%,毛利率為50.3%,凈利率為36.2%,其中10納米晶圓出貨量占據了總晶圓營收的19%,另外7納米FinFET制程技術即將量產。
(相關信息來源於網絡)
評論
張忠謀、曹興誠、張汝京三位大佬不管誰成了大哥,他們三位對半導體產業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在此向他們致敬!

南京TSMC 16nm量產出貨,聊一聊TSMC的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