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MP環境簡單教程
一:LNMP可以進行簡單優化,主要2方面。NGINX和PHP進程數,分別是以下2個文件:
1. /usr/local/nginx/conf/nginx.conf
2. /usr/local/php/etc/php-fpm.conf
1.在nginx.conf中worker_processes默認是 1;可以修改成2或3個
ps:不是越大越好。只運行網站的話默認1個處理數據速度最快。nginx不需要像apache那樣開啟過多的線程來保證其穩定運行。
2.在php-fpm.conf中需要修改下面幾個參數:
php-fpm.conf中有兩個至關重要的參數:
一個是”max_children”,另一個是”request_terminate_timeout”
”max_children”默認好像是5個
126M內存默認即可
256M 12個
512M 25個
1G 40個
”request_terminate_timeout”默認好像是0s
機器內存大性能好可以保持默認,性能一般的話
可以設置為900s
優化後,使用以下命令重新啟動lnmp。
/root/lnmp restart
二:Mysql禁用日誌
修改 /etc/my.cnf 文件
在log-bin=mysql-bin和binlog_format=mixed
這兩行前面加#註釋掉即可。
三:修改最大同時連接數有下面三種修改方式:
1》在/etc/rc.local 中增加一行 ulimit -SHn 65535
2》在/etc/profile 中增加一行 ulimit -SHn 65535
3》在/etc/security/limits.conf最後增加如下兩行記錄
* soft nofile 65535
* hard nofile 65535
具體使用哪種,試試哪種有效,CentOS中使用第1種方式無效果,使用第3種方式有效果,而在Debian中使用第2種有效果。
四: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深入學習篇
如果想深入了解個參數的意義可以繼續觀看下面的解析
一:php-fpm.conf詳細解析篇:
pm = static (靜態模式)時只需修改 max_children數值
pm = dynamic (動態模式)時只需修改其它三個數值
pm.max_children:靜態方式下開啟的php-fpm進程數量。
pm.start_servers:動態方式下的起始php-fpm進程數量。
pm.min_spare_servers:動態方式下的最小php-fpm進程數量。
pm.max_spare_servers:動態方式下的最大php-fpm進程數量。
設置”max_children”需要根據服務器的性能進行設定,每一個php-cgi所耗費的內存在20M左右,因此我的”max_children”我設置成20個,20M*20=400M也就是說在峰值的時候所有PHP-CGI所耗內存在400M以內,低於我的有效內存512mb。這樣能保證,在PHP大並發的情況下不會502錯誤。
設置”request_terminate_timeout”如果你的服務器性能足夠好,且寬帶資源足夠充足的話你可以直將”request_terminate_timeout”設置成0s。0s的含義是讓PHP-CGI一直執行下去而沒有時間限制。而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也就是說你的PHP-CGI可能出現某個BUG,或者你的寬帶不夠充足或者其他的原因導致你的PHP-CGI能夠假死那麽就建議你給”request_terminate_timeout”賦一個值,這個值可以根據你服務器的性能進行設定。一般來說性能越好你可以設置越高,20分鐘-30分鐘都可以。由於我的服務器PHP腳本需要長時間運行,有的可能會超過10分鐘因此我設置了900秒,這樣不會導致PHP-CGI死掉而出現502 Bad gateway這個錯誤。
二.修改最大同時連接文件數
系統默認是1024,最好改大些
使用ulimit -a 可以查看當前系統的所有限制值,使用ulimit -n 可以查看當前的最大打開文件數。
新裝的linux默認只有1024,當作負載較大的服務器時,很容易遇到error: too many open files。因此,需要將其改大。
使用 ulimit -n 65535 可即時修改,但重啟後就無效了。(註ulimit -SHn 65535 等效 ulimit -n 65535,-S指soft,-H指hard)
有如下三種修改方式:
①在/etc/rc.local 中增加一行 ulimit -SHn 65535
②在/etc/profile 中增加一行 ulimit -SHn 65535
③在/etc/security/limits.conf最後增加如下兩行記錄
* soft nofile 65535
* hard nofile 65535
具體使用哪種,試試哪種有效吧,CentOS中使用第1種方式無效果,使用第3種方式有效果,而在Debian中使用第2種有效果。
#定義Nginx運行的用戶和用戶組
user www www;
#nginx進程數,建議設置為等於CPU總核心數。
worker_processes 8;
#全局錯誤日誌定義類型,[ debug | info | notice | warn | error | crit ]
error_log /var/log/nginx/error.log info;
#進程文件
pid /var/run/nginx.pid;
#一個nginx進程打開的最多文件描述符數目,理論值應該是最多打開文件數(系統的值ulimit -n)與nginx進程數相除,但是nginx分配請求並不均勻,所以建議與ulimit -n的值保持一致。
worker_rlimit_nofile 65535;
#工作模式與連接數上限
events
{
#參考事件模型,use [ kqueue | rtsig | epoll | /dev/poll | select | poll ]; epoll模型是Linux 2.6以上版本內核中的高性能網絡I/O模型,如果跑在FreeBSD上面,就用kqueue模型。
use epoll;
#單個進程最大連接數(最大連接數=連接數*進程數)
worker_connections 65535;
}
#設定http服務器
http
{
include mime.types; #文件擴展名與文件類型映射表
default_type application/octet-stream; #默認文件類型
#charset utf-8; #默認編碼
server_names_hash_bucket_size 128; #服務器名字的hash表大小
client_header_buffer_size 32k; #上傳文件大小限制
large_client_header_buffers 4 64k; #設定請求緩
client_max_body_size 8m; #設定請求緩
sendfile on; #開啟高效文件傳輸模式,sendfile指令指定nginx是否調用sendfile函數來輸出文件,對於普通應用設為 on,如果用來進行下載等應用磁盤IO重負載應用,可設置為off,以平衡磁盤與網絡I/O處理速度,降低系統的負載。註意:如果圖片顯示不正常把這個改成off。
autoindex on; #開啟目錄列表訪問,合適下載服務器,默認關閉。
tcp_nopush on; #防止網絡阻塞
tcp_nodelay on; #防止網絡阻塞
keepalive_timeout 120; #長連接超時時間,單位是秒
#FastCGI相關參數是為了改善網站的性能:減少資源占用,提高訪問速度。下面參數看字面意思都能理解。
fastcgi_connect_timeout 300;
fastcgi_send_timeout 300;
fastcgi_read_timeout 300;
fastcgi_buffer_size 64k;
fastcgi_buffers 4 64k;
fastcgi_busy_buffers_size 128k;
fastcgi_temp_file_write_size 128k;
#gzip模塊設置
gzip on; #開啟gzip壓縮輸出
gzip_min_length 1k; #最小壓縮文件大小
gzip_buffers 4 16k; #壓縮緩沖區
gzip_http_version 1.0; #壓縮版本(默認1.1,前端如果是squid2.5請使用1.0)
gzip_comp_level 2; #壓縮等級
gzip_types text/plain application/x-javascript text/css application/xml;
#壓縮類型,默認就已經包含text/html,所以下面就不用再寫了,寫上去也不會有問題,但是會有一個warn。
gzip_vary on;
#limit_zone crawler $binary_remote_addr 10m; #開啟限制IP連接數的時候需要使用
upstream blog.opsers.org {
#upstream的負載均衡,weight是權重,可以根據機器配置定義權重。weigth參數表示權值,權值越高被分配到的幾率越大。
server 192.168.80.121:80 weight=3;
server 192.168.80.122:80 weight=2;
server 192.168.80.123:80 weight=3;
}
#虛擬主機的配置
server
{
#監聽端口
listen 80;
#域名可以有多個,用空格隔開
server_name www.opsers.org opsers.org;
index index.html index.htm index.php;
root /data/www/ha97;
location ~ .*.(php|php5)?$
{
fastcgi_pass 127.0.0.1:9000;
fastcgi_index index.php;
include fastcgi.conf;
}
#圖片緩存時間設置
location ~ .*.(gif|jpg|jpeg|png|bmp|swf)$
{
expires 10d;
}
#JS和CSS緩存時間設置
location ~ .*.(js|css)?$
{
expires 1h;
}
#日誌格式設定
log_format access ‘$remote_addr – $remote_user [$time_local] “$request” ‘
‘$status $body_bytes_sent “$http_referer” ‘
‘”$http_user_agent” $http_x_forwarded_for’;
#定義本虛擬主機的訪問日誌
access_log /var/log/nginx/ha97access.log access;
#對 “/” 啟用反向代理
location / {
proxy_pass http://127.0.0.1:88;
proxy_redirect off;
proxy_set_header X-Real-IP $remote_addr;
#後端的Web服務器可以通過X-Forwarded-For獲取用戶真實IP
proxy_set_header X-Forwarded-For $proxy_add_x_forwarded_for;
#以下是一些反向代理的配置,可選。
proxy_set_header Host $host;
client_max_body_size 10m; #允許客戶端請求的最大單文件字節數
client_body_buffer_size 128k; #緩沖區代理緩沖用戶端請求的最大字節數,
proxy_connect_timeout 90; #nginx跟後端服務器連接超時時間(代理連接超時)
proxy_send_timeout 90; #後端服務器數據回傳時間(代理發送超時)
proxy_read_timeout 90; #連接成功後,後端服務器響應時間(代理接收超時)
proxy_buffer_size 4k; #設置代理服務器(nginx)保存用戶頭信息的緩沖區大小
proxy_buffers 4 32k; #proxy_buffers緩沖區,網頁平均在32k以下的設置
proxy_busy_buffers_size 64k; #高負荷下緩沖大小(proxy_buffers*2)
proxy_temp_file_write_size 64k;
#設定緩存文件夾大小,大於這個值,將從upstream服務器傳
}
#設定查看Nginx狀態的地址
location /NginxStatus {
stub_status on;
access_log on;
auth_basic “NginxStatus”;
auth_basic_user_file conf/htpasswd;
#htpasswd文件的內容可以用apache提供的htpasswd工具來產生。
}
#本地動靜分離反向代理配置
#所有jsp的頁面均交由tomcat或resin處理
location ~ .(jsp|jspx|do)?$ {
proxy_set_header Host $host;
proxy_set_header X-Real-IP $remote_addr;
proxy_set_header X-Forwarded-For $proxy_add_x_forwarded_for;
proxy_pass http://127.0.0.1:8080;
}
#所有靜態文件由nginx直接讀取不經過tomcat或resin
location ~ .*.(htm|html|gif|jpg|jpeg|png|bmp|swf|ioc|rar|zip|txt|flv|mid|doc|ppt|pdf|xls|mp3|wma)$
{ expires 15d; }
location ~ .*.(js|css)?$
{ expires 1h; }
}
一般lnmp安裝包安裝完後,phpmyadmin默認用戶名為root。如果你想改變默認的root用戶名也很簡單,修改下mysql的ROOT用戶名即可。從這裏可以很清除的知道phpmyadmin只是一個管理工具,可以方便的管理mysql數據。以下為過程。
登陸mysql
mysql -u root -p
Enter password: 輸入MySQL密碼
選擇mysql數據庫
use mysql;
將默認root用戶名改為www.111cn.net
update user set user="www.111cn.net" where user="root";
刷新權限
flush privileges;
修改密碼
mysql> use mysql;
Database changed
mysql> update user set User=‘yeer‘,Password=password(‘123456‘);
Query OK, 1 row affected (0.02 sec)
Rows matched: 1 Changed: 1 Warnings: 0
退出mysql
exit
vim 多文件查找
這個vim內置命令就是vimgrep,有兩種基本的使用方式:
:vim[grep][!] /{pattern}/[g][j] {file} ...
:vim[grep][!] {pattern} {file} ...
file部分支持通配符,*代表當前目錄,**代表當前目錄及其子目錄(遞歸),比如*/*.c代表當前目錄下的c源程序文件,**/*.c代表當前目錄及其遞歸子目錄下的所有源程序文件。file部分可以指定多次。
以下命令查看匹配結果:
:cn[ext] 下一個結果
:cp[revious] 上一個結果
:cw[indow] quickfix窗口,結果文件列表
更詳細的用法參見:help vimgrep 和下面的refs。
vim 多文件替換
實際上只要如下兩個命令即可(假設要將當前目錄下所有擴展名為.txt/.cpp的文件中的hate替換成love):
:args *.txt *.cpp :argdo %s/hate/love/gc | update
:args *.txt *.cpp
:argdo %s/hate/love/gc | update
就可以完成啦。解釋如下,
:args *.txt *.cpp
:args *.txt *.cpp
這樣寫會掃描當前目錄下的.txt 和 .cpp文件,並加入到參數列表。但是這樣寫只會稻苗當前目錄,如果想要遞歸掃描所有下級目錄的話,用
:args **/*.txt
:args **/*.txt
如果只想掃描下一級目錄(即不掃描當前目錄)的話,用
:args */*.txt
:args */*.txt
而
:argdo %s/hate/love/gc | update
:argdo %s/hate/love/gc | update
是將參數列表中的所有文件的hate提換成love,並寫入硬盤(如果沒有|update,就不會寫入,但相應的替換也會被中斷)。
LNMP環境簡單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