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響AI服務細分化之門:騰訊超級大腦的三項差異能力
AI復興的十幾年裏,尤其是最近幾年,它已經逐步走出了實驗室和論文,開始滲入了人們的生活當中。而隨著研發技術的成熟,從2017年開始,AI已經開始了技術下沈應用的進程。進入到2018年,AI在工業、企業、政府、零售、醫療等各行各業開始了自己的表演。可以說,2018年將是AI深刻改變行業模式的一年。
各個公司都相繼提出了自己的AI下沈方案,騰訊在今年的“雲+未來”峰會上也順勢推出了自己的“超級大腦”,打造一套自己的AI in All 的行業助力體系。那麽,騰訊的“超級大腦”究竟有什麽獨特之處?
從“賦能”到“私人定制”
用雲計算來為企業提供解決方案,賦能企業生產早已不是什麽新鮮事。也可以說,這是目前所有互聯網公司和科技公司們正在做的事情。
但目前較為常見的合作模式是“打包式”,向企業提供全鏈條的通用服務,包含算法、數據處理、雲計算、硬件等等。可是對於企業來說,所謂全鏈服務“賦能”不一定是最適宜的方案。例如企業傾向於A供應商提供的算法,但又傾向於B供應商提供的硬件解決方案,可在“賦能”概念下企業常常需要二選一,在服務框架內進行適配,可供企業選擇的變通性自然要弱一些。
我們從騰訊提出的超級大腦可以看出,其似乎正在試圖改變這一尷尬的現狀。對其而言,超級大腦不是“賦能”行業,而是要打造一個超級助手來助力各行各業實現數字化的轉型升級。如此,騰訊選擇了和企業用戶之間更緊密的合作關系,為每個具體的用戶提供專門化的“私人定制”。
那麽在什麽情況下,企業用戶會需要定制化的數字化轉型服務呢?
比如在電競產業中,遊戲行業通常有非常完備的數字化基礎,並不需要全鏈數字服務。但在一些頂級的電競賽事中,不僅要保證選手的網絡通暢無延遲,還要應對突發的觀看流量,這就對對服務器的保障能力提出了要求,如果缺乏規模化的帶寬存儲量,將很難應對。在2017年的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上,騰訊雲依靠從在全球儲備的100個T的帶寬,成功應對了30T的突發帶寬量,滿足了超過1億人觀看在線直播。同時,也保證了一位遊戲客戶在40分鐘內遭遇了Dos攻擊的情況下依然順利進行遊戲對戰。而結合視頻和AI技術,騰訊又推出了騰訊明眸,優化讓不同網絡基礎下的終端直播觀看體驗。
又比如在醫療領域,醫院的行政系統大多非常復雜、牽扯多方,以全鏈賦能模式進行全盤改造是一件流程漫長又非常困難的事。而現在醫院急需、同時技術又能很好的完成的,通常集中在醫療的某一兩個細小環節之中。
例如騰訊推出的騰訊覓影,就是利用圖像識別處理醫療影像來提升醫生診斷效率。目前騰訊覓影已經進行了超過7300萬次圖像檢索,對覆蓋了超過60萬的病人,並對8萬的案例進行預警,對高風險的病人預警也超過4.6萬次。不僅如此,騰訊的醫療超級大腦還包括輔助醫藥研發,甚至是基因組檢測各個環節。在其他企業還在攻克醫院數字化建設的復雜流程時,騰訊已經可以切實的幫助醫生和患者了。
從“賦能”到“私人定制”的轉變,其實反映了技術服務商和企業之間關系的微妙改變。“賦能”會給人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而“助手”則更能體現出騰訊雲計算的“服務”本質。從“我能給企業什麽”到“企業需要我做什麽”,騰訊已經越過了“提供服務”的固有的“賦能”模式,而是用細分而完備的技術工具幫助企業共建數字化生態共同體。
數字工匠精神的底氣與能力
在一切行業的工匠中,最重要的都是兩項能力,經驗與工具。在產業數字化轉型時,傳統企業需要的恰恰也是對於數字化建設的能力和工具箱。
在科技巨頭中,騰訊擁有大量適合承擔數字工具的底氣和能力。或者說,它有能力成為一個合格的數字工匠。
相比其他AI技術供應商,騰訊在以往的業務中承擔了更多的數據傳輸、數據處理的底層業務。從2000年建立第一個IDC,經過十八年的發展,騰訊的數據中心已經經歷了四次叠代,而這也為其建設和積累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目前,騰訊是全亞洲最大的CDN提供商,其在全球擁有24個地理區域、44個可用區和超過1300個CDN節點。這讓騰訊能夠根據業務的特性,來提供垂直細分領域的解決方案。
在AI技術的研發中,騰訊也更貼近具體的業務場景。在傳統的生產過程中,制造一塊面板要涉及一百多道工序,生產線上的質量重度依賴於人的主觀判斷。這一方面造成人工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也導致質量檢測水平非常不穩定。借助於騰訊雲的技術,其實現了AI輔助質量檢測,這在保證質量和產量的情況下,實現了生產線工人數量的60%的成本的節約,同時也大大提升了質量檢測的穩定性。這是傳統行業憑借人力的經驗判斷所無法做到的。
此外,尤其是以QQ和微信為主力的即時通訊產業累積下來的大數據處理能力,AI Lab、優圖實驗室、微信AI團隊等等技術主力軍積累下來的技術、解決方案等,都是其相較於對手來講的極大優勢,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了騰訊立足於雲服務戰場的差異化武器。
如果說很多科技巨頭是AI產業的研究學家,那麽在實戰中累積的底氣與能力,讓騰訊更加貼近數字化轉型的“工匠”。研究學家固然必不可少,可是對於渴望獲得數字化轉型的產業來說,只有工匠能為其提供切實的服務。
三張網的獨有價值體系
產業數字化轉型的發展路徑走到了今天,已經進入了非常垂直細分的競爭局勢。從前大家也做雲服務,但僅把它當做一個存儲的空間來對待。如今,雲端算力的強大讓雲服務的適用範圍更廣,其也就開始向更多更細的場域中延伸。
在這一點上,騰訊有著非常清楚的認識。因此,其在此次“雲+未來”峰會上給我們展現的人聯網、物聯網和智聯網,更多的是對多年耕耘結果的一種細化升級。
騰訊是做社交起家,直到今天仍然穩坐中國社交頭把交椅。加起來十幾億的QQ、微信使用量讓騰訊在十幾年裏積累了大量的線上解決方案。那麽,要實現新場景下的企業內部員工的互聯、政府和用戶之間的互聯,騰訊積累的解決方案也將有助於解決此類問題。其幫助廣東省政府推出的“粵省事”小程序,就大大節省了群眾和政府相關機構的時間,提高了行政效率。
而在另一方面,依靠QQ和微信兩大社交入口,騰訊也打造了一套屬於自己的獨特的物聯網體系。比如微信ID為基礎的硬件平臺,其為設備提供了直接連接數據的通道,而擁有的數量龐大的活躍用戶也為第三方實現了線上和線下結合的利好。通過將社交賬號的核心能力賦予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智能車載等領域的合作者,再加上騰訊雲服務的優勢,傳統行業的互聯網化的進程也就更快。
那麽,建立在前兩張網之上,騰訊的超級大腦也就獲得了與其他供應商完全不同的價值體系。在此前對於人與人之間、物理世界與虛擬世界的連接中,騰訊獲得不光是經驗累積,還留下了無數服務升級的接口。當從兩張網中提煉出第三張網的服務能力時,騰訊就可以有序的將超級大腦的能力安插與前兩張網的接口中。
而對於企業來說,這種漸進式的服務升級可以極大的減少學習成本、減少技術服務斷代造成的不適感,這也為騰訊帶來了極大的先序優勢。
定制服務、工匠能力和三張網的價值,三者合計起來,形成了騰訊超級大腦當前最大的差異化優勢。那麽,相信在AI落地的進一步發展中,其在具體鏈條和產業細節中還會出現更多的窗口,更多的服務也會因此生根發芽。
扣響AI服務細分化之門:騰訊超級大腦的三項差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