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rk官方調優文檔翻譯(轉載)
Spark調優
由於大部分Spark計算都是在內存中完成的,所以Spark程序的瓶頸可能由集群中任意一種資源導致,如:CPU、網絡帶寬、或者內存等。最常見的情況是,數據能裝進內存,而瓶頸是網絡帶寬;當然,有時候我們也需要做一些優化調整來減少內存占用,例如將RDD以序列化格式保存(storing RDDs in serialized form)。本文將主要涵蓋兩個主題:1.數據序列化(這對於優化網絡性能極為重要);2.減少內存占用以及內存調優。同時,我們也會提及其他幾個比較小的主題。
數據序列化
序列化在任何一種分布式應用性能優化時都扮演幾位重要的角色。如果序列化格式序列化過程緩慢,或者需要占用字節很多,都會大大拖慢整體的計算效率。通常,序列化都是Spark應用優化時首先需要關註的地方。Spark著眼於要達到便利性(允許你在計算過程中使用任何Java類型)和性能的一個平衡。Spark主要提供了兩個序列化庫:
- Java serialization: 默認情況,Spark使用Java自帶的ObjectOutputStream 框架來序列化對象,這樣任何實現了
java.io.Serializable 接口的對象,都能被序列化。同時,你還可以通過擴展
java.io.Externalizable 來控制序列化性能。Java序列化很靈活但性能較差,同時序列化後占用的字節數也較多。
- Kryo serialization: Spark還可以使用Kryo 庫(版本2)提供更高效的序列化格式。Kryo的序列化速度和字節占用都比Java序列化好很多(通常是10倍左右),但Kryo不支持所有實現了
Serializable
要切換到使用 Kryo,你可以在 SparkConf 初始化的時候調用 conf.set(“spark.serializer”, “org.apache.spark.serializer.KryoSerializer”)。這個設置不僅控制各個worker節點之間的混洗數據序列化格式,同時還控制RDD存到磁盤上的序列化格式。目前,Kryo不是默認的序列化格式,因為它需要你在使用前註冊需要序列化的類型,不過我們還是建議在對網絡敏感的應用場景下使用Kryo。
Spark對一些常用的Scala核心類型(包括在Twitter chill 庫的AllScalaRegistrar中)自動使用Kryo序列化格式。
如果你的自定義類型需要使用Kryo序列化,可以用 registerKryoClasses 方法先註冊:
val conf = new SparkConf().setMaster(...).setAppName(...)
conf.registerKryoClasses(Array(classOf[MyClass1], classOf[MyClass2]))
val sc = new SparkContext(conf)
Kryo的文檔(Kryo documentation )中有詳細描述了更多的高級選項,如:自定義序列化代碼等。
如果你的對象很大,你可能需要增大 spark.kryoserializer.buffer 配置項(config)。其值至少需要大於最大對象的序列化長度。
最後,如果你不註冊需要序列化的自定義類型,Kryo也能工作,不過每一個對象實例的序列化結果都會包含一份完整的類名,這有點浪費空間。
內存調優
內存占用調優主要需要考慮3點:1.數據占用的總內存(你多半會希望整個數據集都能裝進內存吧);2.訪問數據集中每個對象的開銷;3.垃圾回收的開銷(如果你的數據集中對象周轉速度很快的話)。
一般,Java對象的訪問時很快的,但同時Java對象會比原始數據(僅包含各個字段值)占用的空間多2~5倍。主要原因有:
- 每個Java對象都有一個對象頭(object header),對象頭大約占用16字節,其中包含像其對應class的指針這樣的信息。對於一些包含較少數據的對象(比如只包含一個Int字段),這個對象頭可能比對象數據本身還大。
- Java字符串(String)有大約40子節點額外開銷(Java String以Char數據的形式保存原始數據,所以需要一些額外的字段,如數組長度等),並且每個字符都以兩字節的UTF-16編碼在內部保存。因此,10個字符的String很容易就占了60字節。
- 一些常見的集合類,如 HashMap、LinkedList,使用的是鏈表類數據結構,因此它們對每項數據都有一個包裝器。這些包裝器對象不僅其自身就有“對象頭”,同時還有指向下一個包裝器對象的鏈表指針(通常為8字節)。
- 原始類型的集合通常也是以“裝箱”的形式包裝成對象(如:java.lang.Integer)。
本節只是Spark內存管理的一個概要,下面我們會更詳細地討論各種Spark內存調優的具體策略。特別地,我們會討論如何評估數據的內存使用量,以及如何改進 – 要麽改變你的數據結構,要麽以某種序列化格式存儲數據。最後,我們還會討論如何調整Spark的緩存大小,以及如何調優Java的垃圾回收器。
內存管理概覽
Spark中內存主要用於兩類目的:執行計算和數據存儲。執行計算的內存主要用於混洗(Shuffle)、關聯(join)、排序(sort)以及聚合(aggregation),而數據存儲的內存主要用於緩存和集群內部數據傳播。Spark中執行計算和數據存儲都是共享同一個內存區域(M)。如果執行計算沒有占用內存,那麽數據存儲可以申請占用所有可用的內存,反之亦然。執行計算可能會搶占數據存儲使用的內存,並將存儲於內存的數據逐出內存,直到數據存儲占用的內存比例降低到一個指定的比例(R)。換句話說,R是M基礎上的一個子區域,這個區域的內存數據永遠不會被逐出內存。然而,數據存儲不會搶占執行計算的內存(否則實現太復雜了)。
這樣設計主要有這麽幾個需要考慮的點。首先,不需要緩存數據的應用可以把整個空間用來執行計算,從而避免頻繁地把數據吐到磁盤上。其次,需要緩存數據的應用能夠有一個數據存儲比例(R)的最低保證,也避免這部分緩存數據被全部逐出內存。最後,這個實現方式能夠在默認情況下,為大多數使用場景提供合理的性能,而不需要專家級用戶來設置內存使用如何劃分。
雖然有兩個內存劃分相關的配置參數,但一般來說,用戶不需要設置,因為默認值已經能夠適用於絕大部分的使用場景:
- spark.memory.fraction 表示上面M的大小,其值為相對於JVM堆內存的比例(默認0.75)。剩余的25%是為其他用戶數據結構、Spark內部元數據以及避免OOM錯誤的安全預留空間(大量稀疏數據和異常大的數據記錄)。
- spark.memory.storageFraction 表示上面R的大小,其值為相對於M的一個比例(默認0.5)。R是M中專門用於緩存數據塊,且這部分數據塊永遠不會因執行計算任務而逐出內存。
評估內存消耗
確定一個數據集占用內存總量最好的辦法就是,創建一個RDD,並緩存到內存中,然後再到web UI上”Storage”頁面查看。頁面上會展示這個RDD總共占用了多少內存。
要評估一個特定對象的內存占用量,可以用 SizeEstimator.estimate 方法。這個方法對試驗哪種數據結構能夠裁剪內存占用量比較有用,同時,也可以幫助用戶了解廣播變量在每個執行器堆上占用的內存量。
數據結構調優
減少內存消耗的首要方法就是避免過多的Java封裝(減少對象頭和額外輔助字段),比如基於指針的數據結構和包裝對象等。以下有幾條建議:
- 設計數據結構的時候,優先使用對象數組和原生類型,減少對復雜集合類型(如:HashMap)的使用。fastutil 提供了一些很方便的原聲類型集合,同時兼容Java標準庫。
- 盡可能避免嵌套大量的小對象和指針。
- 對應鍵值應盡量使用數值型或枚舉型,而不是字符串型。
- 如果內存小於32GB,可以設置JVM標誌參數 -XX:+UseCompressdOops 將指針設為4字節而不是8字節。你可以在
spark-env.sh 中設置這個參數。
序列化RDD存儲
如果經過上面的調整後,存儲的數據對象還是太大,那麽你可以試試將這些對象以序列化格式存儲,所需要做的只是通過 RDD persistence API 設置好存儲級別,如:MEMORY_ONLY_SER。Spark會將RDD的每個分區以一個巨大的字節數組形式存儲起來。以序列化格式存儲的唯一缺點就是訪問數據會變慢一點,因為Spark需要反序列化每個被訪問的對象。如果你需要序列化緩存數據,我們強烈建議你使用Kryo(using Kryo),和Java序列化相比,Kryo能大大減少序列化對象占用的空間(當然也比原始Java對象小很多)。
垃圾回收調優
JVM的垃圾回收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造成瓶頸,比如,你的RDD存儲經常需要“換入換出”(新RDD搶占了老RDD內存,不過如果你的程序沒有這種情況的話那JVM垃圾回收一般不是問題,比如,你的RDD只是載入一次,後續只是在這一個RDD上做操作)。當Java需要把老對象逐出內存的時候,JVM需要跟蹤所有的Java對象,並找出那些對象已經沒有用了。概括起來就是,垃圾回收的開銷和對象個數成正比,所以減少對象的個數(比如用 Int數組取代 LinkedList),就能大大減少垃圾回收的開銷。當然,一個更好的方法就如前面所說的,以序列化形式存儲數據,這時每個RDD分區都只包含有一個對象了(一個巨大的字節數組)。在嘗試其他技術方案前,首先可以試試用序列化RDD的方式(serialized caching)評估一下GC是不是一個瓶頸。
如果你的作業中各個任務需要的工作內存和節點上存儲的RDD緩存占用的內存產生沖突,那麽GC很可能會出現問題。下面我們將討論一下如何控制好RDD緩存使用的內存空間,以減少這種沖突。
衡量GC的影響
GC調優的第一步是統計一下,垃圾回收啟動的頻率以及GC所使用的總時間。給JVM設置一下這幾個參數(參考Spark配置指南 – configuration guide,查看Spark作業中的Java選項參數):-verbose:gc -XX:+PrintGCDetails,就可以在後續Spark作業的worker日誌中看到每次GC花費的時間。註意,這些日誌是在集群worker節點上(在各節點的工作目錄下stdout文件中),而不是你的驅動器所在節點。
高級GC調優
為了進一步調優GC,我們就需要對JVM內存管理有一個基本的了解:
- Java堆內存可分配的空間有兩個區域:新生代(Young generation)和老生代(Old generation)。新生代用以保存生存周期短的對象,而老生代則是保存生存周期長的對象。
- 新生代區域被進一步劃分為三個子區域:Eden,Survivor1,Survivor2。
- 簡要描述一下垃圾回收的過程:如果Eden區滿了,則啟動一輪minor GC回收Eden中的對象,生存下來(沒有被回收掉)的Eden中的對象和Survivor1區中的對象一並復制到Survivor2中。兩個Survivor區域是互相切換使用的(就是說,下次從Eden和Survivor2中復制到Survivor1中)。如果某個對象的年齡(每次GC所有生存下來的對象長一歲)超過某個閾值,或者Survivor2(下次是Survivor1)區域滿了,則將對象移到老生代(Old區)。最終如果老生代也滿了,就會啟動full GC。
Spark GC調優的目標就是確保老生代(Old generation )只保存長生命周期RDD,而同時新生代(Young generation )的空間又能足夠保存短生命周期的對象。這樣就能在任務執行期間,避免啟動full GC。以下是GC調優的主要步驟:
- 從GC的統計日誌中觀察GC是否啟動太多。如果某個任務結束前,多次啟動了full GC,則意味著用以執行該任務的內存不夠。
- 如果GC統計信息中顯示,老生代內存空間已經接近存滿,可以通過降低 spark.memory.storageFraction 來減少RDD緩存占用的內存;減少緩存對象總比任務執行緩慢要強!
- 如果major GC比較少,但minor GC很多的話,可以多分配一些Eden內存。你可以把Eden的大小設為高於各個任務執行所需的工作內存。如果要把Eden大小設為E,則可以這樣設置新生代區域大小:-Xmn=4/3*E。(放大4/3倍,主要是為了給Survivor區域保留空間)
- 舉例來說,如果你的任務會從HDFS上讀取數據,那麽單個任務的內存需求可以用其所讀取的HDFS數據塊的大小來評估。需要特別註意的是,解壓後的HDFS塊是解壓前的2~3倍大。所以如果我們希望保留3~4個任務並行的工作內存,並且HDFS塊大小為64MB,那麽可以評估Eden的大小應該設為 4*3*64MB。
- 最後,再觀察一下垃圾回收的啟動頻率和總耗時有沒有什麽變化。
我們的很多經驗表明,GC調優的效果和你的程序代碼以及可用的總內存相關。網上還有不少調優的選項說明(many more tuning options),但總體來說,就是控制好full GC的啟動頻率,就能有效減少垃圾回收開銷。
其他註意事項
並行度
一般來說集群並不會滿負荷運轉,除非你吧每個操作的並行度都設得足夠大。Spark會自動根據對應的輸入文件大小來設置“map”類算子的並行度(當然你可以通過一個SparkContext.textFile等函數的可選參數來控制並行度),而對於想 groupByKey 或reduceByKey這類 “reduce” 算子,會使用其各父RDD分區數的最大值。你可以將並行度作為構建RDD第二個參數(參考spark.PairRDDFunctions
),或者設置 spark.default.parallelism 這個默認值。一般來說,評估並行度的時候,我們建議2~3個任務共享一個CPU。
Reduce任務的內存占用
如果RDD比內存要大,有時候你可能收到一個OutOfMemoryError,但其實這是因為你的任務集中的某個任務太大了,如reduce任務groupByKey。Spark的混洗(Shuffle)算子(sortByKey,groupByKey,reduceByKey,join等)會在每個任務中構建一個哈希表,以便在任務中對數據分組,這個哈希表有時會很大。最簡單的修復辦法就是增大並行度,以減小單個任務的輸入集。Spark對於200ms以內的短任務支持非常好,因為Spark可以跨任務復用執行器JVM,任務的啟動開銷很小,因此把並行度增加到比集群中總CPU核數還多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廣播大變量
使用SparkContext中的廣播變量相關功能(broadcast functionality)能大大減少每個任務本身序列化的大小,以及集群中啟動作業的開銷。如果你的Spark任務正在使用驅動器(driver)程序中定義的巨大對象(比如:靜態查詢表),請考慮使用廣播變量替代之。Spark會在master上將各個任務的序列化後大小打印出來,所以你可以檢查一下各個任務是否過大;通常來說,大於20KB的任務就值得優化一下。
數據本地性
數據本地性對Spark作業往往會有較大的影響。如果代碼和其所操作的數據在統一節點上,那麽計算速度肯定會更快一些。但如果二者不在一起,那必然需要挪動其中之一。一般來說,挪動序列化好的代碼肯定比挪動一大堆數據要快。Spark就是基於這個一般性原則來構建數據本地性的調度。
數據本地性是指代碼和其所處理的數據的距離。基於數據當前的位置,數據本地性可以劃分成以下幾個層次(按從近到遠排序):
- PROCESS_LOCAL 數據和運行的代碼處於同一個JVM進程內。
- NODE_LOCAL 數據和代碼處於同一節點。例如,數據處於HDFS上某個節點,而對應的執行器(executor)也在同一個機器節點上。這會比PROCESS_LOCAL稍微慢一些,因為數據需要跨進程傳遞。
- NO_PREF 數據在任何地方處理都一樣,沒有本地性偏好。
- RACK_LOCAL 數據和代碼處於同一個機架上的不同機器。這時,數據和代碼處於不同機器上,需要通過網絡傳遞,但還是在同一個機架上,一般也就通過一個交換機傳輸即可。
- ANY 數據在網絡中其他未知,即數據和代碼不在同一個機架上。
Spark傾向於讓所有任務都具有最佳的數據本地性,但這並非總是可行的。某些情況下,可能會出現一些空閑的執行器(executor)沒有待處理的數據,那麽Spark可能就會犧牲一些數據本地性。有兩種可能的選項:a)等待已經有任務的CPU,待其釋放後立即在同一臺機器上啟動一個任務;b)立即在其他節點上啟動新任務,並把所需要的數據復制過去。
而通常,Spark會等待一小會,看看是否有CPU會被釋放出來。一旦等待超時,則立即在其他節點上啟動並將所需的數據復制過去。數據本地性各個級別之間的回落超時可以單獨配置,也可以在統一參數內一起設定;詳細請參考 configuration page 中的 spark.locality 相關參數。如果你的任務執行時間比較長並且數據本地性很差,你就應該試試調大這幾個參數,不過默認值一般都能適用於大多數場景了。
總結
本文是一個簡短的Spark調優指南,列舉了Spark應用調優一些比較重要的考慮點 – 最重要的就是,數據序列化和內存調優。對於絕大多數應用來說,用Kryo格式序列化數據能夠解決大多數的性能問題。如果您有其他關於性能調優最佳實踐的問題,歡迎郵件咨詢(Spark mailing list )。
該文轉自 http://ifeve.com/spark-tuning/
官方英文地址 http://spark.apache.org/docs/latest/tuning.html
Spark官方調優文檔翻譯(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