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智慧物流園區卻不夠“智慧”?菜鳥未來園區如何消滅“三宗罪”

智慧物流園區卻不夠“智慧”?菜鳥未來園區如何消滅“三宗罪”

價值 代表性 成了 來看 提高 tran 都在 可視化 出現

在AI與IoT技術大行其道的今天,智慧園區似乎又一次成為科技界關註的焦點。

事實上,關於園區的智能化與數字化升級,一直都不是一門小生意。截至2017年,國內對“智慧園區”項目年投入已經超過1000億人民幣,年新啟動項目接近300個。各式各樣的產業園區、服務園區、物流園區,打著智慧與智能的名目層出不窮。

但在一片繁榮之下,卻孕育著難以掩蓋的問題。

泛濫的“智慧園區”在繁冗的名目和噱頭之外,似乎並沒有帶給產業需求實際的幫助。以物流園區為例,國內目前的智慧物流園區項目,只是將線下工作搬到線上,並增添了一定程度的數據可視化以及園區IT項目。

這些所謂的“智慧”,只是解決了“園區發生過”什麽這樣的問題,卻難以主動觀察和幹涉園區正在發生的狀況,也就無法使智能技術真正保證園區安全,提高物流體系效率。

當然,這樣的問題不止發生在中國。德國工業4.0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物流4.0,其中重要組成部分是以互聯網技術、精準控制技術來加持物流園區,達到提高物流運輸效率的目標。

但即使不萊梅物流園區等代表性物流4.0項目,也面臨著主動服務能力不足,規劃與運輸不合理等指責。


技術分享圖片


物流園區,可以看做是智慧園區概念,在發展過程中需求與問題的一個縮影,也是今天中國科技企業致力攻克的方向。菜鳥、京東、蘇寧等物流科技企業都在依托AI+IoT技術解決物流園區智能化過程中遇到的瓶頸。

近日,菜鳥向全行業發布了全球首個基於物流IoT的“未來園區”。這是IoT、邊緣計算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第一次在物流領域的大規模應用。

今天我們以菜鳥推出的未來園區解決方案為例,來看看AI+IoT技術體系是如何補足傳統意義上“智慧物流園區”的短板。從目前資料看,菜鳥的未來園區項目,至少破解了初級智慧物流園區的三大問題。

“未來園區”破解問題一:“智能”的覆蓋率太差

物流園區的核心需求,毫無疑問是安全。快進快出的物流體系中,無論是溫度、濕度的變化,還是電力系統、水利系統的偶然問題,或者火種丟棄等意外情況,都將給整個系統帶來難以估計的損失。所以說高效流轉中的絕對安全,是每一個物流園區的核心訴求。

在“智慧園區”到來之際,用監控和傳感設備保證園區安全當然就變成了題中之義。但這種所謂的智慧加持有一個核心問題,那就是傳感與監控設備監控和覆蓋的空間比率很低,難以覆蓋整個園區。一旦園區出現火情、水情以及人員設備事故,園區依舊難以第一時間察覺和做出主動幹預。

這種情況並不僅僅存在於中國,美國、德國、日本等很早開始搭建大型綜合型物流園區的國家,如今已經開始面臨智能叠代中的困境。由於改造成本等限制,大型物流園區往往只是在關鍵的出入口、倉庫中加入智能傳感與智能監控設備,且監控力度往往不足。導致園區內的安全隱患不在少數。

想要解決智能感知體系的覆蓋率問題,就要從打造園區的原點開始出發。從根本上加入感知設備,並建立完善的數字化連接。以菜鳥打造的未來園區為例,其采用的方案是依靠大量傳感設備與邊緣計算能力,將物流園區打造為每一寸空間都被數字化的信息綜合體。

不久之前,2018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菜鳥發布全球首個基於物流IoT技術的“未來園區”。據菜鳥CTO谷雪梅介紹,未來園區項目的特點是“一切設備有傳感器”。


技術分享圖片


這聽起來容易,但實際操作起來卻要面臨技術、運營與成本的多種問題。菜鳥憑借阿裏系統在AI+IoT領域的深度積累,打造了“每一個井蓋都有傳感器”的無死角未來園區體系,可以說從根源上化解了傳統智慧園區最迫切的問題。並且相對來說更容易進行自動化設備的擴容與智能升級。

“未來園區”破解問題二:沒有大腦的信息孤島

智慧物流園區的另一個普遍面臨的問題,將園區內所有信息進行數字化處理之後,如何運用。

目前國內很多智慧物流園區項目,實質方案是安裝更多攝像頭,然後把監控信息傳上雲端,確保遠程可看,以及能夠再次調用。

這樣的方案當然很好,但問題是在龐大的物流倉儲體系中,大量攝像頭會生成海量信息。這些信息在安保過程中會給安保人員帶來可怕的工作負擔,最終導致大量攝像頭處在無人監察的狀態裏。另一個問題,是攝像頭的效率並不高。僅僅能起到事後作為證據留存的意義。能夠在事故以及安全隱患之前,自主判斷問題,主動幹預,才是物流園區對安全監控的真正需求。

這也就是智慧物流園區項目中經常出現的信息孤島現象,從攝像頭信息到更多環境、物流、車輛、人流信息,都是相互孤立的收集與輸出,無法進行主動判斷與整體判斷,也就談不上真正的智能。

為此,菜鳥的解決方案,是在未來園區背後加裝ET大腦技術,讓整個物流園區有一個匯總所有信息,通過算法和模型主動判斷安全隱患,主動幹預園區管理的AI中樞。


技術分享圖片


從目前資料來看,未來園區已經達到了每一顆攝像頭自主運行的技術水平,園區內任何一個煙頭都可以被AI自主監測到,並快速通知相關人員處理。讓AI主動出擊,讓機器去讀取海量的信息,這或許是破解物流園區信息孤島問題的核心方案。這也是傳統智慧物流園區無法做到的。

“未來園區”破解問題三:物流園區有了“智慧”,卻沒有解放人力

另一個智慧物流園區的尷尬問題,是很多所謂的“智慧化”其實有點多此一舉的意味。比如很多智慧物流園區項目,是把園區的很多東西都進行了線上化,甚至僅僅是給一些園區服務加上了APP,就打出了各種“智慧XX”的噱頭。

這樣的智慧,到頭來還是依賴人工去操作,非但沒有解放物流園區工作者的勞動,反而增加了一些莫名其妙的監控與維護任務。

事實上,物流園區是一個勞動量巨大,工作人員非常辛苦的產業區塊。智能與智慧技術在這個領域的真正價值,在於如何通過人機協作來降低重復勞動,提高從業人員工作效率。

這一點,日本和德國的物聯網+物流園區項目中早已成為共識。而依靠AI+IoT技術的成熟,中國科技企業也開始在物流園區中實現大規模人機協同。

在菜鳥的未來園區裏,已經部署了大量機器人、機械臂。在已經開園的園區中,部署了超過500臺機器人。通過機器人、無人化設備與AI感知、整體智能規劃技術的結合,繁重的物流園區工作可以得到高效緩解。


技術分享圖片


物流園區,可以說是產業園區裏非常獨特的一種。其涉及產業因素復雜,對流通速度要求高,並且與城市經濟和民生福祉密切相關。通過AI、IoT、無人化設備等新技術體系的加持,這個重要領域正在發生劇烈的變化。一場以未來技術發動的產業問題的“反擊戰”,正在我們身邊悄然打響。


智慧物流園區卻不夠“智慧”?菜鳥未來園區如何消滅“三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