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背黑鍋姿勢
阿新 • • 發佈:2018-08-02
放松 時間 一輪 怎麽 範圍 聲明 生產 日誌 審查
朋友講了個案例
朋友講了個案例
組內有一位成員發現線上缺陷非常高興,指著其他組員說,你們怎麽測試的,這麽簡單的問題都漏了。(聲明這位組員不是leader,即便是也有問題,原則上來說用“你們”已經劃清了界線。)然後讓這位組員參與排查問題,得到的答復是:我只參與提問,你們去查。
現象:測試環境沒問題,生產就出問題了。
測試環境認真走查過沒問題,到了預發布時,耗時跟進一個嚴重bug,導致時間不足以回歸其他用例,所以這個功能沒有覆蓋,到了線上就出問題。
本質:為什麽同一套代碼,兩個環境不一致?
經過日誌排查,發現測試環境的日誌顯示正常,到了預發布環境,少了一些參數,可以推斷是由於代碼不一致導致的。代碼不一致的話,那肯定是修改了代碼,研發同學不會偷偷提交無效代碼的,要有這個基本信任,拿到版本庫日誌對比就水落石出了。
教訓是什麽?
測試用例不可能窮舉,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關鍵用例的測試,則質量程度在研發、測試認可接受範圍內。
研發測試過程中反復測試一輪是沒有問題的,bug修復後,在預發布環境,需要將核心用例都走一遍,這個是保本所需,不能放松,測試同學也有責任,在這個環節是否嚴格遵守,排除測試組裏面的害群之馬去認真面對、分析,對測試、研發提出質疑,上線發布環境,不容許半點質量的放松,回歸用例的集合是一根救命稻草,要狠狠抓住,如果錯過了,更多是測試沒有堅持質量原則。
另外,即將上線發布前的封包時間也很關鍵,團隊究竟認可什麽時候封包,封包之後的致命bug修復,如何再次合並代碼,這些代碼是否經過嚴格代碼審查以及說明影響範圍,否則還是會被一個魔咒困擾:修復bug的同時會引入新問題。
再想想
一邊吐槽坑爹之人,一邊還是要接受事實:這鍋還是要背。的確在預發布環節,用例回歸上掉以輕心了,不可否認。另外,要能夠快速定位問題和取證,通過日誌、版本信息,回放當時問題所在,讓開發、測試同學活的明明白白。
測試背黑鍋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