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計算機網絡 (前兩章總結)

計算機網絡 (前兩章總結)

單元 清晰 就是 通過 round 系統 網絡層 分用 snmp

協議

協議是指通信雙方必須遵循的控制信息交換的規則的集合

協議三要素 :語法 語義 同步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是指計算機網絡的分層,每一層應具有的功能以及每一層裏所用到的協議的集合

分層:

只有下層的問題都解決了,上層才可能實現.n層是n-1層的用戶,同時也是n+1的服務提供者. 對於n+1層不僅使用了n層提供的服務業也簡介的使用了n-1層的服務

對等層的通信實體之間通信時必須要遵循各種各樣的協議

對等層之間除了物理層是無法直接進行交互的

接口試著網絡分層結構中,各相鄰層交互的地方.

所以協議是一個水平的概念 而服務是一個垂直的概念


分層的原則:

每層的功能應明確,並且相互獨立.

層間接口要清晰,跨越接口的信息量要少

層數要適中


開放系統互連模型 OSI/RM (力求實現完美的模型) 但是由於市場被TCP/IP所搶占 僅限於理論

七個層次 自定向下

應用層

表示層

會話層

傳輸層

網絡層

數據鏈路層

物理層

同時人們任務OSI/RM是失敗的 失敗的原因

OSI的專家缺乏實際經驗缺乏商業驅動力

OSI的協議實現起來過分復雜,運行效率低

OSI標準的制定周期太長,使設備進過長時間才能投入市場

OSI的層次劃分不太合理,有些功能會在多個層次中出現



由於些缺點 將有些層合並 形成了五層體系結構

應用層 直接為用戶的應用進程提供服務 在這裏面有許多的協議 比如超文本傳輸協議http 簡單郵件傳輸協議smtp等等


傳輸層 負責為兩臺主機中進程間的通信提供服務 TPC傳輸控制協議 UDP用戶控制協議

傳輸層在發送方有復用的功能,多個應用同時使用傳輸層的服務. 在接受 端有分用的功能


網絡層 為網絡上不同主機提供分組的傳輸服務(也就是說 把一個分組想辦法從源主機傳送到目的主機 註意傳輸層是從應用到應 用) 使用協議是網際協議 IP

網絡層傳送的基本單位是分組


數據鏈路層 把上層傳來的分組封裝層幀 在分組前面加上首部 在後面加上尾部


物理層 物理層的傳輸單位是bite 把比特流進行透明的傳輸 不采取任何的措施,單純的把比特流發送過去

為了使發送和接受方的幀保持一致,在前面插入了若幹字節



實體表示 :任何可以發送和接受信息的硬件或者軟件進程

服務訪問點(SAP) ;指相鄰兩層交換信息的地方 其實就是相鄰層的接口 不止有一個

協議數據單元(PDU): n層數據加上n層的pci

協議控制信息(PCI):


TCP\IP體系結構

包含四個層次 自頂向下包含

應用層 和五層模型一樣

傳輸層 和五層模型一樣

互聯網絡層 負責獨立的將分組從源主機送往摸底主機 為分組提供最佳路由選擇和交換功能

網絡接入層 對於發送方來說

他負責接受從網絡層交付的ip分組 並將ip分組包裝在幀中,通過底層的物理網絡發送出去

對於接受方來說

他負責從底層物理網絡上接受數據幀,從中剝離出ip分組 上交給網絡層

路由器 在轉發時最高只用到互聯網絡層而沒有用到傳輸層和應用層


TCP/IP協議棧

應用層協議較多 smto http ftp snmp RIP

傳輸層連個 tcp udp

網絡互聯層 ip協議 以及icmp igmp arprarp

ip可以為各式各樣的應用程序提供服務 everything is ip


tcp/ip協議與osi/rm的不同

兩者的出發不同

對層次間的關系處理不同

對異構網互聯的考慮不同

是否面向連接和無連接服務並重

應用層應用進程向應用層發送數據,進過各種協議的加密打包,加上應用層首部形成PDU傳輸給下一層
傳輸層應用層的PDU再加上傳輸層的首部,稱為傳輸層的報文
網絡層傳輸層報文送到網絡層,加上網絡層首部,形成ip數據報 分組(主機之間發送分組)
數據鏈路層分組在傳到數據鏈路層,加上首部和尾部 形成數據鏈路層幀
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發給物理層在前面插入字符,形成比特流發送到物理媒體


計算機網絡 (前兩章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