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Python生成器及send用法講解

Python生成器及send用法講解

一行 sla lock 基礎上 註意 能夠 現在 https 永遠

- 生成器


我們調用一個普通的Python函數時,一般是從函數的第一行代碼開始執行,結束於return語句、異常或者函數結束(可以看作隱式的返回None)。一旦函數將控制權交還給調用者,就意味著全部結束。函數中做的所有工作以及保存在局部變量中的數據都將丟失。再次調用這個函數時,一切都將從頭創建。
對於在計算機編程中所討論的函數,這是很標準的流程。這樣的函數只能返回一個值,不過,有時可以創建能產生一個序列的函數還是有幫助的。要做到這一點,這種函數需要能夠“保存自己的工作”。
我說過,能夠“產生一個序列”是因為我們的函數並沒有像通常意義那樣返回。return隱含的意思是函數正將執行代碼的控制權返回給函數被調用的地方。而"yield"的隱含意思是控制權的轉移是臨時和自願的,我們的函數將來還會收回控制權。

最初的引入是為了讓程序員可以更簡單的編寫用來產生值的序列的代碼

▲.生成值的序列

處理無限序列==>占用內存太大==>遇到問題:函數只有一次返回結果的機會,因而必須一次返回所有的結果==>如果get_primes可以只是簡單返回下一個值,而不是一次返回全部的值

一個生成器函數的定義很像一個普通的函數,除了當它要生成一個值的時候,使用yield關鍵字而不是return。如果一個def的主體包含yield,這個函數會自動變成一個生成器(即使它包含一個return)。除了以上內容,創建一個生成器沒有什麽多余步驟了。

△生成器就是一類特殊的叠代器。作為一個叠代器,生成器必須要定義一些方法(method),其中一個就是next()。如同叠代器一樣,我們可以使用next()函數來獲取下一個值。

while循環是用來確保生成器函數永遠也不會執行到函數末尾的

PEP 342加入了新的特性

通過send方法來將一個值”發送“給生成器。other = yield foo 這樣的語句的意思是,"返回foo的值,這個值返回給調用者的同時,將other的值也設置為那個值

    def get_primes(number):
        while True:
            if is_prime(number):
                number = yield number
            number += 1
    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在每次執行yield的時候為number設置不同的值。現在我們可以補齊print_successive_primes中缺少的那部分代碼:
    def print_successive_primes(iterations, base=10):
        prime_generator = get_primes(base)
        prime_generator.send(None)
        for power in range(iterations):
            print(prime_generator.send(base ** power))

- 理解send

    def Get_allprimes(num):
        while True:
            if prime_num(num):
                print(‘num‘,num)
                other = yield num
                print(‘other‘,other)
            num += 1
    
    gene = Get_allprimes(34)
    gene.send(None)
    gene.send(61)
    output:
    >>>num 37
    >>>other 61
    >>>num 41

★ 重點:看這句xx = yield yy

摘要:send()的作用是使xx賦值為發送的值(send的參數),然後讓生成器執行到下個yield..

使用send(params)需要區分情況。△註意:如果生成器未啟動,則必須在使用send()前必須要啟動生成器,而啟動的方法可以是generator.next()或是generator.send(None)執行到第一個yield處.之後就可以使用send(params)不斷傳入值了。如果是已啟動,則send(params)的作用就是給xx賦值為發送的值(send的參數),然後讓生成器執行到下個yield..

為什麽需要send(None),也很好理解,因為 生成器還沒有走到第一個yield語句,如果我們發生一個真實的值,這時是沒有人去“接收”它的。一旦生成器啟動了,就對象接受(即=號左邊的左值xx接受了),之後就可以使用send(params)不斷傳入值了

▲註意,每次的send()都會運行到yield語句,但賦值不會執行,只會有返回值,相當於return後就退出函數了,所以在返回值之後的賦值就不會執行了。

在我看來send()的作用是在next()的基礎上,多了個給xx賦值的功能。如第二次的gene.send(61)先從上次停住的yield處開始運行,使other 賦值為61,然後執行到下一個yield處===>可以看出當send方法的參數為None時,它與next方法完全等價

More(給還未懂的人更詳細的講解):
  • send(None)啟動後send(int類參數),然後再傳個send(None)效果是怎樣的?
    def Gene():         #生成器函數
        print("ok")
        x = 100         
        print(x)
        first = yield 50    #這裏就是send函數的關鍵
        # send所傳遞的值其實就是給 =號左邊的左值賦值
        print(first)
    
        second = yield x  # 這裏試第二個斷點
        print(second)
    
        z = ‘third‘
        third = yield z
        print(third)
     
     
    inst = Gene()                   #創建生成器對象
    output1 = inst.send(None)       #啟動生成器,運行到第一個yield
    print(output1)                 #這邊的output1獲得的是yield的返回值 50
    output2 = inst.send(30)
    print(output2)
    output3 = inst.send(None)

    output:
    >>>ok
    >>>100      ==>print(x)
    >>>50       ==>print(output1)
    >>>30       ==>send(30)後first被賦值為30然後print(first)
    >>>100      ==>print(output2) ==>output = x==100
    >>>None     ==>send(None)second被賦值為None,print(second)==>None
每次的send(params)都會運行到yield語句,但賦值不會執行,只會有返回值。賦值在下一次send(params)時將xx賦值為params,執行過程如下

只有返回值:

技術分享圖片

output1接受返回值:

技術分享圖片


執行send(params):

技術分享圖片

將passvalue賦值為params:

技術分享圖片

接受運行到的第二個yield的返回值:

技術分享圖片

參考博客生成器

Python生成器及send用法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