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平臺與生態的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

平臺與生態的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

生態圈 lin 風箏 工作 ext 隨著 例如 思維 服務

平臺與生態的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


一、 生態是演化的

平臺像一座花轎,生態則是花轎內外的相關事物(包括人物);例如做轎者、乘轎者、擡轎者等。平臺也像一個菜市場(或新鮮超市),生態則是它所衍生(演化)出來的美食街、送貨物流等;例如農夫(生產者)、美食街店家(采購者)、附近的地產公司(獲漁翁之利者)等。由於平臺的形成初期幾乎都要面臨<先有蛋、還是先有雞>的難題,唯有預期它的未來發展榮景,蛋和雞才會同步成長,產生互相加乘的動能,以及促進(加速)演化的<正向滾雪球>效益。這個讓蛋和雞同時產生預期的未來榮景,就通稱為願景(Vision)。

邏輯嚴密和架構清晰的頂層設計將退居幕後,成為生態演化過程中的剪枝策略,修剪出一條通往願景的戰略長線。鼓勵人人以終為始,人人各自尋覓自己的起點和自己適合的道路,殊途同歸,共襄盛舉,一起邁向美好願景(終點)。所以,像一位布道者,不厭其煩地描繪願景,把願景描繪到栩栩如生,激發所有跟隨者,人人克服自己的困難、走出黑暗幽谷、邁向光明的前景。

  基於一個邏輯嚴密,架構清晰的頂層設計去協助人人剪枝,幫忙降低風險、提高勝率,也是很必要的。但是人人的起點不同,人人的路徑不同,一個邏輯嚴密,架構清晰的頂層設計並不適用於所有跟隨者。就像一座花園,園丁有愛心和開放性心境,接納各種花卉進來,帶來各種可能變化、可能性(不確定)和機會。俗語說:<有效減法,才敢大幅開放加法>。在努力布道的同時,也要同步發展一套有效的剪枝策略,以便幫人人降低風險、提高勝率。

二、 生態的演化。

生態本身意味著它是一個有機體,它是一個內涵有機次序(Organic Order)的體系。有機次序的特性在於:序中有亂(變化)。例如,H2O的化學變化是在於原子內部的電荷變化,各原子結構並沒改變,維持其簡單之序,而序中卻變化了,之後才是物理加法(水分子的無限組合)。


  布局時,不是把各版塊(H和O原子)內涵固定下來,簡單地把它們組合起來(物理加法),而是加法過程中,其內涵也會變化,而是具有開放性和高度不確定性。所以,強有力的剪枝策略,將一方面維持其次序,還要接納其內涵產生化學反應,然後才表現出物理反應(好像是“拼”出來的)。和諧的有機次序是願景的內涵,因為開放性、整體性的和諧,所以帶給人人共利的環境,這種效益就稱為<賦能>。布局就是要朔造出並維持這種次序,所以剪枝策略是布局工作裏的一個環節。然後基於這個策略,而設計出各種配套方法來維持生態的整體和諧次序。因為它具有生生不息、新陳代謝的活力,才稱之為一個<生態>。

三、 按簡單規則演化。

生態是演化出來的,不是從(戰略)藍圖規畫出來的。所謂演化,往往是從簡單有效的戰術引發,以戰術引導戰略資源的調整,演化出一條邁向願景的戰略長線。面對復雜的商業環境,審時度勢,觀察會贏的戰術,尋覓其簡單規則。然後設計各種方法來將會贏的戰術效益極大化,以簡單來駕馭復雜,讓復雜呈現有機成長,並維持和諧的有機次序。由於生態的開放性和不確定性,就像放風箏,唯有更簡單的駕馭機制,您才敢大膽去讓它高飛。同樣地,唯有簡單的會贏戰術和規則,您才敢大膽開放,並有信心駕馭其未來的不確定性,而不會擔心失控。

反之,太復雜的規律或機制,衍生出來的剪枝策略和配套法則也更復雜,人們的掌控力會下降,更會擔心因不確定性而失控。因而會導致開放性不足,而無法繁榮成長。蘋果公司的喬布斯曾說過:“簡單比復雜更難,因為必須努力讓你的想法變得清晰明了,讓它變得簡單。但終究是值得的,因為只要你獲得了其<簡單性>,就能搬動大山了。”(Simple can be harder than complex:you have to work hard to get your thinking clean to make it simple. But it‘s worth it in the end because once you get there, you can move mountains. )

人們對駕馭不確定性的信心是生態繁榮發展的關鍵元素。唯有努力讓自己的想法變得清晰明了,讓它變得簡單,就能具有高度信心去搬動大山、駕馭復雜了。一個成功生態的布局、策略和配套法則,都是源於簡單規則。因之,尋覓簡單規則,成為建立生態的關鍵要務。

四、 一個面是否完成了”prototype”。

由於平臺的形成初期機會都要面臨<先有蛋、還是先有雞>的難題。如果能發現一個會贏的戰術,並且完成一個”prototype”呈現於跟隨者面前,無論是掌局者或跟隨者而言,都是一個很有效的激勵作用。這種戰術常常來自不起眼的邊緣地帶,或來自隱藏性需求者,表現出來的確是一項顛覆性創新。如果這個”prototype”是一項令眾多人們無法抗拒的新穎服務情境(Scenario)的話,就能讓平臺有個啟動的支點,有效化解<先有蛋、還是先有雞>的難題,讓平臺的外部性效益發揮出來,就能順利渡過0到0.1的生死關了。

有時候,從一個不起眼的戰術出發時,需要一些戰略資源的支助,才能讓一個”prototype”足夠展現平臺的願景效益。此時,可以用心尋覓平臺潛在獲利者,拿平臺的預期效益來換取他們的贊助,來完善一個”prototype”。這種潛在獲利者,我稱之為:擡轎者。例如,一個菜市場也是一個平臺,除了農夫(生產者)、美食街店家(采購者)之外,附近的地產商大亨也可能是潛在獲利者,也就是擡轎者。巧妙地與眾多擡轎者廣結善緣,非常有助於完善一個”prototype”做為平臺的支點,進而驅動平臺飛轉起來,產生正滾雪球效益,無盡繁榮成為一個有機次序生態圈。


參考文章:商業生態建設的 4 個訣竅


名詞說明 by 高煥堂

網絡外部性:需求者愈多,網絡價值越高

一個平臺成長為生態的動能是來自網絡的外部性(Network Externality)效益。當平臺的<需求方>人數持續成長到達一個臨界多數(Critical Mass)時,平臺的價值會呈現出倍數增長,因而吸引更多人來參與,平臺價值更加成長。這通稱為:需求方經濟。這是相對於傳統的<供給方經濟>。過去,產品質量是銷售的不二法門,產品價值來自於供應方的生產質量。這就是傳統的供給方經濟。

然而,在網絡世界中,隨著需求方人數的持續增加,需求者從產品所獲得的效益,也會持續增加。因而,產品的普及化就比產品質量更為關鍵了。這就是需求方經濟。也就是,當一種產品(或平臺)的需求者持續增加時,該產品(或平臺)提供給需求者的價值也會持續增加。例如,愈多人使用微軟的Office時,這產品(Office)對我們的價值愈增高。當平臺網絡的參與人數持續增加,其價值也持續增高,而提升的價值又會吸引更多人來參與,相互加乘、反復循環形成正滾雪球效益。這稱為<網絡外部性>效益。


平臺與生態的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