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測試實施的前提條件
自動化測試是把以人為驅動的測試行為轉化為機器執行的一種過程。通常,在設計了測試用例並通過評審之後,由測試人員根據測試用例中描述的規程一步步執行測試,得到實際結果與期望結果的比較。在此過程中,為了節省人力、時間或硬件資源,提高測試效率,便引入了自動化測試的概念。
1. 自動化測試的前提條件
實施自動化測試之前需要對軟件開發過程進行分析,以觀察其是否適合使用自動化測試。通常需要同時滿足以下條件:
1) 軟件需求變動不頻繁。
測試腳本的穩定性決定了自動化測試的維護成本。如果軟件需求變動過於頻繁,測試人員需要根據變動的需求來更新測試用例以及相關的測試腳本,而腳本的維護本身就是一個代碼開發的過程,需要修改、調試,必要的時候還要修改自動化測試的框架,如果所花費的成本不低於利用其節省的測試成本,那麽自動化測試便是失敗的。
項目中的某些模塊相對穩定,而某些模塊需求變動性很大。我們便可對相對穩定的模塊進行自動化測試,而變動較大的仍是用手工測試。
2) 項目周期足夠長。
由於自動化測試需求的確定、自動化測試框架的設計、測試腳本的編寫與調試均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來完成。這樣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測試軟件的開發過程,需要較長的時間來完成。如果項目的周期比較短,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支持這樣一個過程,那麽自動化測試便成為笑談。
3) 自動化測試腳本可重復使用。
如果費盡心思開發了一套近乎完美的自動化測試腳本,但是腳本的重復使用率很低,致使其間所耗費的成本大於所創造的經濟價值,自動化測試便成為了測試人員的練手之作,而並非是真正可產生效益的測試手段了。
另外,在手工測試無法完成,需要投入大量時間與人力時也需要考慮引入自動化測試。比如性能測試、配置測試、大數據量輸入測試等。
2. 自動化測試的過程
自動化測試與軟件開發過程從本質上來講是一樣的,無非是利用自動化測試工具(相當於軟件開發工具),經過對測試需求的分析(軟件過程中的需求分析),設計出自動化測試用例(軟件過程中的需求規格),從而搭建自動化測試的框架(軟件過程中的概要設計),設計與編寫自動化腳本(詳細設計與編碼),測試腳本的正確性,從而完成該套測試腳本(即主要功能為測試的應用軟件)。
1) 自動化測試需求分析。
當測試項目滿足了自動化的前提條件,並確定在該項目中需要使用自動化測試時,我們便開始進行自動化測試需求分析。此過程需要確定自動化測試的範圍以及相應的測試用例、測試數據,並形成詳細的文檔,以便於自動化測試框架的建立。
2) 自動化測試框架的搭建。
所謂自動化測試框架便是像軟件架構一般,定義了在使用該套腳本時需要調用哪些文件、結構,調用的過程,以及文件結構如何劃分。
而根據自動化測試用例,我們很容易能夠定位出自動化測試框架的典型要素:
a. 公用的對象。
不同的測試用例會有一些相同的對象被重復使用,比如窗口、按鈕、頁面等。這些公用的對象可被抽取出來,在編寫腳本時隨時調用。當這些對象的屬性因為需求的變更而改變時,只需要修改該對象屬性即可,而無需修改所有相關的測試腳本。
b. 公用的環境。
各測試用例也會用到相同的測試環境,將該測試環境獨立封裝,在各個測試用例中靈活調用,也能增強腳本的可維護性。
c. 公用的方法。
當測試工具沒有需要的方法時,而該方法又會被經常使用,我們便需要自己編寫該方法,以方便腳本的調用。
d. 測試數據。
也許一個測試用例需要執行很多個測試數據,我們便可將測試數據放在一個獨立的文件中,由測試腳本執行到該用例時讀取數據文件,從而達到數據覆蓋的目的。
在該框架中需要將這些典型要素考慮進去,在測試用例中抽取出公用的元素放入已定義的文件,設定好調用的過程。
3) 自動化測試腳本的編寫
該編寫過程便是具體的測試用例的腳本轉化。初學的自動化測試人員均會使用錄制腳本到修改腳本的過程。但專業化的建議是以錄制為參考,以編寫腳本為主要行為,以避免錄制腳本帶來的冗余、公用元素的不可調用、腳本的調試復雜等問題。
自動化測試實施的前提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