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新工科“軟件能力”培訓感悟

新工科“軟件能力”培訓感悟

評價 創業 自我 計算 衍生 政策 系統 研究 deadline

人到中年,瑣事甚多,慵懶成習,新工科產學研聯盟與北京空航天大學計算機學院組織的培訓早已結束,作業卻一拖再拖,雖早就有零星的心得體會,可是一直未能整理。雖感觸良多,也只是瑣碎記憶,未成體系,寫了一些,總覺醜陋,多次整理方能成文,非常慚愧,最終將就寫完也算是給自己一個交代吧。下面從三個方面來表達此次培訓感悟:一是培訓回顧,二是基於我的課程的改革思考,三是培訓的啟發與心得。

1培訓回顧

這次培訓可以說頂天立地,立意很高卻能順利落地,從軟件能力形成的三個階段到面向軟件能力的北航實踐訓練,同時兼顧學生間的能力差異。可以看出吳老師團隊對課程內涵的深刻領悟和具有非常可行的教學操作方案,可謂用心良苦。其中的努力、認真、探索和汗水讓同為教師的我深感佩服。

培訓安排連續而緊湊,內容也很充實。培訓內容的大致路徑是:軟件能力內涵分析à課程知識體系分析à課程實驗體系分析à設計質量訓練要點à規格化設計實踐à助教團隊作用與研討à作業體系與設計à作業評定方法à基於過程數據來觀察和分析能力的形成。形成一個開環體系,可以不斷完善,與時俱進。其實就是一般課程教學中必須面對的三個主題:

2 培養內涵界定

2 作業訓練體系設計

2 成績評定

吳老師團隊為新工科做出了他們的嘗試,而且得到了學生和專家的認可,這是非常難得的。新工科提出已有時日,各校正如火如荼開展。紙上談兵無濟於事,如何去做才是最重要的,北航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嘗試思路,體現了新工科第二層含義:“工科的新要求”,即在原有工科中,要滲透新的說法、標準和理念。在課程上做出新設計正是新工科的一個努力方向,值得思考。

2基於我教授課程的思考

軟件類課程的核心特點就是過程教學,通過教學過程的設計來提高學生的軟件能力,教學過程的設計一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就我的課程來說,也深有感觸。

本人講授《數據庫原理與技術》課程已有十多年了,在實際教學中也在摸索如何通過教學過程的設計來提高學生的軟件應用能力。我的授課對象是經濟管理系的三本學生(2019年起只招一本,三本停招),女生占比近50%,學生的計算機動手能力普遍較弱。甚至有少數同學(尤其個別女生)存在認識誤區:認為經管系的學生不需要熟練操作計算機。在實際教學中就得讓他們認識到,如今的社會,計算機操作能力與專業無關,這是對當前大學生的基本能力要求,必須掌握這項技能。這是一個信息化不斷普及的社會,各個行業各項工作正在用軟件代替以前傳統的工作,沒有軟件應用能力如何能適應將來工作的要求!課程中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如學生成績數據庫系統、超市數據庫管理系統、飯卡數據庫系統等日常用到的數據庫,這樣學生容易理解,也能激發學習興趣,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通過十次上機應用操作,每次布置相應的任務,這樣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遵循循序漸進來實施每一個教學要點,從易到難,逐步深入。學生普遍反映這是一門很好的課程,幾乎每一個知識點在上機操作中都能實現,學生的計算機動手能力普遍提高,不少學生有明顯的進步。

在企業資源計劃(ERP)實踐課程中,有不少學生有畏懼心理,這麽復雜的企業軟件如何在一周或二周內學會。但通過短期的上機實踐,大多數學生發現ERP軟件操作並不難,它只不過是用軟件在記錄或模擬現實中的工作情況而已,同學們興趣就逐漸被激發出來了,通過引導和啟發遇到問題也能自己琢磨如何去解決,學生的計算機操作也逐漸有了自信,大多數學生的軟件應用能力提高了很多。先從簡單的采購業務開始訓練,再到業務操作逐漸復雜的生產和財務操作。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思想,實驗操作包括采購業務、銷售業務、生產業務、財務業務和以銷定產的綜合業務。

如何合理公正地給學生打分,一直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題。對於成績評定,吳老師的考核方法很好,值得參考和借鑒,通過作業提交系統,學生可以看到自己的16次作業的每一次作業得分,學生甚至還可以申訴,這是一個大膽的嘗試,也需要老師有很大的勇氣。對於向來分數是老師說了算的傳統考核模式提出了一個改革模式,值得思考。要想公正地給出分數,不僅僅是作業的打分,還有作業的設計,作業如何設計才能反映學生已掌握能力要求?這需要長時間的思考和積累。還要求老師對作業的評定付出很多時間和精力,北航的網上公測較好地分擔了老師的負擔,加上助教的協作,基本能給出每個學生合理公正的分數。當然如何避免部分特別在意分數的同學與助教的“撕”也是一個有趣的話題。

如何避免作業抄襲,北航的做法值得借鑒:一是對抄襲零容忍,一旦發現有一次抄襲,本門課程就認定不合格;二是設定Deadline,嚴禁拖拉;三是作業提交平臺,方便了師生;四是教學團隊的配合,更好地完成教學。結合分校我想目前我們能做的應該有三個方面:一是重視學生上機過程中的能力表現,據此打分;二是不拘泥於一張試卷定成績,成績評定應該多元化;三對抄襲零容忍,在課程設計和大作業上鼓勵原創。

我在上課過程中逐個檢查學生的操作情況,據此按照十分制來打分,一般每周每人檢查3次左右,再加上從後臺來查看學生的軟件操作結果和實驗報告,據此給出成績,基本能科學合理地反映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學生大多數也認同這樣的考核,缺點是教師任務重,有時一節課內來不及看完全部學生的操作。北航的做法是不及格同學在暑期進入補給站,針對未完成的作業,再次努力。目的是讓學生的軟件能力真正有所提高。我的做法一般是作業優秀的同學在課堂上指出以示嘉獎,作業完成差的同學告知他錯在何處,給出我的改進建議。

同樣作為一個老師,必須為吳老師精心的教學設計點贊,因為我深知,這樣的設計不是一天二天一周二周就能做出來的,需要長時間的教學積累和思考,需要對教學有極強的責任心來支撐,自我加壓,努力思考如何通過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來提高學生的軟件能力,還得經得起實踐的檢驗。

3啟發與心得

說到過程考核與控制,我想到了分校某些課程的大面積的不及格率,是否都是學生們的問題?就是因為學生沒有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嗎?我們的教學設計與過程控制是否合理?我們的教學大綱是否要求太高,是否應該根據三本學生的情況降低大綱的要求,適當降低難度,起碼讓90%的學生都可企及,我們是否沒有很好地進行過程管理只是在期末以一張試卷定生死,這樣是否合理?個別大課和必修面廣的專業課是否可以考慮學生的差異來設置快班和慢班,加強過程考核或許是這個問題的一個解決辦法,過程考核能逼著學生去學習,目的是真正做到提高學生的能力。吳老師的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設計值得借鑒,從初級課程到中級課程再到高級課程,這樣的安排符合大學生的學習認知規律,有助於提高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的能力。

通過這次培訓和多年的教學實踐,要想教好一門課程有很多想法,通過老師間的研討也有頗多啟發,同時結合廊坊分校的實際情況,要使學生通過學習具備該課程的能力要求,分校可以在以下四方面做好工作:

1教學團隊建設。對於學生選修較多的課程或相近的課程(超過4個班),至少應該有二位教師擔任主講教師,並形成教學團隊,助教也要加入其中,組建教學團隊的好處在於:一是教學中互相督促,有助於教師共同成長,提高教師的專業水準。二是開放式討論,可以集思廣益,對教學中問題容易達成共識,找到解決的辦法。如學生對課程不敢興趣,思考到底什麽原因,從教學設計上找原因。三是共享資源,共同提高。老師也有惰性,教學團隊能提高教師的責任心和工作積極性。無私分享一些優質資源,促進教學不斷提高。選用本專業高年級的學生作為助教,來協作教學。助教與學生的溝通會更舒暢和隨意,會減少學生的約束感,值得借鑒。

2大綱內容設計。對於相同或相近的一門課程,根據當前的專業發展情況,同時兼顧學生的知識素質和能力情況,不拘泥於一本教材,要有一個知識體系,對應一個能力體系,據此設定合理的教學大綱。就目前廊坊分校的三本學生而言,我建議教學內容不易求多,應該是少而精,力求各個知識點大多數學生都能理解和掌握,也可針對學生差異設置快班和慢班。通過課程體系的設計讓學生有事幹,通過學習、作業、考核來提高學生的能力。每次課下指定預習內容,圍繞知識點,進行工程化訓練,增量叠代式訓練符合人的認知和學習規律,通過項目實踐,更能真正促進學生掌握這項能力。

3作業要精心設計與實施。為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知識點,應加強過程的考核,實時把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扭轉分校當前部分學生學風不正的局面。作業布置要精心設計,對抄襲零容忍。教師應能通過作業的檢查和提交情況,判定學生對當前章節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據此設計今後的課程內容和作業要求,及時修正教學方案。通過課程設計去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順便說一下課程設計作業不應該要求學生打印了,這樣既不環保又浪費金錢,對於電子檔作業如何保存教務處應制定一個管理辦法。

4成績評估應統一公開。成績一直是學生比較在意的,成績考核如何設定,如何避免一張期末試卷定生死的局面,需要思考。可以通過加強過程考核來做新的嘗試,過程考核要提高平時的成績比例,成績評定應多元化,分校目前的平時成績不超過30%,是否合理,需要討論研究。

中年老師,為不油膩,必須在教學上不斷探索,在專業上不斷學習,才不會被新時代拋棄,才會被學生逐漸認同。教師是一個良心職業,要取得學生的認可,並能讓學生適應社會的需求,需要教師很多的付出。教育部在2017年6月制定了《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指南》,其中的新理念、新結構、新模式、新質量、新體系5個部分共24個選題方向見附錄。每個選題方向有非常具體可操作的研究方向,為新工科的發展指出了改革的路徑,我們一線的教師可以做很多嘗試,可以有所作為,有所思考,為新工科的發展建言獻策。

附錄: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指南

2017年6月12日,教育部正式發布《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指南》,指南規劃出的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有新理念、新結構、新模式、新質量、新體系5個部分共24個選題方向。

新理念選題結合工程教育發展的歷史與現實、國內外工程教育改革的經驗和教訓,分析研究新工科的內涵、規律和發展趨勢等,提出工程教育改革創新的理念和思路。包括4個選題方向:新工科建設的若幹基本問題研究;新經濟對工科人才需求的調研分析;國際工程教育改革經驗的比較與借鑒;我國工程教育改革的歷程與經驗分析。

新結構選題面向產業、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對傳統工科專業進行改造升級,開展新興工科專業建設的研究與探索等,推動學科專業結構改革與組織模式變革。包括4個選題方向:面向新經濟的工科專業改造升級路徑探索與實踐;多學科交叉復合的新興工科專業建設探索與實踐;理科衍生的新興工科專業建設探索與實踐;工科專業設置及動態調整機制研究與實踐。

新模式選題在總結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等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經驗的基礎上,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體制機制改革和大學組織模式創新。包括5個選題方向:新工科多方協同育人模式改革與實踐;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新工科人才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探索;新工科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新工科高層次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新質量選題在完善中國特色、國際實質等效的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制度的基礎上,研究制訂新工科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標準、教師評價標準和專業評估體系,開展多維度的質量評價等。包括6個選題方向:新興工科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標準研制;新工科基礎課程體系(或通識教育課程體系)構建;面向新工科的工程實踐教育體系與實踐平臺構建;面向新工科建設的教師發展與評價激勵機制探索;新型工程教育信息化的探索與實踐;新工科專業評價制度研究和探索。

新體系選題分析研究高校分類發展、工程人才分類培養的體系結構,提出推進工程教育辦出特色和水平的宏觀政策、組織體系和運行機制等。包括5個選題方向:工科優勢高校新工科建設進展和效果研究;綜合性高校新工科建設進展和效果研究;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設進展和效果研究;工科專業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分類推進新工科建設的研究與實踐;面向“一帶一路”的工程教育國際化研究與實踐。

新工科“軟件能力”培訓感悟